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及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说明

发布时间: 2007-10-15 来源: 发布者:yxh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与课程网建设评选是用科研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自实施以来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2007学年度又有新的进展。

根据北京市教委2005年9月27日印发的《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改革论文征集评选工作方案》与《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工作方案》(京教基[2005]26号文件附件)文件精神,承担《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监控与评价项目》和《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建设项目》的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开展了2006-2007学年度优秀论文与课程网(www.kecheng.net)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一、优秀论文评选说明

(一)优秀论文评选基本情况

2007年6月,评审专家依据《2006-2007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论文评审办法》对来自北京市18个区县和燕山地区的7812篇论文进行了评审,共评出一等奖562篇,二等奖1293篇,三等奖1833篇,分别占论文总数(7812篇)的7.2%、16.6%和23.5%,分别占获奖论文总数(3688篇)的15.2%、35.1%和49.7%。

(二)参评论文呈现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来看,本次征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论文内容比较广泛

论文涉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个领域,更多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内容,关注课改的热点问题,反映了课改实验中课程设置的变化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变革、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创新以及开展学生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等。

2.部分论文选题比较新颖

部分论文选题视角独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论文能够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3.论文逐步趋于规范

论文呈现出研究方法多样化的趋势,包括充分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个案研究等方法;论文观点集中明确,结构比较严谨,逻辑性较强;部分论文资料翔实,具有可靠的理论依据,论证比较充分,分析也较透彻。

4.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论述的教育教学方法简明可行

部分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少部分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操作性,有一定的宣传和推广价值。论文形式多样,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以及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结与反思等内容。

本年度的课程改革论文整体上反映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教师“做自己的研究”特点更加突出,反思与建议具有较强的建设性和可行性。

(三)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需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的创新性。部分论文研究或论述的问题比较陈旧,提出的策略或方法缺乏新意,忽视了目前已经成形的结论或方法;部分论文题目大而空,缺乏中心主题。

二是论述的深刻性。总体而言,经验总结性文章较多,多数文章就事论事,对实践的反思仅限于点到而已,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提炼和升华,没有深度和深层次的问题或体会;部分论文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必要的、真实的案例、资料和数据支持文章中的论点和阐述,缺乏说服力。

三是行文的规范性。部分论文行文不够流畅,引文、注释不规范,书写、打印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论文的论述未能紧扣主题,论述含糊不清,层次不够清晰,关系混乱。

二、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情况

(一)基本情况

课程网为全市18个区县和燕山地区以及41所小学样本校设置了专栏。这些专栏的日常维护、资源信息的更新,以及推广应用需要依靠各区县、学校自身的力量。上述各单位对课程网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和工作力度不仅直接影响专栏的建设质量,而且影响课程网的使用效益。

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标准有三个:一是区县(学校)所负责专栏更新文章的数量和更新频率的统计数值结果;二是依据《2006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评审办法》,区县和学校之间对评审材料的互相评价结果;三是依据《2006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评审办法》,专家对评审材料的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我们最后评选出2006-2007学年度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25个,其中学校13所,科研单位12个。

2006-2007学年度课程网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明确规定:只有被评为先进单位的区县(学校)才有资格申报先进个人,而且每个单位仅限1-2人,最后评选出先进个人44人(名单详见荣誉册)。

2006-2007学年度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名单

序号

    位(学 校)

1

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2

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二小学

3

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4

石景山区古城第六小学

5

门头沟区城子小学

6

昌平区马池口中心小学

7

通州区官园小学

8

顺义区马坡中心小学

9

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

10

顺义区石园小学

11

顺义区高丽营第二小学

12

平谷区城关第四小学

13

密云县河南寨中心小学

 

序号

单位(科研部门)

1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3

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

4

石景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5

门头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6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7

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8

怀柔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9

平谷区教育科研中心

10

密云县教研中心

11

延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12

燕山教研中心教育科学研究室

(二)课程网建设的主要特点

1.课程网建设是以研究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

从这次评选材料中可看出,一些单位的领导老师在课程网建设中,不是盲目地上传一些资料,而是经过多角度的思考,精心修改上传文章,以研究的态度和视角参与课程网建设。因此,课程网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教育工作者们课程改革研究成果的呈现。课程网为此也构建了课程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的平台,传播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2.课程网建设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完善的过程

课程网上的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专业研究人员搜集、整理的理论性较强的论文或反映全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实践进展的文章;另一类则是由北京市区县和样本学校的干部、教师们上传的大量优秀论文、案例、课后反思、教材编写建议以及课改活动实录,他们如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的历程和进展。两类资源尽管性质不同,但同样宝贵。

3.课程网建设是课程资源交流与共享的过程

通过这次评比我们了解到,课程网上的资源在学校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学校利用、运用课程网的频率增多了,教师们参与的面广了。教师们不但能及时了解专家对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和当前课程改革进展的即时信息,还能够从其他学校板块当中了解同行之间的进展,更重要的是课程网中的专栏为教师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这些资源教师们可以免费共享,可以任意时间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料,为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三)课程网建设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提高课程网建设的互动性

应进一步加强区县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解决广大干部、教师在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出发点,让课程网成为学校干部、教师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进一步增强课程网的实效性。

2.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课程网上有大量鲜活的课程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今后需加大对课程网建设者(包括广大教师)的有关技术和业务培训,并进行具体指导,以更新资源观念。同时,还应动员更多与课程改革相关的人员参与课程网的建设,以实现课程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解决课程网建设不均衡的问题

从今年的课程网(www.kecheng.net)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中我们看到,课程网建设在区县和学校间是很不均衡的,这主要与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希望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课程网的建设,做好相关的组织安排,使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的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通过评价促进课程网的建设

根据市教委的部署和安排,我们又开发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普通高中版www.bjkecheng.cn),这个网仍需区县和样本校共同建设,以成为广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参与者学习、提高的平台和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展示与交流的窗口。2007-2008学年度,我们将继续开展课程网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以评价促进建设,以评价促进发展。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义务教育版www. kecheng.net)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网(普通高中版www.bjkecheng.cn)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