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关注:学生校外上网时间

发布时间: 2016-01-15 来源: 国际教育信息中心 发布者:xuxiang

 

想象一下,在一个富裕的OECD成员国一名十几岁的青少年,他或她通常会如何度过学校之外的自由时间。他们可能正手持一台移动设备看在线视频,发送聊天信息,或者在一个可视化社交网络中贴一些内容,或许同时在做所有的事。

112日,OECD发布最新一期(第59期)“PISA关注”,主题为“学生校外在线时间多长这件事重要吗”(Does it matter how much time students spend on line outside of school?),利用PISA2012测评中调查问卷数据,对OECD成员国15岁学生学校之外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及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

OECD的分析显示:2012年,OECD各成员国中15岁学生每天在学校之外在线时间大约为2小时;15岁学生最普遍的在线活动是为了消遣互联网冲浪和参与社交网络,超过70%学生每天或者几乎每天在做这些事;在学校之外每天在线时间超过六小时的学生更可能在学校感到孤独、迟到、数学成绩也更差。平均而言,OECD成员国中有7%学生在周末在线时间超过6小时。

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大多数学生每天至少用一些时间漫游(wandering)网络空间

PISA2012问卷“学生对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熟悉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网络一代”(Net Generation)的很多成见的确是事实。2012年在大多数OECD成员国,超过一半15岁学生周末每天在线时间在2小时以上。大量学生(平均71%)每天或者几乎每天为了消遣到网上冲浪,如浏览视频流网站;73%学生参与在线社交网络;54%学生在线聊天;47%学生下载音乐、电影或游戏,以上是排在前四的学生最普遍的在线休闲活动。对于有些学生而言,每天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似乎没有限制。平均而言,OECD成员国大约7%学生学校之外每天在线时间超过六小时。在俄罗斯和瑞典,这一比例达到13%

在几乎所有学生(不管他们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都有机会在家接触互联网的国家中,那些处境不利学生通常比富裕的同辈学生在线时间少。但是在九个国家和经济体(比利时、德国、香港、冰岛、韩国、挪威、上海、瑞士和台湾)中,那些自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端的25%人群的学生却比来自最富裕的25%群体学生花更多时间上网。因此,当前所有阶层的儿童及青少年都成长于一个高度数字化连接的环境中。

第二,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尽管儿童通过数字设备和互联网获得了大量教育资源和丰富的体验,但是人们也日益担心无节制的互联网使用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无疑需要保护儿童,使他们不要接触有害内容,避免受到在线欺诈、网络欺凌或不法推销以及涉及隐私的风险(如身份盗用)等。所有这些风险自互联网出现就一直存在,但是很多措施(如设定接触一定网络空间的年龄限制,成人加强对儿童的监管等等)很难在本身就是开放的虚拟空间中起作用。

研究也显示,“屏幕时间”(screen time)延长本身就有很多负面影响,如对青少年的睡眠,身体活动及社会幸福感的影响等。例如,PISA调查“学生对于学校归属感”的结果显示,学生在学校之外的在线时间与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存在很显著的负相关。那些“极端的互联网使用者”(周末每天在线时间超过六小时的学生)幸福感非常低。这些学生在学校中感到孤独的比例(14%)是“适度互联网使用者”(每天在线时间介于1-2小时的学生,比例为7%)的两倍。而较好融入学校的学生每天在线时间很少超过六小时。

PISA调查结果也显示,“极端互联网使用者”尤其面临“不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的风险。例如,有32%周末每天在线时间不到1小时的学生,在PISA测试前两周有过上学迟到行为;而周末每天上网时间超过六小时的学生同期迟到比例高达45%。另外,“极端互联网使用者”在PISA数学评估中平均而言也成绩较差。

OECD在报告最后指出:尽管以上发现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但是却表明,在校的幸福感与学校之外的“电子媒体饮食”(electronic media diet)的确存在高相关。学习结果与密集的互联网冲浪行为之间的负相关表明:合理使用技术不仅仅是学生休闲时间如何安排的问题,更应该引起整个学校系统的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和健康专业人士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监督并规划儿童对于新媒体的使用。

学校、家长和社会齐心协力可以教会学生成为一个批判性的互联网服务及电子媒体的消费者,帮助学生做出理性决策,避免伤害性行为。学校可以提高家庭对儿童在线风险的意识,帮助家长杜绝这些风险;而家长必须帮助儿童找到ICT娱乐活动及其他不涉及屏幕的娱乐活动(如锻炼,还有睡觉等)时间之间的平衡。

编译自OECD网站 2016-1-1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