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瑞典的环境教育——参加瑞典“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国际培训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07-09-11 来源: 发布者:yxh
2004年4月12至30日,我有幸作为中国代表之一,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了由瑞典国际发展署(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简称Sida)资助并组织的“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cesses in Formal Education) 国际培训项目,亲身体验了瑞典的环境教育。
一、项目背景
1.培训机构
Sida成立于1995年7月,是瑞典一所政府机构,主要致力于发展与非洲、
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支持与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目前,Sida的合作伙伴已经发展到亚、非、拉三大洲100多个国家1500多个机构,其中有私人公司、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构以及非政府机构等。教育培训是Sida与各国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培训范围涉及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管理、教育等各个领域,我参加的“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就属于教育领域培训项目之一。培训活动由Sida和瑞典Ramboll环境保护局共同举办。
2.培训目的
此次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亚、非各国教育界官员和研究人员对全球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的理解;增进对现阶段国际环境问题最新趋势的了解;探索在正规教育中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探索以及交流将环境教育整合为学校课程的方法与途径。
3.培训对象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共有31名, 是由Sida和Ramboll环境保护局从亚洲和非洲各国申报的180多名申请人中选出的,分别来自9个亚洲国家(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蒙古、尼泊尔、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和11个非洲国家(博斯瓦纳、刚果、莱索托、马拉维、毛里求斯、南非、斯威士兰、坦桑尼亚、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学员大部分是教育界政府官员、环境教育研究机构代表和教育研究与管理人员。
二、项目实施
在瑞典Ramboll环境保护局的精心安排下,“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第一期在瑞典的培训活动分为前期准备、课程培训、完成作业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
在我被正式通知已被接纳为本期培训学员之后,瑞典Ramboll环境保护局的
组织者就通过e-mail形式与我联系,发送来大量培训指南,其中大部分是组织机构的介绍材料和本次培训的背景材料,让我初步了解培训背景,收集与环境教育实施有关的国家政策指南、课程教材等文字材料。此外,还有一份作业指南,其中提到,组织者们根据本期培训人员的不同工作背景,将我们分成5个专题小组:1)国家课程政策研究小组;2)教师在职培训研究小组;3)环境教育研究小组;4)非政府机构研究小组;5)教学材料研究小组。在到达瑞典之前,要求每人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按照作业指南中提出的几大问题,写一篇7千字左右介绍工作中有关环境教育的文章。
因为我是分在第五组,给我布置的作业是描述工作中所接触的教学材料类型,并详细介绍其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我选择了“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ent in Basic Education Textbook Development in Beijing, China”作为作业题目,着重介绍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情况。
2.课程培训
在瑞典三个星期的培训期间, 培训课程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1)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2)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教学方法;3)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策略及课程状况。围绕这三个主题,组织者安排了讲座、参观、学校访问、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并邀请到马尔莫大学、隆德大学、马尔莫教育学院等院校教授、纳卡地区政府官员和教育局官员、瑞典环保组织成员等专业人士进行关于瑞典环境研究以及环境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
(1)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专题1:全球环境危机及环境教育的发展
这个讲座由主办单位之一的瑞典Ramboll环境保护局Tomas Hertzman,南非环境中心的Mike Ward和印度环境教育中心Shivani Jain共同主讲,大致介绍了环境、环境危机、环境教育的发展情况等,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唇齿相依,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地球上频频出现环境问题。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十个方面:大气污染超标、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严重、海洋生态危机、绿色屏障锐减、物种消失加剧、垃圾威胁人类、人口增长过速。
为了使人类更加清醒地认识环境,共同关心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教育由此产生。至今,有关环境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大家公认为:环境教育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它以唤起受教育者环境意识,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为教学目的。环境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时间并不算长,但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侧重点。
时间段 |
环 境 教 育 特 点 |
60年代 |
1. 自然教育――了解动、植物特点,支持自然生态系统。 2. 野外考察――由专家组织,有特定学术目的。 |
70年代 |
1. 户外/探险教育――利用自然环境增长感性经验。 2. 资源保护教育――教学中侧重资源保护。 3. 城市研究――侧重研究环境和人类社区建设。 |
80年代 |
1. 全球教育――从全球视角看待环境问题。 2. 发展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加入政治维度的内容。 3. 价值观教育――通过个人经历,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4. 行动研究――解决社区问题,如野外考察,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
90年代 |
1. 赋权――旨在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如问题解决技能等。 2. 可持续发展教育――参与性活动,改变行为和解决生态问题。 |
新世纪初 |
社区合作教育――学生、教师、非政府组织、政治家等共同分析解决社会与生态问题。 |
专题2:瑞典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这个主题邀请了瑞典教育管理局学校发展部的Martin Westin先生为我们作讲座,内容主要涉及瑞典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正规教育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瑞典的教育管理由国家管理层面和地区管理层面构成。瑞典教育和科学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是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向议会提交政府提案,起草制定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等事务。具体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如确保国家法规的执行状况、监督指导地方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教育经费等事务由其直属机构,瑞典国家教育署 (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负责。在地区层面,各地政府议会和地区教育局负有教育管理责任,同时,教师培训中心和学校也有一定的教学管理权限。
瑞典的正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6岁以下)、义务教育(7-16岁)、高中教育(17-19岁)和大学教育(19岁以后)。本次培训主要涉及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在不同程度上遵循四类教育法案: 国家教育法、国家课程纲要、学科教学大纲和学校教学计划。
《瑞典教育法》是1985年修订的,其中将环境教育列入价值观教育目标之中,如“学校活动要与基本的民主价值观相一致。”“学校工作人员鼓励对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尊重和对我们共享的环境的尊重。”1992年课程改革中又加入了这些环境教育观点:“对复杂的全球环境问题的学习必须与理解和解决身边环境问题相结合”、“要增加环境问题、与环境相关的生活质量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要加强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认识”。
瑞典1998年颁布的《学前教育学校课程》中对价值观的阐述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观应涉及环境和自然保护,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机会,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现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纲要》是根据1994年的课程文件制定的,其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价值观、跨学科环境教育、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参与环境活动、培养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纲要》中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获得终身学习的基础,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学会根据新技术的发展,选择正确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环境教育要使学生具有一定洞察力,生活中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确立正确的环境立场,促进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专题3: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
这个专题由来自马尔莫大学的Harriet Axelsson先生和马尔莫教育学院的Clase Malmberg先生主讲,他们主要介绍了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
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在瑞典中小学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野外观察法。
讲授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向学生讲授环境知识、概念,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知识给与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在较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大量抽象化、概括化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问题解决法――即通过指导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考察,使他们学习巩固有关知识、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问题的起因和结果,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启发者,学生是创造者。其优点是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理解、掌握并运用环境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实验法――即人为设置某种条件,学生在可控条件下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从而获得最直接的感受。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有利于激发他们调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形成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
野外观察法――这是最受中小学教师青睐的教学方法之一,由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到户外作实地考察或调查。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将课堂知识与现实有机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理解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并激发他们探索和求知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启发者,也是学习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但是瑞典的环境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经验、观察、知识、态度和行为,每个阶段属于逐层递进的关系,可以用图例表示为:
行为
态度
知识
观察
经验
因此,不管教师运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人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并最终表现为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专题4:瑞典非政府组织对环境教育的影响
Catrin Aleby女士是瑞典清洁基金会 (Keep Sweden Tidy Foundation) 教育信息部的负责人,她给我们介绍了该基金会作为一家非政府性环保组织,在促进瑞典环境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清洁瑞典基金会成立于1983年,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如废旧汽车处理、保护北海运动、无毒环境、更清洁的环境等)、资助中小学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和提供环境教育资金(如绿色学校计划、生态学校项目基金)等多种形式,实现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最终目的。
自1990年开始,清洁瑞典基金会开始致力于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发展项目。他们开展了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各个阶段(即1-19岁学生)的环境培训活动,其中最大的一项要算绿色学校计划。
绿色学校计划最早起源于欧洲的生态学校项目,1996年清洁瑞典基金会与国家教育部门合作,将其引入瑞典的中小学。由于认识到学校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教育部门很快与环保机构联合,制定了绿色学校评价标准,提出达到标准的学校可以获得绿色学校证书和绿色学校奖金。
绿色学校最突出的特点是学校环境与教学方面的“绿化”,其评价标准包括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校园环境、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例如学校管理是否注重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校园环境是否有利于全校师生的健康发展?教学活动是否能促进师生对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与认识?是否突出了能源、水、生态圈(再循环和堆肥)、森林、健康和生活方式等主题的环境教育内容?绿色学校计划的实施不仅加强了学校与环保机构的联系,促进了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力度,学校也因此获得了知名度和办学基金,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收获从个人知识、情感与态度的转变,直到最终形成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
(2)其它讲座
在瑞典期间,我们还请到斯德哥尔摩市纳卡地区政府官员介绍社区环境发展状况;在马尔莫大学电教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亲身感受了远程教育的魅力;在马尔莫教育学院,Per Lind教授主讲了一堂行为意识转变的理论课程,还与马尔莫青年协会的同学们一起座谈,观看他们去莫斯科教学实践的录像,参与教学讨论。
2.学校访问
为了进一步了解瑞典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教学情况,组织者安排我们参观走访了两所绿色学校――纳卡自然学校和Dammfriskolan小学。
(1)纳卡自然学校 (Nacka Nature School)
纳卡自然学校位于斯德哥尔摩市纳卡地区,这里有一个占地约
我们到该校参观的当天,正值纳卡一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到该校上环境调研课。由于我们的到来,教师改用英文授课。老师先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水生动、植物名称,例如青蛙、蜗牛、藻类以及各种叫不上中文名字的浮游动物与植物,足足罗列了一小黑板。老师按照动物、植物以及食物链等分类标准,将这些生物分类,然后安排户外活动。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带上水桶、镊子、渔网等工具,到保护区的小树林或水池边寻找能发现的所有生物。我们和学生一起,或乘船到湖中心,或到树丛下,还有的跪在水池边,各显神通般地开始寻找,不出半个小时,就带回课堂5桶“小生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用各种类型的显微镜观察所捕到的生物,再对照浮游生物图表,确定每个生物的名称。最后每个小组汇报所找到的生物名称,属于哪一种类,其食物链情况如何等问题,填写调查报告。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广泛收集某类生物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等信息,完成一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报告。在这样的环境教育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间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寻找、观察、学习。纳卡自然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孩子们在纯自然的环境中,感受自然的魅力,自觉地接受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Dammfriskolan小学
位于马尔莫市的Dammfriskolan小学,是一所包括学前班到九年级的义务教育绿色学校,共有学生760人,教职员工121人。实施环境教育是学校办学特色之一。
在学校校园管理方面,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设置了多种节能设施,如废
水净化装置,天然通风设备、天然采光设备、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等。他们认为,虽然一次性投入了大笔资金,但是保护环境却是长期受益的大事。此外,学校很注重创建校园的绿色文化氛围,发动广大师生种草种树;专门设置了纸张、玻璃、易拉罐等废旧垃圾回收站,让学生将收集的废弃物重新利用,做成手工艺术品,装饰在教室周围;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环境保护活动,创办环保社团,开发环保网站、编写环保故事、剧目表演、绘画比赛,还组织各种校外观测活动,如观测水质、气候的变化,分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在学校课程教学方面,教师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内容,专门安排了环境主题教学,如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热带雨林破坏等专题讨论会,让学生们收集资料,制作展板,还有的班级把教室装饰成热带雨林的模拟小环境。在主题教学中,学生感受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3.小组交流与讨论
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多是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育研究、管理和环境研究背景的成年人,因此,组织者们安排了大量小组交流与讨论的活动,以促进培训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
在培训课程开始的前几天,组织者们就依据培训人员的不同工作背景,将我们分成5个专题小组,即国家课程政策与环境教育、教师环境教育培训、环境教育活动的内涵及开展情况、非政府机构对正规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影响和环境教育教学材料的开发与使用。由于每人都已写出了介绍文章,在小组交流时,除了各自介绍本国相关领域环境教育情况之外,还要求总结出本组成员所在国家在同一工作领域中环境教育开展状况,异同点分析等。
此外,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开展的活动还包括:举办各国教育展。各国学员分别设置展台,展示所带去的本国教育研究资料、教材、教具、课程纲要等材料,介绍本国教育中环境教育发展状况。参观访问瑞典的学校是另一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我们被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到8所学校参观。回来后,参观不同学校的学员分在一组,分别介绍学校情况,交流体会。由于我们来自不同国家,每个国家教育状况存在差异,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讨论的结果是我们除了了解瑞典的学校,还了解了亚洲或者非洲某些国家的教育状况。
(三)完成作业
由Sida和瑞典Ramboll环境保护局组织的培训活动,很强调学员的培训效果,因此在培训期间安排了大量作业,以帮助学员及时复习掌握学习内容,并希望我们尝试将所学到的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运用到今后个人工作之中。
1.在瑞典培训期间,针对每一周的课程学习,组织者安排了如下作业内容:
作业1:针对第一周全球环境问题的主题讲座,要求每人确定一个环境主题,描述其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及目前的解决办法。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加深对全球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的理解,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某个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由于作业的主题自选,形式不限,因此,我选择了水污染的题目,和小组同仁们讨论后,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画出了一棵水污染成因的“问题树”。
作业2:针对第二周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和学校访问活动,组织者要求学员设计一项环境教育课程内容,描述设计思路并提出几种教学方法,介绍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略。其目的是希望我们在学习了环境教育方法之后,学会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这些方法。我选择的作业内容是在水污染教学中如何运用经验式学习和实地考察两种方法。
作业3:为了进一步促进学习效果,将学到的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具体运用到各自的工作领域,组织者要求我们根据个人工作实际情况,以加强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为主题,确定一个项目计划(如制作教师资料包、教师培训材料等),并进行详细阐述。考虑到我国2003年刚刚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为了帮助教师理解指南精神,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开发环境教育课程,我和一起参加培训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处的杨秀梅老师商量,选择了制作教师培训包的项目。
2. 在结束瑞典三个星期的理论学习和参观访问之后,组织者要求学员结合自身的工作领域,继续扩展第三项作业内容,并开发出一份环境教育资料或项目计划,在第二期培训结束时提交约2-3万字左右的计划书。
三、启示
三个星期的培训课程,紧张而忙碌。培训中,瑞典中小学的环境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环境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瑞典的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写在课程目标中的文字,在学校教学中它更多地表现为学生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一切资源,水、空气、食品、能源、学校建筑等都成为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观察、体验、参与,学习中,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区生活,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充分体会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2.环境教育重在改变学生的行为意识
环境教育在瑞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一点从课堂教学到校园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从专业人士对瑞典环境教育的介绍以及到学校实地参观访问,我更能体会到瑞典的环境教育更侧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强调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转变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念,最终帮助他们形成环保意识,并自觉地表现在平时的行为习惯中。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瑞典人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无论是学校老师、学生、社区中的每一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都应该接受环境教育,自觉保护环境。此外,在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之后,瑞典人积极致力于全球环保工作,组织了多种环保方面的培训活动,例如本次“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就是希望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加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环境意识,希望在各国正规教育中,推进环境教育的发展。短短三周的培训,我从环境教育的门外汉,变成环保的积极倡导者,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教育改革中加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把环境意识植根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中。
n�j-l=��& 8p& lack; font-family: 宋体; ">环境教育在瑞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一点从课堂教学到校园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从专业人士对瑞典环境教育的介绍以及到学校实地参观访问,我更能体会到瑞典的环境教育更侧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强调教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转变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念,最终帮助他们形成环保意识,并自觉地表现在平时的行为习惯中。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瑞典人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无论是学校老师、学生、社区中的每一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都应该接受环境教育,自觉保护环境。此外,在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之后,瑞典人积极致力于全球环保工作,组织了多种环保方面的培训活动,例如本次“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就是希望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加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环境意识,希望在各国正规教育中,推进环境教育的发展。短短三周的培训,我从环境教育的门外汉,变成环保的积极倡导者,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教育改革中加强环境教育的紧迫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把环境意识植根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中。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 杨黎霞
<前一篇: 外国课程改革资料索引 <后一篇: 国外高中课程改革参考资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