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08-12-17 来源: 北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xuxiang

  “十五”期间,按照“重组、改制、调整、提升”的方针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办出特色、逐步规范”的原则,大力整合市属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和布局,初步形成了适应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布局合理、比例适当、发展协调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全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为不断提高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开展部市合作建设在汉部(委)高校的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重点大学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同时,我市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有些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规模偏小,效益较低;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教师素质还有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还有差距等等。为促进我市高等教育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现制定武汉市“十一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武汉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改革、巩固、提高”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把我市高等教育办成品牌、办出特色、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营造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坚持地方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方向。武汉市高等教育要面向武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实现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2.坚持内涵提升为主和外延发展为辅的原则。各高校既要加快校园建设步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做到内涵提升和外延发展的结合。
  3.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的原则。要把学校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主线。
  4.坚持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投入的新机制。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实现投资体制多元化,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5.坚持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武汉市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结合武汉实际,加强政府统筹,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分校规划,分步实施。
  三、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加快学校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面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面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本专结合、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到“十一五”末,江汉大学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开办研究生教育,申办5个左右硕士点,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武汉软件职业学院与武汉工交职业学院深化组团办学,整合为一所高职,并与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一起力争进入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行列;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要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成为本专结合、服务武汉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
  1.办学规模目标: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市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到20l0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左右,市属高校在校生规模达8万人左右。其中,江汉大学约2万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约1万人;由武汉工交职业学院和武汉软件职业学院组团办学达约1.5万人;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约0. 8万人: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约0.6万人;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规模约2万人。
  2.办学质量目标:市属高校全部通过部、省相应办学水平合格评估,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建设15个左右市级重点专业或重点学科;支持省级以上课程、专业、学科建设。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0%左右。
  3.师生队伍建设目标: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专、兼、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素质。高校中具有硕士以上的专任教师达30%以上,其中中青年教师达5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30%。江汉大学应达到普通高校部颁标准。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40%以上。
  4.学校建设目标:市属高校基本完成校园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满足办学需要。“十一五”期间,江汉大学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现代化开放式,与武汉发展相适应的一所城市大学;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完成新校区的扩建工作:武汉工交职业学院和武汉软件职业学院组团办学的工程建设全部完成,使之成为功能配套、基本现代化的校园;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完成异地建设工作。
  5.部市合作建设目标:积极推进武汉市和教育部合作建设在汉部(委)属高校工作,进一步完善部市合作建设招生工作机制,到“十一五”末,面向武汉市的定向招生计划每年稳定在2000人左右。
  四、主要措施
  1.实施引资转制工程。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确保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投资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发展经费。积极推进市属高校引资转制工作,到20l0年,市属高校有独立设置二级学院1个,非独立设置民营化内设二级学院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l―2个,推进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引进民营资金和外资约2亿元。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市属高校引资转制工作予以政策支持。营造引资转制的良好舆论环境。
  2.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根据武汉市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促进产学紧密结合,把市属高校建设成为应用型和技能型紧缺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快培养大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支持市属高校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对我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汽车、软件、机电、旅游等专业予以优先扶持。加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支持市属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达100项以上。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培养,市政府设立并每年安排实习(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软件、汽车、机电、商业服务等实习实训基地。
  3.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采取引进与培养等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较高、专兼结合的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积极鼓励学校采取优惠政策,实施“名师工程”,引进一批博士和学科带头人等高素质的教师。鼓励学校聘请一批生产和工作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等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支持学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多种培养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进修深造。“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设立市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每年安排用于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含出国培训)的经费不少于100万元。积极推进高职院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