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1]
发布时间: 2012-05-28 来源: 基教所 作者:王薇发布者:ym
内容提要:借鉴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框架,对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加以改造,将学校组织中各项工作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再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高原阶段,并根据格雷纳的组织生命周期特征,描述学校工作发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特征,形成不同阶段的解释原则和对策建议,建构建出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实践解读使评价体系更加完整、结果解释更为专业、实践解读更具实用性。
主题词:组织生命周期 学校发展阶段 评价解释模型
一、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定义
(一)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想
学校是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为研究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需要梳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以此加深对组织发展进程的认识。
1.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脉络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以生物进化的类比方式来解释组织的成长与改变现象,将组织的发展特性视为生物一样,因其所承担的任务、服务的群体以及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组织密切相关,其理论产生源于学者对企业组织的观察。戴维斯(Davis,1951)开启了组织生命周期研究之先河。马森.海尔瑞(Mason Haire, 1959)最早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指出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Grenier,Larry E.,1972)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再次定义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中期,耶鲁大学的副教授金伯利(John R.Kimberly)和米勒思(Robert H.Miles)第一次正式提出“组织生命周期”的概念,利用生物类比的方法解释了组织生命周期概念,认为“组织要经历产生、成长和衰退,其后要么复苏,要么消失”。其后,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斯(Ichak Adizes,1989)从文化角度对组织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光集中在组织生命中的文化变革,认为文化是生命周期中最为重要的标志。
2.组织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按照组织生命的阶段数量进行归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划分类别:
(1)三阶段。最早发展了私营部门生命周期模型的李皮特(Gordon L.Lippitt)和舒米德 (Warren H.Schmidt)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诞生期、青年期、成熟期。斯科特(Scott) 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创始期(inception)、高度成长期(high growth)以及成熟期(maturity)三个阶段。卡茨 (DanielKatz)和卡恩 (RobertL.Kahn)划分为早期系统阶段、稳定的组织阶段和结构的精细化三阶段。
(2)四阶段
金伯利(JohnR.Kimberly)指出,组织生命周期包括:资源集结和意识形态的形成阶段、获得支持建立的阶段、组织区别的形成阶、制度化阶段。奎因 (Quinn,Cameron,1983)和喀麦隆(KimCameron)也承认四阶段说,即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正式化和控制阶段、结构的精细化和适应阶段。达夫特认为有创业阶段、聚合阶段、规范化阶段和协作阶段。
(3)五阶段
爱迪思(Adizes,1989)是典型代表,他认为组织生命周期有产生、成长、成熟、波动和衰退五个阶段。霍奇(BillyJHodge)和安东尼(williamP.Anthony)认为组织的生命周期是五个重要阶段的序列:诞生、成长、成熟、衰落和死亡。格雷纳(LarryE.Greiner,1972)提出的组织成长与发展的五阶段模型:创业、聚合、规范化、成熟、再发展或衰退等。每一阶段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体制、员工心态都有其特点且最后都面临某种危机和管理问题,都要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解决这些危机以达到成长的目的。
(二)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下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定义
1.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对学校发展阶段评价的适应性分析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组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生命特征和固定的生命周期,以生物进化的类比方式来解释组织的成长与改变现象,是将组织的发展特性视同生物体,经历产生、发展、衰退、死亡的生命阶段,其最大意义在于协助管理者面对和处理组织的路径改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学校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与生物体或企业组织在生命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但在组织目标、组织性质、组织结构以及组织运行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那么,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能否直接应用于学校组织的发展?是否可以通过借鉴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框架,对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加以改造,从而适应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构建呢?
从理论的适用性来看,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组织管理学的一种理论工具,其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生物体或企业组织。只要组织本身符合生物生命周期的内涵,就适用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依据生物生命周期的本质,适用于生命周期方法的研究对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生命特征,二是具有存在的有限性。因此,学校组织是否符合生物生命周期的内涵,是否具有生命特征和存在的有限性,即成为能否应用该理论的关键。
学校组织系统是学校内部按照一定的原则所确立的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一整套组织体系,是学校管理整体性和根本性的组织制度。学校组织系统包括学校干部队伍工作、教师队伍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育资源管理和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工作子系统。学校子系统的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有的方面发展得快些,有的慢些;有的方面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具有值得总结和提炼的经验,有的方面还存在方向性或策略性的问题亟待改进。因此,本文所指的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校发展阶段并非学校整体运行发展所处的阶段,而是指学校各项工作发展所处的不同组织周期阶段。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分析学校组织是否符合上述两个条件。首先,第一个条件要求学校组织具有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和突变性。学校的某项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学校其他工作和外界保持信息、人才、资源的交流,因此具有类似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学校某项工作发展过程中,工作指导理念和运转模式不断成熟,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这些特征会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并对此项工作的后续发展具有影响,因此具有类似生物体的自我复制能力;学校的某项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政策调整、人员更替等原因出现重大变化,因此与生物体具有类似的突变性特征。所以,学校组织具有生命特征,符合应用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条件之一。其次,第二个条件要求学校组织具有存在的有限性,即如生物体一样经历衰退和死亡的过程。但是,生物体经历衰老死亡的必然性是受自然法则支配的,无法改变。然而学校组织属于人工系统,并不存在使其必然消亡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学校组织的衰退和死亡不是必然的。从这一角度来讲,学校组织并不符合存在的有限性这一特征。那么,我们就需要分析学校组织与生物体之间在这方面存在的差异,来改造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以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特征。就生物体而言,机体本身生命迹象的终止意味着死亡,在死亡阶段之前会经历衰退过程。但在学校组织发展过程中,经历成长和成熟阶段之后,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自身的危机与挑战,学校发展会进入长时间的高原期,停滞、波动、倒退的现象出现,此时学校势必要做出调整以寻求突破;高原之后并不是终结,高原状态会为组织的发展带来新的生长点,为学校组织发生变革带来新的契机,是组织发展的再生。由此看来,学校组织的各项工作虽然并不完全符合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两个条件,但可以通过对该理论的改造,把生命的衰退和死亡看作组织发展的高原和再生,以此提出适合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理论框架。
本文认为,学校组织的生命周期并非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有始有终的单向过程,而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我们把学校组织的发展轨迹看作一个在封闭的圆柱体中做螺旋式阶梯运转的过程,它可能经历发展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也可能不经历某一阶段,而是从一个阶段直接跳到另一个阶段,发生质的转变。改造后的学校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意味着,学校各项工作在经历了成长、成熟之后,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组织发展可能出现停滞、波动甚至倒退,此时发展进入了高原期;此后,学校为了突破高原现状需要确立新的目标,或建立新的发展模式,或运用新的发展策略,以实现组织的再生,而非死亡。改造后的学校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着眼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定义
本研究从组织生命周期的视角审视学校的发展,借鉴格雷纳(LarryE.Greiner,1972)的观点和爱迪思(Adizes,1989)的分析框架,改造其五阶段组织生命周期模型,将生命的衰退和死亡看作组织的高原和再生,将学校组织中各项工作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再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高原阶段,并描述学校各种工作发展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学校内部的各项工作是构成学校组织的核心要素,学校组织中各项工作的发展阶段即其生命周期阶段,可以划分为再生、成长、成熟、高原四个阶段;不同的工作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优势,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改进;各项工作组织并不一定都按照上述阶段的顺序逐个依次发展,但总体上在这四个阶段之内进行循环往复的运转,变动性和稳定性是组织各阶段的基本属性。如果能够判断出学校各项工作所处的具体阶段,就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提高,使学校组织保持整体向上的发展态势。
本研究建立的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是指在改造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在一般方法论原则下,在一定的评价观和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阶段提出上述理论假设,并以理论假设为基础根据学校发展特有的内在规律,对采集到的学校自我评价数据进行抽象、归纳、假设和简化,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建立数学结构,从而判断学校各项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阐释其发展特点,提出对策建议。
(三)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具有理论假设、模型算法、解释原则、对策建议四个基本的构成要素。模型通过明确的解释原则和方法体系,从操作层面指导教育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深入解析和理解自我评价数据的含义,更好地认识学校发展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转变以往对学校发展的表层现象的描述,使模糊的认识清晰化,更有力地揭示学校内部的深层结构和发展趋势,实现“校本”的解读。通过改造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借鉴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建立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提炼出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经验和问题,认清优势与劣势,明确学校当务之急需要给予解决的问题,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实证依据,从而促进学校主体性的发挥实现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
二、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建立
(一)理论假设
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假设学校内部各项工作会经历再生、成长、成熟、高原四个发展阶段。由于评价数据来源于学校内部成员的评价结果,评价目的是对学校发展的自我诊断和反思,因此模型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以评价对象即学校各项工作的原始状态为参照点,以各项工作自身的发展变化为观测点,将评价对象的各个要素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通过建立量化模型评价学校各项工作所处的具体阶段,依据各阶段的解释原则分析各项工作的发展态势,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各阶段的关键词及阶段特征如下:
1.再生阶段
关键词:薄弱
阶段特征:这一阶段的工作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水平较低且未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工作组织的教师资源不足、规模小,相应的规章制度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工作效果不明显。此阶段的工作亟待发展。
2.成长阶段
关键词:复兴
阶段特征:这一阶段的工作从薄弱逐渐复兴起来,开始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但发展的起点较低。工作制度建立起来,教师资源得到补充,教师工作积极性高涨,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工作推进举措效果显现。此阶段的工作需要继续重点发展。
3.成熟阶段
关键词:稳定
阶段特征: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确定了发展道路并不断走向成熟,工作发展水平较高且继续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工作制度逐渐完善,学校政策持续支持,工作效果明显。此阶段的工作发展比较稳定,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4.高原阶段
关键词:突破
阶段特征:这一阶段的工作处于较高水平的发展状态,但出现了停滞或倒退的发展趋势。遵守一贯的工作制度,采用一贯的工作措施,但教师出现懈怠或不满情绪,工作效果没有明显的积极变化。此阶段持续时间长,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尽快调整发展方向或发展策略,寻找突破口,度过高原期。在此之后,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目标、新的运作模式、新的实施策略,组织进入下一个再生阶段,但与上一轮再生阶段的水平发展有所不同。组织的生命周期开始下一个循环,继续螺旋式的阶梯发展态势。
(二)模型算法
1.建立指标体系
中小学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由八个一级指标构成,包括干部队伍工作、教师队伍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中小学学校评价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学校内部成员作为评价主体,主动发现学校各项工作实践中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涉及的学校内部成员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组成,暂不考虑各类评价主体的权重影响。每一维度的指标由若干个题目组成,评价工具按照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的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正向题目按照很符合(100)、比较符合(75)、不太符合(50)、不符合(25)的四点计分法赋分,负向题目按照很符合(25)、比较符合(50)、不太符合(75)、不符合(100)的反向四点计分标准赋分,得到每类评价主体的赋值得分。每一维度四类评价主体赋值得分的平均值作为该维度的最终赋值得分。
2.构造模型网络
评价的实施依照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过程,三年为一周期。解释模型采用二维标准,以学校某项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诊断性评价得分作为初始水平为“经”,以该项工作经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年一周期后的增值幅度为“纬”,“经”“纬”交叉构成模型网络,每一象限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模型网络的每一点坐标(x,y)判断学校各项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网络见图1。
图1 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网络
3.确定模型算法
(1)初始水平(X轴)
①
x表示四类评价主体对学校某项工作的诊断性评价得分。其中P领导、P教师、P学生、P家长分别代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这类评价主体对学校某项工作的诊断性评价得分。
x轴刻度区间:[a,100],其中a代表学校各项工作诊断性评价初始水平得分的最小值取整数值,100代表各项工作评价得分的理想最大值。
(2)增值幅度(Y轴)
②
y表示四类评价主体对学校某项工作经过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之后得分的增值幅度。其中,x诊断表示四类评价主体对学校某项工作的诊断性评价得分,x总结表示四类评价主体对学校某项工作的总结性评价得分。
y轴刻度区间:(-∞,+∞),表示学校各项工作经过了三年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或进步或退步的态势。当某项工作三年的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时,y∈[0,+∞);当某项工作三年的过程并未得以发展反而出现倒退时,y∈(-∞,0]。
4.建立解释框架
表2 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框架
(三)解释原则
1.再生阶段的解释原则
● 此项工作的发展水平不高
● 近年来此项工作仍然未得到较好较快发展领导层面重视程度可能不够
● 学校政策上可能支持不足
● 学校可能没有形成发展此项工作的正面氛围
● 相关团队可能没有成熟建立起来
● 此项工作的目标定位和措施制定可能存在偏差
2.成长阶段的解释原则
● 此项工作的发展对学校自身来说初始水平较低
● 但近年来此项工作的发展速度较快,需要重点发展
● 此项工作以前的目标设定和实施策略可能存在不足
● 学校近年来可能调整了此项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
● 学校近年来对此项工作采取的措施可能比较符合学校实际,具有较好的成效
● 学校内部成员对此项工作的发展可能抱有期望
● 学校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能比较高
3.成熟阶段的解释原则
● 学校此项工作的发展对学校自身来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 近年来此项工作继续保持稳定向上发展的态势,发展比较成熟稳定
● 学校对此项工作的发展可能一直给予政策上较大的支持力度
● 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可能一直给予高度重视
● 学校对此项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可能一直较大
● 学校内部成员对此项工作发展可能持有比较稳定积极的心态
● 学校此项工作的推进措施比较有成效,运作模式比较成熟
4.高原阶段的解释原则
● 此项工作的发展对学校自身来说初始水平较高
● 但近年来此项工作的发展出现停滞不前、波动甚至一定幅度的倒退
● 此阶段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 学校的发展方向可能有所调整
● 学校领导可能将关注点转向了其他工作而忽视了对此项工作的支持
● 学校可能缩减了对此项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 学校内部成员可能对长期工作的投入出现了懈怠或不满情绪
● 学校可能缺乏对之前工作经验的总结
(四)对策建议
1.再生阶段的对策建议
● 从师资配备、环境因素、决策制定和领导支持等角度分析问题所在
● 分析此阶段工作对学校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 确立此项工作需要改革的需求
● 在校内进行改革理念的宣传
● 制定此项工作改革的目标及政策,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 准备此项工作改革所需的资源,加大相应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 分析此项工作改革的发展策略,明确措施
● 相关人员做好认知、情意及技术上的准备
● 关注下一年的评价结果和增值幅度
2.成长阶段的对策建议
● 梳理此项工作近几年发展的实施策略,确定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措施
● 增强推动力
● 找出此项工作处于上升发展态势所带来的外显的及内在的效果
● 确保学校政策上的支持
● 调整此项工作在管理、教学、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措施
● 加大此项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 评估重点发展此项工作可能对其他方面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尽快除去
● 加强相关人员的理念技术培训
3.成熟阶段的对策建议
● 评估近年来此项工作取得的成效
● 分析成效取得与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的关系
● 区分此项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对其他方面工作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根据上述评估分析,实施已经计划好的管理、教学、文化、科技等措施,需要时可调整
● 将成功的经验制度化,使优势持久,惠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 通过反思成功经验、讨论困难及解决方法、提供内在外在回报、以典礼或仪式庆祝成功及提出远见,在学校内部成员间形成文化氛围
● 思考此项工作是否可以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及怎样发展为特色
● 鼓励学校内部成员为此项工作的长远发展持续学习
4.高原阶段的对策建议
● 分析近年来此项工作进入高原阶段的原因
● 寻找引起工作停滞、波动甚至退步的抗阻力
● 减弱抗阻力
● 转化抗阻力为推动力
● 回顾几年前工作开展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思考是否可以借鉴
● 如有必要可调整工作方向
● 明确工作既定目标,并随时监控目标实现的过程
● 澄清工作实施过程中心理及技术上的不明朗因素,避免对工作推动的潜在破坏
● 关注下一年评价结果的增值幅度
三、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的应用
本文以北京市某所普通高中2007~2008学年度诊断性评价、2008~2009学年度形成性评价、2009~2010学年度总结性评价三年的评价数据,依据上述建立的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判定学校各项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阐释其发展特点,提出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计分标准计算维度分值
根据北京市某所普通高中07~08学年度诊断性评价、08~09学年度形成性评价、09~10学年度总结性评价三年的评价数据,按照计分标准计算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四类评价主体对学校八个方面工作的评价得分,并用公式①计算各维度最终得分,见表3。计分标准采用上文所述的四点计分法。
表3 北京市xx学校2007~2010评价分值
(二)应用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构造模型网络
根据模型算法①和算法②,计算该校各项工作的坐标值,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北京市xx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坐标值
根据表4得到的评价解释模型坐标值,确定该校的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框架,由于Y值的范围在[-0.06,0.06],所以增值幅度的刻度划定在[-0.06,0.06],具体见表5。
表5 北京市xx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框架
图2 北京市xx学校2007~2010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网络
(三)分析学校各项工作发展阶段的解释原则和对策建议
根据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给出的解释原则和对策建议,学校可以完成《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报告》,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当前学校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见表6。
表6 北京市xx学校发展阶段评价解释模型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
[1]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郑燕祥.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陆弈雯.学校发展阶段论视野下的教师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韩保清.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中的学校组织生命周期[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5]朱晓峰,生命周期方法论[J].科学学研究,2004,6
[6]Lippitt,GordonL.andwarrenH.sehmidt.erisesinaDevelopingorganiz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 (NovemberDeeember1967):102一111.
[7]Scott,B.R.,stagesofeorPorateDevelopmentPartl,IntereolxegiateeaseelearingHouse,Boston,Mass.,1971.
--------------------------------------------------------------------------------
[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学校内部评价结果的解释模型研究》(课题编号CHB102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前一篇: 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现状自我评价 <后一篇: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