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5-07-09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wuzeyu
北京市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讨会现场
杨德军主任对会议进行总结
石欧教授对地方教材评价指标提出修改意见
任长松老师对地方教材评价指标提出修改意见
2015年6月25日,北京市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研讨会在真武饭店召开,教科院课程中心杨德军主任、王凯副主任、郭玉婷、江峰、韩宝江、齐树同、李庆文、余发碧老师及部分区县地方教材主编和教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特别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石鸥、人教社任长松、教育部课程中心王晓丽三位专家。会议由郭玉婷主持。
郭玉婷老师首先介绍北京市地方教材评价指标研制的背景、目的、过程、具体的评价指标及解读,而后几位专家分别提出了修改意见,总提意见如下:
(一)关于北京市地方课程建设
1.明确地方课程是管理学上的概念,并不一定要有课程实体,地方课程的实施应在课程整合的思路下进行,地方教材应是一种教学资源,应提供选择性并引导师生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深度探究;
2.北京市地方课程要有顶层设计,应明确首都特色的具体内涵,如:两级性,应扶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验教材、创新性教材。
(二)关于北京市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北京市地方教材评价人员为教研员的实际情况,地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一般性的教材指标和地方教材的特色指标,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明确地方教材的价值定位:要弥补国家教材的空无领域、弥补国家教材无法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特别是高端学生和薄弱学生;
2.适切性指标是地方教材评价中的重要指标,适切性要首先关注是否切合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适切性要注意强调教材的引导性而非一味地迎合;
3.地方教材应是开放性教材,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点:在资源提供上,难以满足所有教师和学生对资源的不同需求,因此在提供资源的同时更应该提供获得资源的线索和途径;教材在内容设计和版式设计上应有更多留白。为教师和学生留有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4.建议对地方教材评价指标的结构做进一步调整,评价维度的各指标可融入其他维度;进一步加强评价要素的可操作性等;可考虑设计关键性指标和附加分评估。
最后,杨德军主任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的修改建议。第一,应进一步明确国家、北京市对地方课程教材的定位,明确研制地方教材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市里评价市、区两级所有地方教材提供参考依据,还是用于各类地方教材自我评价和改进提升。第二,明确北京市地方课程的发展现状,包括课时、师资状况等。在教材容量的设计上要与北京市的现有地方课程课时要求保持一致,评价指标的结构及可操作程度要与现有师资的理解程度和把握程度相一致。第三,要明确地方教材与地方课程的关系,思考地方教材评价指标如何体现和促进地方课程的四维精品化发展。第四,关注数字化地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发展。最后,建议地方教材评价指标要进一步加强文献研究,明确国内外教材评价的一般标准,采取一般教材标准+地方教材特色指标的思路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