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教材评价试行方案》(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 2007-06-27 来源: 发布者:yxh

 教材审查评价方案的说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同时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完善教材审查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核准本地区编写地方课程教材的立项申请,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的初审和审定。北京市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的审定管理是北京市的行政审批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凡拟在北京市或区县范围内使用的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均应由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根据审查标准,公正客观地进行审查,并做出明确的结论。审查教材是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评价工作。为了使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查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评价标准,以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对象的确定

    根据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凡在北京市或一个、多个区县范围内,利用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科书(含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均应申请立项和报送审查。考虑到教科书,即课本与电子音像教材、图册、教学辅助资料的教学功能有明显的区别,本方案主要用于对北京市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所使用的教科书的评价。

二、适用范围的确定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本方案适用于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及所属学科审查组对在全市或一个、多个区县范围内实验使用的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科书的审查评价。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及所属学科审查组对申请立项的北京市普通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样张的审查评价,以及对经教育部授权或委托的国家课程实验教材的审查评价,也可以参照本方案进行。

    本方案还可以供编写北京市地方课程教材的单位、团体和个人,在编写教材时参考。

三、基本原则的确定

    本方案所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本方案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不是运用本方案的基本原则。以这些原则为指导,确定了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定方法。至于在实际评价工作中运用本方案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则应由相应的评价机构和评价组织来确定。

    鉴于教材审查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要用过审查引导教材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使教材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还要利与评价者操作,所以本方案确定了前四项原则。

考虑到一个时期以来,在评价方案的设计中,多采用先确定评价指标、再确定各项指标的权数,然后分项依权数评分,最后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而权数的确定很难科学、合理,计算分数又很繁琐。故本方案确定了第五项基本原则,意在使评价方法更简约,评价者更容易把握。

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确定

为了便于理解和操作,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仅分为两个级别。一级指标仅有6项。二级指标仅有17项。除了“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表达”以外的其它一级指标均仅有2?D3项二级指标。

“对课程目标的体现”包括对地方课程目标的体现和本课程内容标准的体现两方面。对地方课程目标的体现主要指教材对相关国家课程标准三位课程目标的体现、教材在地方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对内容标准的体现主要指教材队本课程规定内容及基本要求的体现等。

“内容的选择和表达”应是审查的重点之一,包括思想性、科学性及规范性、时代性、适应性、开放性五方面。思想性主要指教材在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教育等内用的选择及表达上准确无误,正确引导。科学性及规范性主要指教材内容必须准确、科学、真实、可靠,文字表述清楚,各种符号和称谓符合有关规定。时代性主要指教材内容能否反映社会、科技和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新的科学成果。适应性主要指教材的容量和难易程度能否与课程计划的规定、学生的水平、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开放性主要指教材是否具有选择性或弹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发展,是否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以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体系和体例”也是审查的重点之一,包括体系的设计与编排、栏目的设计与配置、体系和体例的特色三方面。体系的设计与编排主要指教材内容的总体安排和章节顺序是否符合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循序递进,各单元及章节内的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栏目的设计与配置主要指教材栏目的种类设计是否得当,在教材中的配置是否合理,利于学生学习。教材体系和体例的特色主要指教材的整个体系和栏目设计与配置是否具有与其他教材明显不同的特色。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提示”应是审查的又一个重点,包括对教学过程的提示、对教学方式的提示和对自主学习的引导三方面。对教学过程的提示主要指教材是否具有提示教学过程基本线索的应有功能,利于教师和学生依据教材推进合理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方式的提示主要指教材能否对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有明确的建议。对自主学习的引导不限于教材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建议,还包括教材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养成。

“对学习评价的引导”应是新课程教材必须关注的问题,包括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引导和对及时“反馈---矫正”的提示两方面。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引导主要指教材是否对评价方式有明确的要求。对及时“反馈---矫正”的提示主要指教材对教学过程的提示和对学习评价的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版式设计和印刷装帧”包括版式设计规格和特色、印刷装帧质量和特色两方面。这两项指标除了要求教材的版式设计和印刷装帧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还应具有一定的特色。

五、等级评定方法的确定

本方案对各项二级指标的“A”级标准加以描述,并明确评价要点,同时说明各项二级指标的“B”、“C”等级与“A”等级的主要区别,以利于评价者以定性的办法评定二级指标的等级。

考虑到评价结果决定着教科书能否通过审查,并进入学校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以及是否需要及时进行修改,本方案参照普通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的审查办法,将总体评价等级分为三级,即“通过”(含通过但须复核)、“重新送审”、“不予通过”。总体评价等级的确定取决于各项二级指标的等级评定,一方面是达到“A”等级的二级指标的数量多少,二是决定着教材能否达到最基本的标准的(1)、(2)、(3)、(4)四项二级指标的实际等级如何,以利于在对二级指标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定量的方法评定总体等级。

六、审查评价基本程序的确定

    本方案仅提出了审查教材的基本程序。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及所属学科审查组的工作细则、具体办法和注意事项应以《北京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章程》为准。

     

 

 

      教材选用评价方案的说明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要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的选用工作。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已明确要求各区县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提出本区县的教材推荐选用指导意见,作为本区县中小学校选择教材的重要依据。选用教材需要根据一个统一的标准,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

选用教材是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评价工作。为了使北京市中小学教材选用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评价标准,以体现评价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对象的确定

根据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北京市普通中小学选用的教材必须是《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所列入的教学用书。考虑到教科书,即课本与电子音像教材、图册、教学辅助资料的教学功能有明显的区别,本方案主要用于对列入《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教科书的评价。

二、适用范围的确定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本方案适用于各区县教材选用委员会对列入《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教科书的选用评价。学校、教师、教科研人员在对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和比较时,也可参照本方案。

三、基本原则的确定

    方案所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本方案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不是运用本方案的基本原则。以这些原则为指导,确定了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定方法。至于在实际评价工作中运用本方案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则应由相应的评价机构和评价组织来确定。

    鉴于教材选用工作是在教材审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影响着某一地区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其导向性就更为突出,同时选用教材应更加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及教育教学功能,同时要考虑评价方法要便于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操作,所以本方案确定了前三项原则。

    与审查教材相比,选用教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即审查教材主要考虑教材是否达到一个基本的统一的标准,而选用教材主要考虑教材是否适于本地区及学校的实际。故本方案确定了第四项原则。

考虑到一个时期以来,在评价方案的设计中,多采用先确定评价指标、再确定各项指标的权数,然后分项依权数评分,最后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而权数的确定很难科学、合理,计算分数又很繁琐。故本方案确定了第五项基本原则,意在使评价方法更简约,评价者更容易把握。

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确定

为了便于理解和操作,本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仅分为两个级别。统一的一级指标仅有5项。统一的二级指标仅有16项。各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均不超过4项。

教材选用工作是在教材审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凡被选的教材都是已经通过审查的教材。因此,选用评价的各项指标的标准应是在审查合格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同时也要有一些与审查教材不同的指标。

“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包括时代性,内容的广度、深度及与学生实际的适应性,教材内容的弹性、教材内容的衔接性四项。时代性主要指教材的时代特征及呈现方式是否适于本地区的学生实际。内容的广度、深度及与学生实际的适应性主要指教材内容的选择及难易程度能否为本地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教学内容的弹性主要指教材是否利与本地区学生进行一定的选择,能否满足本地区学生的一些不同需要。教材内容的衔接性主要指教材的内容是否与本地区学生前一学段所学习的内容及后一学段将要学习的内容互相衔接。

“内容呈现和表达”包括内容的可接受性、文字和图像的匹配性、文字和图像的可读性、栏目设置的合理性四方面。与审查标准相比,更注意教材内容的选择及可读性,以及各种栏目的配置是否为本地区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引导”包括对教学过程设计的体现和对教学活动设计的体现、对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师生互动的引导、对学习评价多样化的引导四方面。与审查标准相比,同样更加注意教材是否利于本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切合实际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评价。

“与其他课程资源的结合”是选用教材所应评价的一项指标,包括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求和与其他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两方面。设置这样一项指标的意图在于,引导选用评价人员既要考虑教材与本地区其他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又要引导本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版式设计和印刷装帧”包括版式设计的美观性及与学生年龄特征的适应性、印刷装帧质量两方面。版式设计更注重教材的美观即是否符合本地区学生的风俗习惯和生理心理特点。印刷装帧更注重教材的价格和牢固程度,是否利于本地区学生使用。

自设指标的设置是考虑到选用教材与审查教材不同,应有一定的灵活的指标,以利于选用委员会充分考虑本地区在基本标准之外所必须考虑的评价因素,而且这些指标应该是各不相同的。这项指标可以不设,也不能过多,故要求在0?D4项之间由选用委员会自己确定命题和“A”级标准的表述。

五、等级评定方法的确定

本方案对各项二级指标的“A”级标准加以描述,并明确评价要点,同时说明各项二级指标的“B”、“C”等级与“A”等级的主要区别,以利于评价者以定性的办法评定二级指标的等级。

考虑到评价结果决定着教科书是否适用本地区或本学校,本方案将总体评价等级分为三级,即“适用”、“较适用”、“不适用”。总体评价等级的确定取决于各项二级指标的等级评定,即评为“A”、“B”、“C”等级的二级指标的项数分别有多少,以利于在对二级指标进行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定量的方法评定总体等级。

六、选用评价基本程序的确定

    本方案仅提出了教材选用委员会的基本的工作程序。选用委员会的成员还应把握,选用教材不是选择最好的教材,而是选择较接近本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适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有一定特色的教材。因此,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应首先研究本地区教育发展状况,明确本地区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教材,现有的和近期可能具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尤其是学生状况和水平及发展趋势、教师状况和水平及发展趋势、图书和资料及网络资源如何等,然后再进入选用评价的基本程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

《中小学教材评价研究》课题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