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11-30 来源: 北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xuxiang

   川教〔2007〕176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四川省“十一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我厅编制了《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已经厅党组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四川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西部教育强省,特制定《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
  “十五”期间,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川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D基础教育蓬勃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奠定良好基础。到2005年,全省共有159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7.42%,青壮年文盲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民族地区已实现“普初”和“扫盲”,已有29个县实现“普九”。普通高中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校生达到138.46万人,比2000年翻了一番。在园幼儿达到152.68万人。
  ?D?D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到2005年,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39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2589所,全日制在校学生88.4万人。“十五”期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113.1万人,培训3200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200万人次。全省高职院校从“九五”期末的1所发展到36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从0.16万人扩大到12.96万人。2005年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43.46万人。全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及各类城乡技术学校培训职工、农民2700余万人
  ?D?D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00%以上,比“九五”期末提高10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77.54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也快速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的高等教育格局逐步形成。高等学校学科和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D?D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家、省、市三级办学,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巩固和完善;构建了“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中等教育落实了市州的发展责任与管理权和统筹权。多形式、多层次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大发展。基本完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逐步建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积极推进。
  ?D?D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省教师总量有较大增加,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得到改善。2005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70.61万人;全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26%、93.96%、78.02%和78.95%;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35.50%。
  ?D?D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351.95亿元,比2000年增长122.7%,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6.33亿元,比2000年增长89.4%。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使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通高校办学资源快速增长,2005年校园占地、教学仪器设备值、图书资料、校舍面积等均比“九五”期末增长一倍以上。
  二、“十一五”四川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1.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我省经济社会进入黄金发展期,社会对教育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城乡居民新的教育需求不断增加,为实现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另一方面,促进四川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期间,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加快教育发展,把我省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四川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改善民生,需要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十一五”期间,小学学龄人口呈下降趋势,初中阶段学龄人口保持在350万人左右,并在2007年后逐年下降,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2008年前后达到高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和教育观念的变化,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向着高层次、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学龄人口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在城乡和区域的分布改变,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形式与层次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2.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多项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水平差异大,特别是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薄弱。教育发展面临一些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公用经费均居全国和西部地区后位,严重制约了我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十一五”时期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把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三、“十一五”时期四川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教科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全面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2.发展思路
  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着眼于推动教育的知识贡献、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着眼于建立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着眼于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着眼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六项原则”:
  ?D?D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始终把发展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要务。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着眼于建设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需要,切实落实教育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千方百计增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