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基础教育民办校“独大”是喜是忧
发布时间: 2017-12-21 来源: 《环球时报》 发布者:ym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地方的民办学校已经超越公办学校。”最近参加多个论坛,笔者都听到类似的感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对中国基础教育,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中国青年报》最近还刊发一地方教育局局长的文章,称要“警惕一些地方私立教育的碾压优势”。
回答这一问题,不能就民办教育而谈民办教育,而必须基于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的单一评价体系,让民办教育既受用,又受困。“强势”的民办学校并非给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选择,而是为在单一评价体系中,获得更强竞争优势的“最优”甚至刚性选择。
大家所见的是,在上海、杭州、广州,民办小学、初中的体量并不大,但是少数优质民办学校却带动了整个地区的择校热。在北京,虽然传统强校在公办,但随着推进义务教育公办校就近免试入学,教育界人士预测,上海、杭州等地的情况会很快在北京上演。在河北、四川等地,民办高中在资本的推动下,在全省范围内招生,超大规模办学,正在迅速崛起为超级中学,对各县的优秀师资、生源产生虹吸效应,也被质疑破坏地方教育生态。
以笔者之见,问题的核心在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为何在高等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却很弱势?表面上看,是公办大学历史悠久,政府拨款多,但根本问题是我国国家授予文凭制度,令受教育者选择高等教育看学历身份、学校出身,民办高校的地位也就比较低。在基础教育领域,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以考试、升学结果论学校“质量”,不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基础教育应试化、竞技化,资本优势加招生优势,会令一所新办学校在很短时间,就“异军突起”。
其实,单一分数评价体系,升学GDP,对民办学校来说,也是“双刃剑”,一方面,因为有突出的升学办学政绩,这些学校受到家长追捧;而另一方面,这些学校也被质疑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是应试加工厂,加剧基础教育应试教育,这也影响民办教育形象。从应试角度,这些学校是“优质”的,但从学生全面发展,人格、身心健康成长角度看,是否“优质”就得打问号。
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破局”。目前,单一评价体系下,学校办学,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大多千校一面,并无太多“差异”,一元评价体系下,重视“装备”和战术者就会跑到前列,而多元评价体系下则各校有自身的特色,名校不靠抢生源打造,而是通过认真办学建成。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选择会更多元,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学校,而不是盯着所谓的升学名校。这种办学环境下,民办学校也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促进教育多元发展,给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选择。(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前一篇: 吴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民办教育 <后一篇: 王佐书:扎扎实实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民办教育的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