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京版数字教材阶段成果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4-09-16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sunweimin

 

1.jpg

李奕委员发言

 

2.jpg

方中雄院长发言

 

3.jpg

杨德军主任发言

 

2.jpg

王红丽老师演示数字教材

 

1.jpg

会议现场照

 

2014916日上午,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于天泰宾馆成功召开京版数字教材阶段成果研讨会。会上集中展示了近半年开发的中小学各科数字教材的亮点和特色,并听取了专家和领导的指导意见,为后续研究工作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与会人员包括北京教科院方中雄院长、市教委李奕委员、基教二处马可副处长、基教一处唐勇明副处长、课程教材中心杨德军主任、王凯副主任等领导,北京大学郭文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副教授等专家,以及各京版教材出版社、各教育科技公司人员。会议分为学科数字教材展示、数字教材开发背景及情况介绍、专家点评交流、领导讲话四个部分,由课程中心乐进军老师主持。

在展示部分,课程中心介绍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资源网站及转换型数字教材的基本情况,参与研发的学科专家和北大方正、博雅、明博、广视博文四家数字教材开发单位共同展示了11个学科的媒体型、交互型数字教材,包括小学英语、美术、音乐,初中美术、英语、生物、化学,高中生涯规划等。

杨德军主任对项目的基本目标、构成、发展情况、未来设想及已有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他指出,目前的工作是四大块同步协作进行,分别为电子教材的开发、学习方式变革、数字资源的开发以及资源网站的建设。现有数字教材确立了三种类型的开发策略,分别为转换型、媒体型和交互型,并说明了三类电子教材拟投入学科和册数。在开发方式上,则采取“多主体开发、多平台运用、云服务配送”的方式。在未来工作设想上,希望未来的资源建设能够实现结构化、系统化和服务性的特点,在机制上形成把资源分享变成满足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他谈到目前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包括横向压力、开发标准和机制不健全、开发任务量大及资源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克服和解决。

北京大学的郭文革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李玉顺教授对电子教材开发、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及成果给予了肯定。郭教授重点从互联网对印刷媒介所带来的边界问题入手,提出了自己对电子教材的看法和建议。李玉顺教授从数字教材的特征、应有功能和优势特点,以及对教与学方式的影响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李奕委员对北京教科院承担包括数字教材在内的课程教材资源开发任务表示感谢。并指出:首先,要强化对象意识,需要从北京市市教委、校领导、教师及家长和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把电子教材的开发、资源的建设以及人与资源之间的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关注移动互联。第三,要关注服务,并指出“诊断比治疗更重要,保护比开发更重要,服务比建设更重要”。最后,李奕委员从市教委的角度对该工作提出了一些期待,包括希望明年所有的京版教材每个章节,至少每本书后面要有一个二维码,将电子教材、电子资源与纸质教材衔接起来等。

最后,方中雄院长做了重要部署,强调数字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要一体化推进,数字资源建设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整体提升教学效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