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心组织召开“集团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创新”工作会

发布时间: 2023-11-29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lijing

 微信图片_20231129154913.jpg

现场图片一

微信图片_20231129154924.jpg

现场图片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为新阶段高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集团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重要途径。为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发挥特色课程在普通高中扩优提质和特色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1124日,由课程中心主办,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的集团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创新工作会在交大附中北校区举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付宜红研究员,课程中心杨德军主任,市教委基教二处赵以文老师、张延书老师。海淀区教委唐建东副主任、海淀区教科院吴颖惠院长,以及各区教委中教科负责人、课程室负责人,高中学校课程建设负责人、骨干教师等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上午,与会人员首先听了交大附中教育集团高中各学科20节观摩课,课堂教学受到领导、专家和教育同仁好评。大会交流中,交大附中教育集团戴文胜校长作了《集团化背景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的报告,从集团办学背景与定位、各成员校特色课程群建设现状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唐建东副主任做《以高质量课程建设支撑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主题报告;课程中心黄晓玲研究员作了《转型与变革: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的路向与实践》的专题发言。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颖慧院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付宜红研究员作专家点评。

杨德军主任做大会讲话,提出集团化背景下学校特色课程怎么建,如何共建共享、如何形成良好的课程生态,给学生提供适切的课程选择,是当前高中多样化背景下,回应扩优提质任务的重要内容。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在“幸福教育”理念引领下,形成各校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课程生态,既体现了集团的整体布局,也彰显了各校区的自主特色,探索了集团内高质量标准下的自主特色,呈现了集团化背景下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可能路径。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面向新的背景和发展格局,学校课程的内涵及结构、功能、形态有了相应变化,要探索新的路径、新的机制,供给更多优质特色、可供选择课程,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保障。

下午开展三个专题研讨。主题一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功能拓展:扩优提质与特色发展”。主题发言中,交大附中葛玉红副校长、程学军副校长、李文副校长、徐关厅副校长分别代表各校区就不同领域特色课程建设进行交流;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李清勇副院长、课程中心黄晓玲研究员、海淀区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宋世云主任、交大附中课程研究院于伟东副校长以特色课程与扩优提质为题开展了深度对话,并与参会老师及家长进行深度互动。主题二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重点突破:优化供给与实际获得”,课程中心朱传世老师、中国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杨清副研究员、北师大实验中学尚建军副校长、北京中学王岳琼教师分别进行专题发言;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郑葳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张洁副研究员、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中心李文辉副主任、北京市运河中学肖智教师围绕“课程功能实现与学习方式变革”进行圆桌论坛。主题三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路径创新:课程基地与资源整合”,课程中心范佳午老师、北京五中熊丹教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课程中心刘婧主任、北京育英学校课程部朱锋主任作了专题发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兴利副研究员、海淀区教科院课程中心鲁小凡老师、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张月英副校长、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金淼副主任围绕“新时代特色课程新形态及建设路径”开展了沙龙对话。

此次会议是在北京市基础教育提出“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发展思路,针对教育集团作为扩优提质重要路径而举行的专题工作会,对各区新发展阶段探索新的育人载体、丰富优质特色课程供给、推进育人方式改革、营造共同体内良好育人生态具有重要作用。

 

供稿部门:课程中心

         /图提供:黄晓玲

/图编发:李 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