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7年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总结

发布时间: 2007-10-15 来源: 发布者:yxh

 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是根据北京市教委2005年京教基28号文件的精神,每年在全市中小学举办的一次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文件下发以来,各区县教委、教研室和广大实验教师,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积极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一、北京市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帮助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效地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各学科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研究新课程、探索新模式,推动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健康发展。

(二)目的与意义

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对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在教学背景分析中进行研究,体现教师对教学的研究思路。开展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征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以来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引导教师备课从以往的教案撰写转变为有意识的教学设计活动,帮助各学科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研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07年评选的主题是“新课程下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关注全体学生”。近年来我中心将工作重点定位在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上,因为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学生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从关注全体学生入手。

二、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的基本情况

今年评选工作在区县和市级学科专家组初评的基础上进行终评,并把各学科评选出的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中的突出篇目,通过市级教研员点评的形式,编辑成《优秀课堂教学设计集锦》一书,供广大教师学习和研讨。9月开学之后,将把今年评选出的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录制成光盘,并免费发送到区县。

(一)关于初评

初评有两个层面:一是区县各学科对本学科教学设计进行评选,推荐市级优秀教学设计,接着我中心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市级学科评选小组,依据《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工作方案》的各项要求及各学科获奖名额分配指标,对各区县选送的优秀教学设计再进行评选,确定一、二、三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名单,上交中心备案。中心终评小组对各学科上报的名单进行审核,并准备终评的各项工作。根据北京市教委文件要求,对初评的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要进行面试,因此初评产生的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为建议名单。

(二)评选依据

评选主要依据市发文件五个方面的要求,主要是: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考虑到评审工作经过区县和市级初评,因此终评工作主要是做水平性考察,筛除不符合一等奖条件的教学设计,每位参评教师要在10分钟之内有重点地说课,并回答评委提出的有关问题,总计不超过15分钟。终评工作以《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评价表》为依据,同时参照《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考察内容以参评教师上交的教学设计为主,兼顾现场表现,最后经评审小组讨论确定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名单。

(三)关于终评

终评采取分学科大组的形式,将中小学27个学科分成六个大组,每个大组设组长一名、秘书一名,评委由学科专家,兄弟单位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学科专家按照秘书处的分组安排,参加各组的评审,领导和专家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自主选择参加何组评选。

每个参评的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重点地说课,专家和评委根据教师说课的情况进行提问,与参评教师互动交流,以此考察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等方面把握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由小组讨论确定最终的一等奖名单。

2007年评选一共收到中小学27个学科推荐的优秀课堂教学设计2000余篇,在市级初评的基础上,建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近200篇。经过两天的分组终评,最后确定2007年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172篇,并上报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备案,并制作光荣册,准备在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总结会上颁奖。

三、主要经验

(一)加强培训,加强研究

经过近两年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工作,区县教研员和教师迫切需要中心各学科教研员加强对区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因此从2006年9月开始,中心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教学设计评选的结构和框架,以及要求等,并围绕“如何关注全体学生”这个主题,中小学各学科认真策划,并针对各学科各具特色的内容,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市、区教研员和实验教师一起,对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研究,把优秀教学设计的评选过程变成对课堂教学实施层面的研究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探讨的过程,已经超出了本次评选的意义,应该说广大教研员和实验教师抓住本次活动的机遇,开展了一项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研究、交流、实践、分享活动,对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评选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教学设计评审活动的意义很大,为一线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能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从2005年以来,这项工作越做越细致,参评的教学设计质量也逐年提高。

(二)统筹规划,精心组织

2007年优秀教学设计评选过程中,中心在评选上有明确的引导,并设计了优秀教学设计模版,对教学反思、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学生作品、教师评价等有明确的要求,规范了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本描述。例如关于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做了相关的提示(见例1、例2)。

1:关于教学反思的描述

――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反思,要注意体现学科特点。

――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研究本次教学活动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出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并要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问题加以分析,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

2: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温故知新

 

 

 

 

 

新课讲解

 

 

 

 

 

实践操作

 

 

 

 

 

分享交流

 

 

 

 

 

效果评价

 

 

 

 

 

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注: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三) 汲取经验,积极改进

2006年是优秀教学设计进行面试的第一年,大家普遍感觉到:第一,终评面试时间不充分,教师说课没有重点。根据这些问题今年中心将面试时间增加到15分钟,并要求教师有重点地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以往教与学情况进行对策分析。专家和评委可以有效地进行互动,能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对话和研讨,面试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全面考察,也是教师与专家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专家认为这种形式非常好,通过与教学设计者面对面地交流,可以直接、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日常教学的情况,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对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第二,去年由于场地所限分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工作量比较大,评选时间长,专家比较辛苦。因此今年分成了六个组,采取相近学科分组的形式,比如历史、地理、政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一组,中小打通,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专家组成,都能够体现学科之间的衔接、融通。

(三)各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成绩显著

1.关注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优秀教学设计以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主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我们知道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非常多,比如说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等,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还是要关注学生,比如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什么?怎样做好课前的预设和生成?怎样利用学生资源动态地把握课堂教学进程?怎样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怎样进行分层教学?怎样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等。因而在以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主题下,确定了今年在关注全体学生层面上进行研究,这就是在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从关注学生层面,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一思路也贯穿到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中也做了认真地研究,例如中学地理学科《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教学设计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选图、读图,采用对比分析法得出中国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的结论,通过分析专题地图得出自然环境差异对人口分布和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教师希望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来实现以上目标。但是要具体落实,必须考虑到我校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初一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感觉比较抽象和枯燥,往往是直接通过文字得出中国东西部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的结论,没有结合所学习的地图获取信息,忽略了知识间的联系,没有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分析,并且分析问题时往往不深入,没有依据,弱化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配合初一学生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使他们愿意自主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利用教学实践促进他们的学习,把他们的求助对象更多地由教师转向同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无疑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点,通过读图发现思考,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快乐中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爱学地理,全员参与,动脑思考,感受成功,延长学习兴奋时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自觉投入以探究形成新的认知。

教师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

2.注重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是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研究活动。因此,对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师应该更多关注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动态地调整教学设计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后要注重反思,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成绩与经验、问题等进行反思,反思哪些环节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问题,需要在下一次教学设计中加以研究与改进。在今年的教学设计评选中,对于教学反思我们做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感觉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是比较注重教学反思的,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我们感到大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能自觉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能有意识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积极主动地调整与学生的互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适当调整,并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细微的变化,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理性思考,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审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进步。例如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反思:

1.学生是一切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

这种认识,首先来自于教学实践中自己的困惑:

其一,测周长、测直径、求比值,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理解吗?这样就真的是探索发现了吗?其二,学生测得、求得的数据,明明不是准确的、更不是确定的,却都被认可了。他们是真的认可了吗?难道我们的教学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л值吗?其三:对祖冲之的介绍,难道数学的文化价值仅仅是历史性地为我们的课堂做一些点缀吗?

这种认识,还来自于充分的学情分析:

在进行了问卷、访谈、小组观察等充分的学生调研之后,几组数据表明: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л,但是大多数人不理解其意义,许多同学不知道决定圆周长大小的因素,更不了解人类对圆周率的探索过程!正是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引起我的深思,并促使我最终做出了与自己以往圆的周长教学不同的几点设计的。

2.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多储备一些发展的后劲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起点并最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把握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因为数学本身是一个联系的学科,比如在圆的学习中,小学、中学对圆的广泛对称性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包含着与代数(函数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数据分析)之间的联系!如果我们教师在把握这些联系的基础上,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兴趣、应用、应变、自信、求实、责任、想象和创造的环境,摆脱考试教育、书本模式的束缚,给孩子以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去想―想、试一试,相信会在让更多孩子爱上数学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

这节课曾在不同地区(包括城市和乡村)、不同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中试教过。每次上完也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最大的感受仍然来自我们的学生,那就是不同的学生情况是有较大差异的,作为教师必须为此做出适当的调整。

4.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与研究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环境因素、教学方式方法因素、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等很多方面。要将教学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综合研究影响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设计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案,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就今年的教学设计来说,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环环相扣,能够较好地思考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落实。

5.注重教与学评价设计

从教与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来说,评价的内容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评价的模式从重视量化转向注重质的分析和把握,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质性评价;评价的目的从注重鉴定和选拔转向导向、激励和调控,注重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强化和鼓励;评价主体从单向性转向多元化和交互性、教师自评、教师依据评价标准设计教学、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认识课堂教学活动等;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总之,新的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例如:小学科学学科《空气》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效果评价:

1.评析学生的记录

方法一:通过每一组学生原始记录单可以清晰地看到,了解学生对于“空气”的科学概念建构的情况,学生也可发现自己认识上的变化。

水平一

能对空气进行观察,有观察记录,观察前后对于空气的认识没有变化。

水平二

能自主选择方法对空气进行观察,能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观察前后对于空气的认识有变化。

水平三

能自主选择多种方法对空气进行观察,能比较清新、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结果,重组或建构之后的空气的概念是比较完整、清晰、准确的。

方法二: 学生是否记录下他们的新的观察结果?学生最后对空气的描述是否比前第一次的描述更具体、完整、准确了?

泡泡图的使用情况:是否会使用泡泡图帮助他们完善思维、建构科学概念。

水平一

不会使用泡泡图。

水平二

泡泡图中基本能看出两个层次的概念。

水平三

泡泡图中清晰地呈现两个层次的概念。(核心概念+多个具体概念)

水平四

泡泡图中清晰地呈现两或三个层次的概念,核心概念与具体概念之间使用动词做连接,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观察法

通过学生前后三次对空气的描述,比较他们对空气的认识是否得到了发展。

学生是否使用到了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

自由探究时,学生是否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程序。

学生是否认识到了气体与液体的一些属性是它区别其它状态的唯一属性。

……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评价活动方式多样,既有学生学习纪录的评析,又有可目测方面的评价;既有对学生个体的测评,又有对学生群体的测评。

四、问题及思考

(一)如何使教学设计从文本到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

评审后以及教研员日常教研活动中,大家普遍感觉到: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得比较好,但在说课上还有待提高,这暴露出教师素质和教师基本功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写课、说课、做课、评课等方面的基本功还不够全面或者不够扎实。因此,应该借助教学设计评选活动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引导,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上一个台阶今后评比中更应突出教学情境的表现,从文字过渡到课堂教学实施层面上教师教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明年评选中要考虑在优秀教学设计文本评选的基础上,对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的获奖教师要观看其课堂教学实录,然后面试答辩,采用选拔式评选方式,最后确定一等奖人选,将评选出的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在全市分享,这对全市教学有指导意义。

(二)如何对教学设计进一步研究

在评委、专家的提问及专家与教师的对话中也暴露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学科特色的把握,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在反思教学设计活动时,我们认为,可在教学设计模板中加入“您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变化?为什么做这样的变化”的内容或项目,引导教师在自我反思、借鉴别人经验基础上不断修改,不断提高,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更具有启发性和参考价值。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对广大教师起正确的引导作用。例如,很多教师都注重了联系实际,但更多是形式上、表面化的,缺乏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有机融合。因此,要引导教师在联系实际的同时,切实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科学认识,并培养其思维能力。

结合三年的教学设计评审工作,中心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设计的内涵、内容、与教案的不同等进行讨论,发挥教学设计评审对提高全市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并通过跨学科、有专题地到区县进行展示的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示范效应。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贾美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