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 2012-12-18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renyanli

   教育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使得民办高校必须通过特色创新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北京市一批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形成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办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始走上?D?D

  坚持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的民办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凭借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北京市一批民办高校显示出富有生命力的发展势头。

  切合市场需求的办学定位

  北京的民办高校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在教育市场中找准办学定位。一些民办高校尤其注重结合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对人才的潜在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体现了鲜明的、富有特色的办学定位。

  【案例】北京城市学院基于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准确把握,将学校牢牢定位于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着力发展与社会经济要求紧密联系的本、专科应用型专业,从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培养方式、组织管理、办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点评:在公办高等教育处于强势地位的形势下,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必须找准定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趋多样化,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也促使各种新的教育需求不断涌现。为此,选择“新的”和“特殊的”教育市场,应该成为当前北京民办高校办出特色的必然选择。在公办高校尚未形成强势的人才培养领域,正好能够成为民办高校进入市场的切入点。深入挖掘“新的”和“特殊的”教育市场,找准适合自身的办学定位,是民办高校获得生存与持续发展应走好的第一步。

  立体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贴近社会发展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立体型、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是办学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共同特征。坚持特色办学的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注重与社会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紧密结合,保持动态的衔接,围绕所需的综合素质来培养人才。

  【案例】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在充分把握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深入贯彻“以培养职业专门人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全员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致力于培养新经济和新产业所需要的具有“现代职业精神”和“良好职业技能”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

  点评: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教育的使命所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也是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社会职业人”的人才培养标准使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职业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避免出现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不对口的状况。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培养途径

  民办高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应用复合型职业人才,必须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北京一批富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呈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案例】中国农民大学充分发挥举办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大北农集团在农业科研、实验设备、实训基地、师资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在开展创业型农民培训中,采取县(市)政府、学校、企业相结合的三元培训机制,取得了成效;北京吉利大学提出了“建立三个层次合作,开展三类重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中坚持产、学、研之间的互动。

  点评:一些民办高校是由企业集团或者科研单位与企业集团共同举办的,体现出了鲜明的办学优势。民办高校应该树立一种开放的大教育思想,将原来封闭的“学校教育”观念转变为“在学校开展的社会教育”和“在社会开展的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灵活的办学体制优势,有效进行各种资源整合,为培养应用复合型的职业人才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道路,同时也可解决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短缺难题。

  实用专业与核心课程开发

  充分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感,随时对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北京一些民办高校开创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市场零距离”专业或专业群,在核心课程、教材的开发方面作出可喜的尝试。

  【案例】北京高等秘书研修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围绕“专”和“特”下功夫,构建起富有特色的秘书专业体系,并在课程建设方面逐步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块及课程体系;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坚持“重点专业设置全国独创”的原则,成为国内音乐传媒、影视娱乐、国际演艺等教育领域的开拓者。

  点评:这些民办高校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切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和目标聚焦的动态办学战略,不断开拓并深化新的办学领域,逐渐建立起一些新的专业和独有的课程教材资源,提高了办学特色的“技术性”,从而占领了市场先机,形成了品牌,也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王牌”。

  摸索“无围墙大学”办学模式

  一些民办高校将培养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校既成为少而精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又成为宽口径的职业培训基地。办学超越校园,从“有围墙大学”发展为“无围墙大学”。这种“小教育、大培训”的办学模式逐渐成为北京民办高校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案例】北京国际标准舞研修学院针对市场上对国际标准舞的正规教育需求不高、培训需求旺盛的客观形势,致力于探索建设开放的“无围墙大学”,将“小教育”和“大培训”的办学模式结合起来,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不足200人,但每年培训规模达数千人次。

  点评:除了建设一批规模适中的民办高校,在北京更多地应该发展一些小规模、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小教育、大培训”的办学模式,既能够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的教育资源,又能够通过培训的方式向四方辐射,拓展首都的教育资源功能。除此之外,通过“大培训”可以为那些专业教育市场需求不大、只能开展“小教育”的特色专业学校拓展融资渠道,补充办学经费。

  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人才支撑

  由于用人机制的灵活,加上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民办高校能够聘请一些行业、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到校任教或指导;或者聘请相关专业协会、学会人员参与学校发展,从而体现了民办高校的用人特色。

  【案例】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的举办方?D?D方正集团拥有高新技术、品牌产品生产基地和高水平的科研力量与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的部分师资来自北大方正集团,同时,教师们还要定期到集团接受培训,体现了学校用人机制的灵活性。

  点评:强大的人才资源是支撑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汇聚产、学、研各界的专业人才、专家学者,既提供了优秀的管理与师资队伍,又通过这些专家学者的影响整合了其他相关资源。这种“人才资源整合战略”的有效运用,凸显出民办高校用人机制的优势。

当前,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迈入了特色发展的阶段,不少民办高校从各个方面彰显了自身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些值得很好研究和推广的经验。但总体来看,北京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特色还不够明显,尚未产生“北京模式”,初步实现特色发展的民办高校数量还不多,其特色发展的持续力与竞争力还不够稳定。要继续推动北京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建设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特色,应该让每一所民办高校都能树立“力争特色、创新发展”的办学思想,同时加强有利于民办高校公平竞争制度环境的建构,依法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促进特色发展的教育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同时设立专项发展经费,体现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作者:丁秀棠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