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物理教科书与国标教科书的比较

发布时间: 2007-09-11 来源: 发布者:yxh

   内容摘要:已实验一轮的北京版教科书面临着根据《标准》的要求进行修订的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北京版教科书与国标教科书的比较,对北京版教科书的修订提出建议。

主题词:教科书  比较  科学探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精神分别编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8年级)》教科书,并成为“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教科书(以下简称国标教科书)。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北京市21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物理课程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北京课标》)的精神,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编写了《北京市21世纪教材•物理(8年级)》教科书(以下简称北京版教科书)。

已实验一轮的北京版教科书面临着根据《标准》的要求进行修订的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北京版教科书与国标教科书的比较,对北京版教科书的修订提出建议。

一、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比较

(一)比较研究所选用的样本

1:三种版本的教科书

  

出版社

科目及年级

出版时间

简称

 

国标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理8年级(上)

物理8年级(下)

20016月第120027月第3次印刷

200112月第120021月第1次印刷

人教版教科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物理8年级

20018月第1版 20018月第1次印刷

上科版教科书 

北京版教科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物理8年级

20025月第1版 20025月第1次印刷

北京版教科书 

(二)教科书内容组织的比较

1、教科书的结构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从自然现象(声、光、热)、日常的物理现象→人工现象(电和磁)为主线展开教材体系。

上科版教科书:从宏观(声、光、力)运动的世界→微观运动的世界为主线展开教材体系。

北京版教科书:从最基本的技能和常见的现象→较复杂的现象为主线展开教材体系。

由以上比较可知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结构安排上各有自己的生长点。

2、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组成的比较

2:三种版本教科书知识体系的比较(按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划分)

 

人教版教科书

上科版教科书

北京版教科书

 

知识点

 

知识点

 

知识点

第一部分

 

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以及声的利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乐音与噪声、超声与次声的初步知识。

 

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乐音与噪声。

第二部分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看不见的光、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与望远镜。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凸透镜成像、眼睛与视力矫正的初步知识及其凸透镜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平面镜成像、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生活中透镜、眼睛的眼镜、物体的颜色。

 

 

 

 

 

第三部分

 

 

 

 

 

 

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家庭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测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电和热、安全用电、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的初步知识及其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电话、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与电和磁的应用有关的知识。

 

 

 

 

 

 

运动的描述、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速度、匀速直线与变速直线运动、力、怎样描述力、弹力与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质量、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物质的密度、阿基米德有原理、物体的浮与沉、杠杆、滑轮和滑轮组、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及动势能的相互转化。

 

 

 

 

 

 

长度、质量及其密度的测量、机械运动、速度、平均速度、力、力的测量、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运动和力、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连通器、大气压强、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杠杆、滑轮和滑轮组、机械传动、功、功率、机械功的原理、机械测沉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能。

 

第四部分

 

 

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

 

 

物质的组成、微观粒子、看不见的运动、探索宇宙。

 

 

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热机。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北京版教科书的知识组成与上科版教科书比较相近;有些部分的知识点略多一些。

(三)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比较

1、图、文比较

3:三种版本教科书的图文比较

样本

字数(千字)

总页数(页)

照片(幅)

插图(幅)

总图数(幅)

资料表(个)

人教版

237

211

178

197

375

10

上科版

215

156

181

271

452

8

北京版

294

183

54

366

420

18

  从表中可看到:“北京版教科书”的字数和书中的资料表均多于“国标教科书”;总图数和总页数均介于两个版本 “国标教科书” 的中间;书中的照片数明显少于 “国标教科书”。

2、栏目比较

4:三种版本教科书中各栏目出现的频率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

上科版教科书

北京版教科书

栏目名称

次数

栏目名称

次数

栏目名称

次数

动手动脑学物理

42

作业

33

作业

45

想想做做

24

请提问

31

实验探究

25

演示

21

实验探究

30

知识窗

23

想想议议

20

信息窗

29

你知道吗

23

探究

20

迷你实验室

10

想想议议

20

科学世界

17

加油站

10

观察与思考

19

STS

10

讨论与交流

8

分析与结论

13

阅读指导 

9

探究点拨

7

问题与思考

11

小数据

7

实践活动

5

阅读材料 

11

我还想知道 

5

 

 

做一做、小知识、小实验

6

小资料

1

 

 

提个醒

4

 

 

 

 

想一想、实验器材、小制作、小窍门

3

 

 

 

 

试一试、实验步骤、应用与练习、结论

2

 

 

 

 

思考与练习、实验要求、课后实践、科学窗、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与步骤、看图表达、实验记录、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实验与思考、实验、探究指导、探究结果、实验结果、小资料、实验器材与装置等

 

 

1

  从表中可看到:“北京版教科书”的栏目设置的种类多于 “国标教科书”,并且在教科书中仅出现一次的栏目偏多。

(四)“科学探究”内容呈现的比较

人教版呈现形式有:

形式1:仅提出要求。例如:声音的产生、磁化钢针等。

形式2:按探究的几个环节进行描述,并在旁白相应处有探究过程的标注。在实验记录中,列出实验记录表。对前两章中的内容,直接作出结论的居多。例如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等;对第三、四章中的内容,以填空或空白的形式呈现结论。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等。

形式3:探究的主要环节不以旁白的形式呈现,而列为探究中的小标题,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并填写分析论证、结论、评估等内容。例如: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有什么规律等。此种形式多用于五、六章。

形式4: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由学生设计实验、制定计划→与同学进行交流→写出实验报告。例如: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等。此种形式多在后面的章节中出现。

上科版呈现形式有:

形式1:描述出实验现象,或进一步列出实验记录表,结论部分以填空或空白的形式呈现。此种形式居多。

形式2:描述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直接作出。例如: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等。

形式3:提出问题与猜想,制定出计划和实验步骤,列出探究实验记录表,结论以填空或空白的形式呈现。此种形式一般用于以一节为单元的科学探究中,例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科学探究??摩擦力等。

形式4:提出问题,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均为空白。例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北京版呈现形式有

形式1:提出问题,描述实验步骤,列出实验记录表,直接作出结论。例如:密度、声音的传播等。

形式2:描述实验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直接作出或分析得出结论。例如:压强等。

形式3:提出问题,描述实验步骤,列出实验记录表或以填空的形式记录实验现象,以填空或空白的形式呈现结论、,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液体内部的压强、杠杆、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

形式4 提出问题,作出探究指导、描述实验器材,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制定计划、采集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全班的交流后提出合理的结论。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

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在探究内容呈现形式上各有特点,主要形式有:①提出问题→描述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列出实验记录表→直接作出或经分析作出结论;②提出问题→描述实验、列出实验记录表→以填空或空白的形式呈现结论;③提出问题→作出探究指导→由学生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以空白的形式呈现结论→交流讨论(此形式中除提出问题和进行必要的探究指导外,其它的探究环节均为空白)。

北京版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主要以①、②两种形式呈现。与国标教科书相比,在探究内容呈现形式中,文字叙述较多,留给学生的空白较少;结论部分直接作出的和以填空形式呈现的较多,留有空白的较少;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内容较少。

(五)教科书的共性与特色

1、三种版本教科书的共性

①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基本做到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②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个版本的教科书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写探究方面的内容。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③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三个版本的教科书打破了原有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并且在知识严密性上有所突破。例如,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结论中给学生留有空白,让学生填写;在处理有关规律的描述问题时,改变了以往教科书中的一贯的对规律严密性描述的做法,在符合《标准》要求的条件下,简化了对规律描述的说法,而更多地专注于探究的过程,改变了学科本位的思想。

④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个版本的教科书均设立了如“科学世界”、“信息窗”、“知识窗”、“阅读材料”等栏目,用于介绍一些应用性的、拓展性的或细节性的知识。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形式生动活泼。

  三个版本的编者们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各书均为彩色印刷,每章都配有章首图,在每一章中均使用了很多彩色照片和插图。有些插图人物以漫画形式出现,有时更以滑稽的卡通方法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

2、三种版本教科书的特色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的特色:

①充分体现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教科书中特意安排了STS栏目,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书中其他部分也尽力渗透STS的思想和科技人文意识,例如各章的章头语和一些图片等。

②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

教科书中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的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更能吸引学生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所以把力学放到了第二学年。

③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

开放性问题有两类:一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重在学生寻找资料的过程;另一类则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重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每章前都有一个“阅读指导”。在“阅读指导”中对每一节的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实际上是本章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自学和复习。

上科版教科书的特色:

①在科学探究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该教科书在第一章中用生动的插图介绍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在每一章中,都有一节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呈现。

☆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有计划地渗透到各章中,设置了“探究点拨”栏目。例如:在第一、二、四、五、六、七章中,分别对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与假设”、“分析的结论”和“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点拨与指导。

☆全书安排了“实验探究”30个,迷你实验室(小实验)10个,物理仪器的使用和物理量的测量活动5个。几乎每一节都有实验探究的活动。

②教科书色彩鲜艳,版式新颖、活泼,采用了大量的照片,具有时代性。

③在每一节的作业栏目的前面,基本都设立了“请提问”的栏目,学生通过一节的学习后可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作业量基本为23个,减少了大量的计算问题,更多为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的实际问题。

  北京版教科书的特色:

①重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既保持了接受学习又倡导探究学习。以教学的模式安排教科书内容的呈现形式,如在每一节前设立了“观察与思考”、“问题与思考”等栏目,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每一节,在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内容要求的难易程度呈阶梯状,既有探究式学习也有接受或学习,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空间。

②重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作用,力求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实验,以利于学生观察和操作,加强了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体现了首都的特色。

③在教材前言部分提供了一个学生评价卡,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④作业的编写形式多样化,体现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作业中加入了大量的学生的课外实践、课外制作、课外调查、网上搜索信息的作业,体现了首都的特色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对北京版教科书修订的建议

在《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精选学生必需的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科书结构体系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寻找新的生长点。

继续保持实验的力度,并将信息技术引入教科书中,充分体现首都特色。

加强“科学探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统畴规划“科学探究”的内容;“科学探究”内容呈现的形式要多样化,既有实验探究也应有文献探究、调查探究;在“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要进行点拨和指导,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内容的呈现上,坚持北京版教科书中图和资料表较多的优点,减少文字量和书中的空白,使教科书的版面安排得更加紧凑;尽可能增加照片的数量,并选用有时代特点的图片;版式更加新颖、活泼,字体要多样化,增加趣味性。

栏目设置上要进行删减,其中主要在正文叙述中,可与版式设计结合而合并一些栏目,避免模式化。

在修订文本教材的同时研制超文本教材(如光盘等)。为教师及时提供与教科书配套的光盘,光盘中的内容最好是与现代科技有关的音像素材,来填补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的不足;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可拓展学习的素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月第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月第1

3、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月第1

4、《物理8年级(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6月第1版 20027月第3

5、《物理8年级(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2月第1版 20021月第1

6、《物理8年级》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月第1版 20018月第1

7、《物理8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月第1版 20025月第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  赵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