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新基础课程”

发布时间: 2007-07-02 来源: 发布者:yxh

  内容提要:随着人类迈入21世纪,全球社会向着经济多元化、社会文化多样化、通讯技术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全球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教育工作者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今天的教育。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育界人士从培养21世纪未来人才的角度出发,开始思考:怎样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怎样为学生创造一种能深入参与的学习空间?怎样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于是,他们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模式,提出了一项以培养学生新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以综合学科知识为特点的新课程计划,命名为“新基础课程”,并于2000年初在昆士兰州的38所学校进行实验。

主题词:昆士兰州  新基础  课程

 

一、新基础课程的具体内容

新基础课程的基本框架由新技能、有效教学策略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用下图表示:

 表一:                新基础课程的基本框架

有效教学策略

 

丰富的实践活动

 

新技能

(一)关于新技能

研究人员提出,今后的学生将在以下四个方面产生困惑,遇到挑战:①对自我的理解与定位、对身心健康的理解和对未来生活道路的规划;②对传统和新通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③个人在国家、社区和全球发展中的职责与义务;④对科技概念的理解与技能掌握以及个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由此,他们提出要培养学生四个领域的新技能,即生活道路和未来社会、多种认知能力与交流技巧、积极的公民意识、环境和科技意识。其中,每一个领域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包括若干项分支技能。

1. 生活道路和未来社会

新基础技能认为,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要学会为人处事、与人交往,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自我保护并能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技能领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是谁?我的祖先从哪里来?我将如何发展?其中的分支技能包括:

l           学会在多样化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生活;

l           学会与他人合作;

l           保持身心健康与自我关爱;

l           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l           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 多种认知能力与交流技巧

21世纪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掌握如计算机代码等符号语言,能够进行符号转化。例如,在创建网页时,我们会运用这些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收集、录入信息;视觉能力??进行整体设计和图像制作;听觉能力??设计制作网页中的背景声音和音乐;数学理解力??根据数字或数据的变化进行信息调查。同时,现代社会又是由多民族、多文化相互融合的大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们会遇到说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与他们进行有效交流,就要掌握多种语言,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掌握基本的交流技巧。这一技能领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怎样理解世界?怎样与世界沟通?其中的分支技能包括:

l           学会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l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

l           具备多种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l           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数学能力。

3. 积极的公民意识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新技能理论认为课程不仅是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更是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服务。因此,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校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社会生活。这一技能领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其中的分支技能包括:

l           参与地区和全球社会活动;

l           加强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l           了解地区与全球经济状况;

l           理解社会运动和国家机构的历史作用。

4. 环境与科技意识

 新基础技能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了解自然,了解世界,并尝试运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保持和谐的共存关系。这一技能领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怎样看待和建设周围世界?其中的分支技能包括:

l           培养科学的认识观;

l           培养工程设计与策划能力;

l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

 

(二)关于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基础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仍受很多非主观因素的影响,例如课堂中存在着诸多差异,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学生个体以及教师自身差异等多方面,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为了辅助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新技能培养的过程中都能学有所得。

1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前提

1)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师提出的前提要求是:

l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 (如家庭背景、学习习惯等)

l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l           明确自身的教学风格,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2)有效教学策略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制定了两条鼓励措施:

l           鼓励各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组成教师指导小组,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任务。

l           鼓励学生在学校以外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新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2.有效教学策略的内容

有效教学策略的内容涵盖较广,主要有:

l           元语言策略??教学中是否运用准确的语言、语法、科技词汇?

l           知识整合策略??教学中是否整合了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否将新知识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l           紧密联系生活??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是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l           以问题为主的课程??课程内容是否有利于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

l           学生参与管理??是否赋与学生一定的课程管理权?(如对课程内容、课程方向或学习评价有一定发言权。是否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l           明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否清晰明确?

l           学生自我约束策略??教学中是否明确学生行为规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

l           多文化渗透策略??教学中是否渗透多种文化内容?

l           公民意识教学策略??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公民意识?

 

(三) 关于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

依据新技能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们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现实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并根据新世纪的社会需求进行了知识重组和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开发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实用性强的“实践活动”。2001-2003学年,昆士兰州为一至九年级的学生共开设了20项实践活动,分布在三个年级段,即1-3年级5项,4-6年级7项,7-9年级8项,每项实践活动的题目分别是:

表二:                   20项实践活动内容

年级段

                

13年级

网页设计与制作、有害动物/植物的多媒体展示、舞蹈与体育运动、读故事和讲故事、手工艺品中的文化内涵

 

46年级

制定旅行计划、自编图书、制定个人体能训练计划、举办庆祝活动或艺术表演、了解生活方式和工作状况的演变、产品的设计、制作和展示、未来太空探索

 

79年级

有关科学和伦理道德的讨论、制定社区服务计划、设计建筑物、认识澳大利亚、个人职业规划、个人演讲、天空中的数学知识、国际贸易谈判

    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1)学科知识的整合

实践活动中的知识内容涵盖了澳大利亚中小学的八项主要学习领域(英语、数学、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科学、社会与环境、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同时还特别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每一项实践活动中学生都将同时运用到2门以上的基础学科知识。以13年级的实践活动为例,学科知识的整合情况为:

表三:                 13年级实践活动中学科知识的整合情况

实践活动

英语

数学

科学

社会与环境

体育与健康

技术

艺术

外语

网页设计与制作

 

 

 

 

 

 

 

 

有害动物/植物的多媒体展示

 

 

 

 

 

 

 

 

舞蹈与体育运动

 

 

 

 

   

 

 

 

读故事和讲故事

 

 

 

 

 

 

 

 

手工艺品中的文化内涵

 

 

 

 

 

 

 

 

 

2)各项新技能的综合培养

    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涉及四项基础新技能中的若干项培养目标,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的同时,将分别在生活道路和未来社会、多种认知能力与交流技巧、积极的公民意识、环境和科技意识四个领域以及其分支领域所涉及的各项基本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发展。

    3)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

    以上20项实践活动都是让学生或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展示出对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思维与反应能力、工程设计规划的能力等等。可以说,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综合能力表现的平台。

  3.实践活动的个案分析

  以为4-6年级所设计的“未来太空探索”为例,其具体内容包括:

1)教学内容

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对未来太空进行探索与研究。他们将按照实际

比例制作太阳系星体模型,研究太空旅行对地球生物的影响,然后设计出一至两项能在太空进行的科学实验。

2)教学流程图

以说明文或海报形式,展示太空信息。

 

研究太空实验的副产品(在医学、商业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通过浏览相关网站,获取信息,设计完成个人太空实验。

 

通过互联网络,学习太阳系。

 

广泛研究目前进行的太空实验项目。

 

陈述某项太空实验的可能性,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出实验设计,验证个人的假设。注意该项实验应能够在目前条件下,在宇宙飞船上进行。

 

 

通过模型演示,解释一种太空(或太阳系)的常见现象。

 

设计制作太阳系的动态模型,包括星球、卫星和星环。

 

展现个人太空知识。

 

详细说明所需仪器和试验程序,设计实验表格,收集实验数据。

 

列出科学调查步骤,并在实验中具体实现每个步骤。

3)教学指导与建议

l     要求所设计的太空实验适合在目前条件下的宇宙飞船上进行试验;

l     建议利用电脑网络,观察模拟的宇宙,从中收集星系信息、探索星体结构、计算太阳系星体间的位置比例、绘制星体关系图;

l     所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可以由真人扮演,也可以在计算机中模拟;

l     在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辅导;

l     以下是一些关于天体研究的网站,供学生参考:天体研究学会网址:www.starsprogram.com太阳系虚拟旅游网址:www.spacekids.com,行

星世界学习中心网址:http://planetary.org,国家航空航天局(儿童版)网

址:http://www.kids.msfc.nasa.gov, 宇宙飞船虚拟实验网址:

http://stardust.jpl.nasa.gov,跟踪星尘宇宙飞船:http://zfdxuzf.jpl.nasa.gov

跟踪星光研究卫星:http://www.azinet.com,了解“星光项目”。

l           如果想把个人设计的实验方案加入“小实验模型”,可以访问国家航天局网站http://www.wff.nasa.gov,进入“公共教育”和“太空试验模型”。

4)教学目标

l           培养数据的估算能力;

l           培养数学计算能力,例如计算比例、比率以及用十次幂符号表示百万;

l           培养对科学术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地心力、失重状态、天体、物质属性等;

l           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测量仪器完成任务;

l           学会按比例绘制草图和制作模型;

l           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能够大胆提出假说,完成科学实验研究;

5)新技能培养

l           生活道路和未来社会:使学生能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学会和他人合作

l           多种认知能力与交流技巧: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数学能力

l           培养科学和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观、工程设计和策划能力

6)评价标准:

l           优秀标准

-- 操作性强的实验设计应该具备合理的假设、清晰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 具备较深的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 具备熟练的数学运算技能和较为广博的太空学知识;

--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完整地陈述观点。

l           合格标准

    -- 能够提出合理的实验假设和实验设计,选择适宜的实验仪器;

    -- 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 了解一些太空科学实验常识。

7)实践活动参数

l           任务难度:中等

l           学生活动形式:小组完成

l           适合分数:5

 

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新基础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澳大利亚昆士兰出台了这套“新基础课程”,它的出台不仅对澳大利亚的课改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北京市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

正如澳大利亚的“新基础课程”是由新技能、有效教学策略和丰富的实践活

动三部分构成的统一体一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课程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样,我们还需要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需要能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评价体系、教材制度等相继出台。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基础课程”中的新技能是从四个方面对生活于21世纪的未来人提出了

基本的技能要求,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整合了澳大利亚八个主要学习领域的学科知识,突出了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突出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全面培养。同样,我国的课程改革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仅指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培养等方面的个人生存与发展技能的全面发展。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活动类似于我国目前正在不断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活动”,可以说这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改革中,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强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更为主要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新基础课程”强调了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强调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可以看出,教师的积极参与构成了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学生的发展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师的发展,因此如何能辅助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如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将成为需要我们更多关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New Basics: 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Basics Project, Education Queensland, Nov. 2000,Queensland Government

2. New Basics: Curriculum Organizers, New Basics Project, Education Queensland, March. 2000,Queensland Government

3. New Basics: Rich Tasks, New Basics Project, Education Queensland, QueenslandGovernment

4. http://wwweducation.qld.gov.au/corporate/newbasics/

 

-si� PL7t�Kv ��u ight: normal;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任务难度:中等

 

l           学生活动形式:小组完成

l           适合分数:5

 

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新基础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澳大利亚昆士兰出台了这套“新基础课程”,它的出台不仅对澳大利亚的课改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北京市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

正如澳大利亚的“新基础课程”是由新技能、有效教学策略和丰富的实践活

动三部分构成的统一体一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课程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样,我们还需要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需要能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评价体系、教材制度等相继出台。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基础课程”中的新技能是从四个方面对生活于21世纪的未来人提出了

基本的技能要求,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整合了澳大利亚八个主要学习领域的学科知识,突出了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突出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全面培养。同样,我国的课程改革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仅指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培养等方面的个人生存与发展技能的全面发展。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活动类似于我国目前正在不断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活动”,可以说这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改革中,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强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更为主要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

   “新基础课程”强调了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强调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可以看出,教师的积极参与构成了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我国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学生的发展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师的发展,因此如何能辅助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如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将成为需要我们更多关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New Basics: 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Basics Project, Education Queensland, Nov. 2000,Queensland Government

2. New Basics: Curriculum Organizers, New Basics Project, Education Queensland, March. 2000,Queensland Government

3. New Basics: Rich Tasks, New Basics Project, Education QueenslandQueenslandGovernment

4. http://wwweducation.qld.gov.au/corporate/newbasic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