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改监控与评价数据 透视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

发布时间: 2010-01-12 来源: 基教所 作者:张爱兰发布者:ym

  [内容摘要]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题日渐突出,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对课程改革的不适应、名目繁多的进修学习、偏大的教师日均工作量、小升初或中考升学制度的制约等。工作压力不仅会危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还会危害教育教学。探索缓解中小学教师压力的对策是给中小学教师减压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来源;危害;对策

  压力的存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心理学研究指出,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过强、过久的压力会导致教师身心失调,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从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小学教师每天都要忙个不停,压力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分析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的来源、危害及化解压力的对策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观感知[1]

  心理学大师拉扎勒斯(Lazarus)和弗克曼(Folkman)于1968年从需要与应对之间的关系入手,把压力定义为“需求与压力源之间的不匹配”。很明显,他们将压力定义为真实存在的或知觉到的心理社会压力。按照拉扎勒斯和弗克曼的观点,个人感受到的压力既不完全来自于客观,也不完全来自于主观,而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之中。生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客观压力)最终都是通过心理压力(主观压力)的形式为人所感知的。所谓教师工作压力,是指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烦恼事件或学校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当教师觉得外界对自己的需求超过自身能力或难以满足时,压力就会产生。由此可知,构成教师工作压力的要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生压力的外界环境和事件,二是个体对外界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即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8~2009学年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监控与评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96.0%的学校干部、90.4%的教师认为目前教师工作压力大(见表1)。这是干部、教师对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观感知,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主观感知是感知者单凭自己的认识和感觉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它与事物的实际情况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因此对同一事物的主观感知会因人而异。法国里昂E. Herriot医院的Jean Pierre Fauvel博士及其同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个体对压力的主观感知可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对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观感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表1-1  学校干部、教师对目前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结果(%)

题  目 调查对象 很重 比较重 一般 不太重 不重
您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 干    部 41.1 54.9 3.8 0.1 0.1
目前,您的工作压力 教    师 36.3 53.9 8.7 0.8  0.1

       
  二、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

  压力是紧张性刺激物引起机体紊乱的感受,那么这些使人感到紧张的刺激物就是压力的来源。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所产生的,它有不同于常人压力的压力来源,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对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教师是课改理念与课改实践的“对接”者。他们对课程改革的适应程度,不仅制约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是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1.在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研究和反思能力方面教师对课改适应程度不高

  仅有20%左右的教师认为在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研究和反思能力方面完全能适应课改需要。(详见表2-1-1)

表2-1-1  教师自身在对课改适应程度的统计结果(%)

题  目 完全适应 基本适应 不太适应  完全不适应
您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吗 15.6 78.8  5.5 0.1
您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吗 21.3 75.7 2.9 0.1
您自己的研究和反思能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吗 15.3 78.1 6.5 0.1

  2.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完全做到的人数不多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海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反思和实践。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8%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完全做到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详见表2-1-2)。

表2-1-2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情况统计结果(%)

题  目 完全可以做到 可以做,但比较费时间 受条件限制,暂不能做到 太理想化,很难做到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您认为在实际教学中

16.8  63.6 13.3 6.3

   

  3. 教师备课在参阅有关参考资料、搜集资料、研究学生方面花费时间最多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准备教案时花费时间最多的前三项工作内容分别是:参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搜集资料、研究学生。(详见表2-1-3)

表2-1-3  教师准备教案时花费时间最多工作内容的调查结果(%)

选 项 研究学生  搜集资料 参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其它
百分比 23.1 23.7 29.9 21.8  1.5

 

  可见,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程度不高,是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名目繁多的进修、课改培训和教研活动

  教师作为理论的学习者,不仅要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论,还要理解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特别是有些首次接触的理论,需要教师深入、透彻地理解,他们面临着新旧观念的碰撞与冲突,“合理”与“习惯”的对抗。教师为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参加方方面面的进修、课改培训和教研活动。

  1.教师需要参加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2009学年度, 94.9%的教师参加过继续教育,27.4%的教师参加过学历教育。其中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学时在3~5天的教师最多。(详见表2-2-1)

表2-2-1  08~09学年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统计结果(%)

  选项(学时)         0           1~16     17~40     41~56    57~80  81~120  121以上

继续教育

百分比 5.1 20.3 35.1 6.2 18.0 14.4 6.2
   选项(学时)  0 1~16  17~40 41~56 57~80 81~120 121以上
学历教育 百分比 72.6  6.9 10.5 1.6 1.8  3.2 3.4

 

  (2)教师需要参加市、区级课改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2009学年度, 61.5%的教师参加过市级课改培训,91.7%的教师参加过区级课改培训。其中有18.2%、64.7%的教师累计参加市、区级课改培训3次以上。(详见表2-2-2)

表2-2-2  08~09学年度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次数统计结果(%)

  选项(次) 0 1~2 3~5 6~10 11~20  21~40
市级培训 百分比  38.5 43.3 12.5  3.7 1.5 0.5
   选项(次) 0 1~2 3~5 6~10 11~20 21~80
区级培训 百分比  8.3 27.0 26.7 21.5 14.6 1.9

           

  (3)教师需要参加区级教研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2009学年度, 29.1%的教师参与区级教研活动在5次以内,平均最多两个月一次;参与6~10次区级教研活动的教师最多,若按每学期20周计算,每月最多一次;其次是11~20次,每月一到两次;再次是3~5次的,每两个月一次。(详见表2-2-3)

表2-2-3  08~09学年度教师参与区级教研活动次数统计结果(%)

选项(次)  0 1~2 3~5 6~10 11~20  21~30 31~80
百分比 2.0 5.6 21.5 32.4 27.9 6.4 4.2

  (三)教师日均工作量偏大

  1.课改后教师工作量加重

  调查结果显示:91.2%的学校干部、88.3%的教师认为课改后教师的工作量与以前相比有所加重(详见表2-3-1)。这一调查结果是干部和教师对课改后教师工作量变化的主观感知,二者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工作量加重的事实。

表2-3-1  学校干部、教师对课改后教师工作量变化看法的调查结果(%)

题  目 调查对象 增加许多 增加 一些 没什么变化 有所减少
 您认为课改以后教师的工作量与以前相比  干    部  31.4  59.8  7.0   1.8
 参与课改实验后,您的工作量与以前相比  教    师  36.7  51.6  10.5 1.2

 
     2.教师平均日工作量偏大

  人体对压力环境做出的即时反应称为急性压力。长期持续存在的压力称为慢性压力。面临急性压力时,压力消失后身体会恢复常态,但慢性压力一直存在,身心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对身体是有害的。因此慢性压力对人体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如果日常工作量设计不合理,超负荷,就会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慢性压力。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平均日工作量约为6小时,这6个小时是雷打不动的,必须按时完成的。注意这个教师平均日工作量并没有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看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市区级课改培训、区级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含集体备课)、参加课题研究,以及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时间等计算在内(详见表2-3-1)。调查结果还显示:近1/4的教师周课时在16课时以上,平均每天上课3节课以上;超过1/4的教师每天备课花费时间在3小时以上;超过1/5的教师每天批改作业3小时以上;教师的日平均睡眠时间约为6.9小时,约3/4的教师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7.5小时(详见表2-3-2)。总之,教师平均日工作量偏大是显而易见的。

表2-3-1  中小学教师平均日工作量的统计结果

类别

 平均周课时(课时)

每天备课所需时间(小时) 每天批改作业所需时间(小时) 合计(小时)
小学 15.3 2.0 2.0  6.0
初中 11.3  2.4 1.8 5.9
合计 13.3 2.2 1.9 6.0

 

表2-3-2  教师每天睡眠时间的调查结果(%)

睡眠时间(小时)

6.0以下 (6.0,7.5] (7.5,8.5] (8.5,9.0] [9.0, 12.0]
百分比 30.7 44.5 23.7 0.8 0.3

 

     (四)小升初或中考升学制度的制约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干部、教师均认为“制约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前两位因素分别是:“教师负担过重”和“小升初或中考升学制度”,与往年调查结果相同(详见表2-4)。教师负担过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落实和对新教材的消化、理解、融合带来的挑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在不断探索中教学经验的积累,情况会有所好转。那么,小升初或中考升学制度就成为制约课改目标实现和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表2-4  干部、教师认为制约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主要因素的调查结果(%)

题  目(限选两项) 学校干部 教师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 19.4 7.3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15.2 5.5
教师负担过重 39.6 56.5
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 22.2 12.5
班额过大  9.9 27.6
学校管理制约  3.2 5.4
教学资源不足 8.7 16.5
小升初或中考升学制度的制约 36.2 30.7
其他
 
 0.3
 
0.7
 

  

  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同于常人的压力。它会带给教师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影响。它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三、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

  当气球充气的压力超过其承受极限时,气球就会胀破。同理,当教师受到外界各种刺激而感受到压力并超过其承受的极限时,教师不仅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问题,还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一)工作压力对教师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过度压力给教师带来的负面情绪有焦虑、压抑、忧郁、暴躁、紧张等。在压力状态下,绝大多数教师感到心情烦躁和紧张不安。[2]这些不愉快的情绪看似普通,但正是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大多数研究普遍认为教师职业压力和教师身心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大卫·W·陈(David ·W·Chen,2002)使用教师压力问卷(TSS)和一般性疾病问卷(GHQ-20)对83名中国香港教师的研究表明教师压力和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被试身体疾病症状呈现高水平。还有研究表明“压力可能是教师要面对解决的最糟的健康问题之一。”[3]

  过强、过久的压力会导致教师身心失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是指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综合反应。有研究(黄继田,2007)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四种具体表现是:教育和教学上的敷衍行为;对学生的压制行为;对教育责任的推卸行为;对学校和校内团体成员的冷漠甚至敌对行为等。美国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过大体现在生理上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劳、溃疡、胃功能紊乱、神经失调、心律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症状。暴怒、抑郁、无休止的紧张和焦虑,工作迟缓甚至无理由的攻击行为的罪魁祸首也是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

  (二)工作压力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过强、过久的压力不仅会对教师自身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个焦虑、压抑、暴躁、忧郁的教师不会有心情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而细致的准备,消极地情绪状态会降低教师智力活动的效率,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情绪饱满、和颜悦色地讲解,对学生也会失去爱心和耐心。不堪重负使教师可能给学生提供的信息量减少,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创造性观点不鼓励、不认同,甚至对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压力越大,教师越容易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可能会导致不良的行为,如对学生进行辱骂和体罚,这种不满情绪和不良行为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缓解中小学教师压力的对策

  1.研制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工作标准,有效控制教师负担

  读好书、上好学校、找好工作,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发展轨迹。中小学校由此承载了家长们太多的希望。这种希望,实际上是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升学压力。为了不负家长重托,学校只能不断增加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学习时间,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完成。这样,学校的压力就转化成教师的压力,成为教师挥之不去的负担和压力。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因此,教育人事管理部门应组织力量,研制科学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学教师工作标准,有效控制教师负担。

  2.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与帮助体系

  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为教师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与帮助体系,让教师在感觉到压力时有地方倾诉,发泄郁闷情绪,缓解压力,及时得到帮助,让教师摆脱无助感与孤独感。

  3.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消除有害压力源

  中小学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主体,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环境和压力源。因此,学校领导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对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不要让教师因为在一时之间难以达到要求而产生过强的工作压力,消除有害压力源。学校领导还要深入实际,了解和体会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及时调整不当的要求与计划,消除有害压力源,使教师全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4.提升教师缓解自身压力的技能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过程中,一要强调身体锻炼。锻炼可消除压力,减少反应中产生的荷尔蒙、葡萄糖等物质,促进教师的生理健康。锻炼还是一种精神娱乐,它可分散教师的注意力,从而让教师从情感或身体紧张中放松下来,也有利于心理健康。二要强调时间的管理。教师每天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做事有计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减轻教师的压力感。三要强调正确认识压力。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了解压力反应的机制,从而更好地觉察压力所引起的身心变化;形成对压力情境的理智反应,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与应对。四是强调主动积极的应对压力。教师不能总是采取回避等不成熟应对方式,把不良的情绪闷在心里,这样日积月累,会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虹  教师工作压力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

  2. 王沛  张国礼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Education Exploration(教育探索),2005年第10期

  3. 申艳娥  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4月

  4. 邹天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压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

  [1] 本文中引用的数据,均为2008~2009学年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监控与评价问卷调查的结果,数据采集对象为北京市18个区县及燕

    山地区的677名中小学学校干部和1512名中小学教师,使用了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2] 孙慧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负面影响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4,10:95

  [3] 吕雅英 教师压力的内隐观及应对方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