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学前教育短板,还需综合施策
发布时间: 2018-03-07 来源: 《蒲公英评论》 发布者:ym
近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7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这份自查报告同时也是北京市教育工作的年度成绩单——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创历史新高,幼儿园改扩建工作继续推进,两万余新学位正在建设。(1月10日北京日报)
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媒体报道,近期,各省、市结合地方实际,陆续推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部署。
各地学前教育的新一轮布局正陆续拉开大幕,这是为实现“十三五”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等要求启动的新征程。落实好这一行动计划,补齐长期以来的学前教育短板,需要综合施策,尤其是幼儿园的扩容、提质、普惠三者应该并重且同步推进。
扩容,是解决“入园难”的问题。为此,需要新建、扩建、改建大批幼儿园,以提供更多的学位,从而解决“入园难”、进不去、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扩容一方面需要政府出资大力兴办幼儿园,这应该是增加学位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就是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地自办幼儿园,这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和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和规范民办园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学位的方式,对达到办园标准的民办园进行适当补贴,对不合格的民办园应该积极帮助其限期达标而不是简单地一概取缔,这才能正确地做加减法。
提质,是保证幼儿教育科学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学得好的问题。学前教育有其自身规律,任何违背幼儿自身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内部规律的做法都是危险的,都可能对孩子一生造成不良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大班额、设施设备不够齐全和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等,都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一点不少民办园的表现尤为突出。更为重要却较为隐形的一个问题是,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以及素质不达标的情况较为严重。幼师资源紧缺,跟收入较低、职业满足感低下有重要关系,这导致幼师队伍参差不齐,甚至部分素质不高、缺乏职业素养的人员进入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由此也导致幼师伤人事件屡屡发生。提质,要靠硬件建设,但更需靠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素质高、有责任心和教育情怀的业务精湛的幼师队伍,是提质的根本保证。
普惠,就是降低收费标准以解决因“入园贵”而上不起幼儿园的问题。普惠性幼儿园至少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办园基本标准;二是面向社会大众招生而不是办成贵族园;三是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因此,这样的幼儿园一定是公益的、有质量的幼儿园,单位园和民办园的收费跟公办园的收费标准相当。显然,这需要政府对各类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进行补贴,或者是部分出资购买学位。为此,北京市日前出台细则,将通过生均定额补助、租金补助、扩学位补助等来推进幼儿园发展,对市级示范园和一级园每生每月补助1000元,二级园、三级园每生每月补助700元,每年按12个月计发。同时,明确将统一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财政补助标准。
要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上述三方面问题。另外,在学前教育立法的完善、政府监督机制的建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上尚有不少硬骨头,仍需不断发力、改善。
<前一篇: “一标准两办法”是民办培训机构的抓手与航标 <后一篇: 王凯:扎实“减负”孩子才有全面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