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科院马谊平书记参加课程中心《整合传统文化 课程建设》研讨会并指导
发布时间: 2016-06-20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wuzeyu
主会场
马谊平书记参与学生活动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学生展示
2016年6月17日,北京教科院党委马谊平书记亲自参加课程中心在门头沟龙泉雾小学举办的北京市整合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并作重要指导。马书记指出:此次活动成功之处有四点,一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中;二是形成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教育体系,传统文化进入到国家课堂、校本课程、学生生活;三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充分体现了本土特色,越是民族的、本土的越是世界的;四是传统文化教育初见成效,在细微之处得到彰显。马书记同时指出,本次活动体现了教科院的教育理念:就是让最平凡家庭的孩子接受不平凡的教育,让普通的学校有不普通的教育。
此次活动旨在“厚植传统文化 引领内涵发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文件精神,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对接,探索在新课程计划下背景下,通过以文化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方式与途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在该校举办了上述研讨活动。
门头沟区龙泉雾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农村小学,多年来,学校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逐步形成了“龙凝神 泉蕴灵 雾蓄美”的办学理念,从校园文化到课程体系都凸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会议第一阶段课堂教学展示。门头沟、朝阳、海淀的六名教师分别展示了传统文化主题课、传统文化与国家课程整合课。在六节传统文化课程展示之后,学校还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一节以地域文化探索与传承为设计理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系永定河》。课堂教学环节向与会者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验一年来的成果。
第二阶段学校主题发言。龙泉雾小学付万军校长从学校的发展及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学校教育基本历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建设向与会者阐明了学校是如何实现将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工作之中,并通过文化建设以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第三阶段是主题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围绕本次活动所呈现的课堂、课程以及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点评。课程中心何莲芳副主任从文化课堂和文化课程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传统文化进校园人是主体,这里所谓的人应该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传统文化课堂、课程可以有多样的展现形式,落位到学生的文化获得上。课程整合要有科学性。传统文化是一项工程,需要多方位协同完成,实现中国文化自信”。孙金鑫主编从“仁、智、勇、术、度”五个维度阐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门头沟教委李永生主任首先表达了对教科院领导以及各区县教育同仁到我区指导工作的感谢,肯定了门头沟区在传统文化教育项目推进效果明显,传统文化要从小学开始浸润,这是童子功,学生在学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放眼世界,要关注经典、关注现代、关注高端、关注大气,让走出大山的孩子也能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本次会议为期半天,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谊平书记、教科院课程中心杨德军主任、何莲芳副主任、《中小学管理》杂志孙金鑫主编、门头沟区教委李永生主任、白丰莲副主任、小幼科杨艳科长、区教师进修学校胡国友校长、赵薇副校长,以及来自全市各区县项目负责人、实验校领导教师一百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北京市课程中心传统文化项目负责人主持了此次研讨会。
<前一篇: 北京市“高中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教材跨区研讨会在延庆召开 <后一篇: 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教材资源网运营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