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讨会日前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24-10-31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lijing
听课现场图片
会议现场图片
参会人员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双新”要求、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和《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升课程育人质量,按市教委2024年“深化改革年、课程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工作部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落实项目组确立了“从‘国家育人蓝图’到‘学校实施方案’”的年度市级大主题,在年度大主题框架下,项目组于2024年10月29日上午在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组织召开了主题为“聚焦重点领域 突破关键环节”的实施研讨会。
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与专家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景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二处处长聂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定荣、郑葳;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主任王凯,副主任黄晓玲、乐进军,教研员朱传世、杨帆、柯珊;东城区教育工委委员、四级调研员张燕,中教科长彭靓芳,小教科长王军;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鸿,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等。会议采取现场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市各区中小教科长、校长、课程主管干部与教师200余人现场参会,另有6000余人通过线上进行了观摩。会议由黄晓玲副主任主持。
大会现场展示了13节研究课,涵盖了义务教育各学科和德智体美劳诸领域。
课后,七所学校干部教师围绕课程思政、跨学科主题学习、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阅读教育、健康教育六大主题,跟与会专家与教师开展了研讨与交流,黄晓玲、杨帆、乐进军、柯珊、朱传世、郑葳等专家分别进行了点评指导。
大会主会场,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四级调研员张燕致辞,市、区、校分别做了主旨报告。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教研员朱传世作题为《重点领域探底突围 关键环节固本强链》的市级报告,从基础教育“6+1”重点领域(思政课课程与课程思政、身心健康素养、科学素养、劳动素养、审美素养、思维品质与阅读素养)和四个关键环节(基于时间、空间、健康三个维度的课内课间课后一体化设置、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全学段全链条一体化设计、教育与技术赋能一体化设计)破题立意,回答了具化北京市课程教学改革行动尺度的问题。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作题为《把握机遇 深化改革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东城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实践探索》的报告,从“把握机遇,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绘制东城课程育人实景图”与“建设队伍、强化课改人才支撑力”三个方面展示了东城教育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推动国家育人蓝图在东城的落地、在学校的实践。
东城区培新小学校长王海燕作题为《尊重规律办教育 创新课程育新人——培新小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的报告,分享了学校落实国家课程的新思考、新做法以及尊重规律办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
本次研讨活动得到了与会专家充分肯定。莫景祺副所长认为本次活动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在课程落实机制上,上下联动,多方合作;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尺规、有突破;三是扎实推进方案,落实落细;四是把国家课程方案与本地本校实际相结合。胡定荣教授认为在今天全球化大背景下,在国家课程方案指引下,市区校在创新素养、设计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能动的、创造性的决策与实践探索,看到了一地一计、一校一策的具象化表达,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树立了榜样。
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聂荣处长充分肯定了市级项目组和区域、学校扎根首都教育沃土深耕细作、求真务实的精神,同时面对新时期育人使命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硬仗,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强化导向,把好育人方向盘;二是聚焦内涵,守好质量生命线;三是健全机制,打好改革协同仗。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项目组将继续协同区域和学校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谱写课程育人新篇章。
供稿部门:课程中心
文/图提供:朱传世
<前一篇: 返回列表 <后一篇: 建设跨学科课程 促进高质量学习—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举办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