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22-11-17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发布者:yuzijie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亿万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各地各校认真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质量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鲜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有待增强。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紧密联系中小学实际,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工作原则
——突出关键地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内容,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彰显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
——强化统筹实施。注重学段衔接,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内外协调,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思政课教学管理与教研工作,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强化实践育人,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推进思政课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
——深化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守正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途径,切实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大力促进思政课改革发展。
3.工作目标。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高中配齐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思政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思政课整体质量显著提高,有效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育人作用。
二、深化教学管理创新
4.开齐开足课时。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各地按照确保课时占比达到6%—8%的要求,明确思政课周课时量;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思政类课程应占一定比例课时。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分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好思政课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要把开齐开足思政课作为严肃的政治纪律、教学纪律,在省级课程实施办法中明确要求,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中优先保障,班级课表中明确标示,教学实施中严格执行,不得占用、挪用或者变相压减课时。
5.落实课程内容。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依据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统筹编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切实增强思政课教材教辅和读本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适应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深化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主题教育;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成就和时政要闻、重大活动、乡村振兴、抗击疫情、奥运精神等方面形成的教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6.创新教学方法。思政课要把讲好道理作为本质要求,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注重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方法。要充分运用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积极采用小组学习、问题解析、学生讲述等课堂形式,注重用好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事例和典型人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以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打动心灵、感动学生、入脑入心,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课程。
三、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7.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实施国家中小学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全国中小学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征集等途径,针对不同学段特点遴选推出一批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精品课”,引导带动各地各校和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思政课质量水平。加强优质教学辅助资源包建设,围绕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建设丰富多样、分门别类的教学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等,通过活页、专册、讲义等多种方式及时充实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鲜活教育资源,为思政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供资源支撑。
8.丰富社会实践资源。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中小学校要制定社会实践大课堂教学计划,安排一定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教学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直接体验和切身感悟。各地各校要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以及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
9.用好数字化资源平台。不断拓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地方教育资源平台服务功能,广泛汇聚各类优质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并健全资源迭代更新与应用激励机制。建立若干思政课名师网络工作室,开发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系统,强化专家引领、名师带动、示范培训、在线交流研学。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实现线上预约、自主选择、过程记录。支持各地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双师课堂等模式,帮助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开齐开好思政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0.强化专职教师配备。各地要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有效保障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并制定具体补充计划。各地要研究制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周标准工作量课时,原则上按所需的相应思政课教师数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对于跨年级任教的思政课教师可适当减少课时。小学不满一个标准工作量的可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可在培训合格后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确实难以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可由所属乡镇中心校通过思政课教师“走教”“送教”等方式上好思政课。积极落实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鼓励支持地方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定期到中小学讲课或作专题报告。
1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要加强思政教育相关专业建设,大力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严格新任思政课教师招聘条件,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教师资格。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聚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对目前不适应思政课教学要求的教师,应通过开展专门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或进行必要的工作岗位调整。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校外实践教育制度,确保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支持思政课教师进修思政教育专业第二学历,在职攻读思政教育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鼓励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积极申报有关专项研究课题,深入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
12.优化教师激励机制。在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工作中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大力选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培育遴选一大批国家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光荣感、责任感。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职称评聘等方面向思政课教师倾斜,中、高级岗位比例不低于教师队伍平均水平,并实行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突出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导向。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文件要求,因地制宜设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各地各校要密切关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和生活状况,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五、完善教研工作机制
13.强化教研队伍建设。分学段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研员,并加大从中小学优秀思政课教师中遴选的力度。要将思政课教研员培训纳入教师“国培计划”,教育部组织实施骨干思政课教研员示范培训,各地制定并实施全员培训计划,每位教研员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的专项培训。中小学校要设置思政课教研组,教研组长应由思政课骨干教师担任。
14.创新教研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思政课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强化专业指导与引领。各地各校要建立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集体备课制度等,指导思政课教师认真备课教研。健全思政课教研员到中小学校定期任教、示范授课、巡回评课制度,广泛开展网络教研、远程教研和跨区域教研。鼓励有条件的教研机构、中小学校与各级党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培训学院建立思政课教研共同体,深入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工作。逐步遴选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小学思政课研修基地和区域研修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构建大思政课体系
15.提高课程思政水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南,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和校本思政课程。
16.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各地各校要深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研究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认真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学雷锋学模范”“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牢记教导、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加强升旗、入团、入队等仪式教育,不断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引导家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更加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培养亲密和谐亲子关系;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强化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努力创建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团结友爱、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严格校规校纪管理,引导教师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大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努力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深入挖掘、有效彰显校史校训校歌中思政教育内涵,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刊、板报等阵地宣传引导作用,突出学校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标识标志。优化校园环境,要使校园内秩序良好、温馨舒适,“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引导和熏陶。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育人文化,将思政课教学与班级管理、班(团、队)会、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打造清朗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高度重视做好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识网用网,提升网络素养,规范网络言行;不盲目“追星”,自觉抵御“饭圈”、极端“粉圈”等不良网络文化影响。
七、组织实施
18.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地各校要把提高中小学思政课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动谋划、大力推进,切实把好思政课建设政治方向,及时解决突出问题,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场所设备等条件建设,认真落实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巡察的规定要求。要深入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学校党组织抓思政课工作机制,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每学期都要走进课堂听课讲课;优先发展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入党,不断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党员比例;完善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优势和独特作用。
19.强化督导考核评价。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等要求,把思政课建设情况作为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教育督导部门和责任督学要定期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督导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整改到位。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强化中考、高考对中小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指挥棒作用;重视教学过程评价,把教学效果作为重要标准;注重表现性评价,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上,坚持鲜明导向,注重思政教育内涵,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专家和优秀思政课教师在评选中的重要作用。
20.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有效模式,大力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优秀教学案例和优秀思政课教师先进事迹。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社会环境、网络空间等治理,有效净化中小学生成长环境,与学校思政教育形成合力。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加大中小学思政课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教育部
2022年11月4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前一篇: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后一篇: 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