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高中地理特色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日前召开

发布时间: 2024-12-25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lijing

 微信图片_20241225091220.jpg

与会嘉宾合影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和《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推动开展“课程创新引领行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持续构建体现办学特色的育人体系,在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征集认定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分享成果、汇聚共识、突破难点,强化创新引领,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高中地理特色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1211日上午在北京市第八中学顺利召开。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丁尧清,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国务院参事王俊成,课程中心副主任黄晓玲,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陈海东、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何暄,北京市高中课改项目组核心成员、高中学校课程建设负责人、高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代表等140余人现场参会,近2000人线上参会。

课堂观摩环节,与会者观摩了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校本课程特色供给的3节现场课,集中呈现了学校“行·知”地理特色课程的体系化建构和实施。专题交流环节,北京八中王俊成校长以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全面介绍了学校在课程创新方面的思考与实践。王校长提出,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学校课程具备前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构建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选择和发展空间。来自北京市第八中学的李宗录老师、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刘璐老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张琪老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的赵美静老师,分别介绍了学校地理特色课程实践探索,包括学科课程的体系化建设、指向学生实践力培养的课程群建构、国家课程校本实施路径以及基于区域特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专家点评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丁尧清教授充分肯定了各校地理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并建议:引导学生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与实践,不仅体现在做人做事上,更体现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守与深耕。

黄晓玲副主任系统分析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地理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于教师而言,要持续提升课程素养、增强课程实施领导力,于学校而言,要着力推进课程整体规划、创新课程实施路径,于区域而言,要有组织地系统推进课程生态建设,加强专业引领和支持。

特色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载体,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需要区域、学校、教师形成协同合力,探索以学科课程的特色建构与实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本次研讨聚焦深化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搭建市区校联动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将有助于推动“课程创新引领行动”在学校层面的有序落实。

供稿部门:课程中心

/图提供:柯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