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我们收获了

发布时间: 2007-10-15 来源: 发布者:yxh

 六年前的秋季,带着几分兴奋、几分豪迈,我们走进了课改。一时间,革命、理念、资源、风暴、角色、三维等崭新的词汇,挂在了每个实验者的嘴边,轰轰烈烈的场面让人激情满怀,似乎新一轮课改将实现素质教育的夙愿,上上下下,忙碌着,辛苦着。但激情过后,老师们找不到上课的感觉了,多年的教学生涯,一下子不知所措,向左走,不知深浅;向右走,害怕脚步慢了,违背新课程理念。越走越不知怎么走,出现了怀疑、犹豫,更多的是迷茫。反思走过的课改历程,聆听专家诊断,一致认为是先进的理念与实践脱节了,风暴似的洗礼,来得太快、太急,理念要先行,还需慢慢消化。于是我们确定了“小步慢走,边走边看,看看走走”的工作思路,让 “教学革命” “脱胎换骨”这样的词汇悄悄淡去,但是走改革之路我们却坚定不移。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我们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告别平庸,突破自我”,让每一位老师在改革路上都有发展。

一、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激励教师成长

我校课改领导小组拟定了《名师发展方案》,本着“自我推荐,学校物色选拔”的原则,成立“向小教师发展中心”,校长亲自抓,定期开展学习、研讨、专题沙龙活动。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3――5年个人发展规划,校长亲自改写样稿,满腔热情地尊重、关心、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我们还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让每位教师在改革路上留下清晰的足迹,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学期末的档案展示,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给每位成员发放市级骨干、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评审细则,分层次制定硬指标,让每位成员对照细则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找准定位,明确自己要干什么,再干什么,该怎么干。

通过建立成长机制、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有成就感,激励他们走向成功。这个组织在发展上,教师由不愿报、不敢报,到争着报。如今我校一批教师的发展、成长正朝着良好的势头螺旋式上升。目前,我校有2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区级骨干教师,另外有校级名师12人,他们又将是我校一批新生力量。

二、开展有效培训,形成学习共同体 

练就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源,作为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养。我们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坚持“五个结合”,即他训与自训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自学与互学相结合、强化与自主相结合、总结与反思相结合。

(一)人人阅读,提高个体学习力

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其发展的持久力。课程改革实验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才会健康发展,更有生命力。为此,我校积极引导每位教师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作为自觉的、经常性的、不间断的任务,学会理性地阅读与思考。我校开展全员读书活动,让老师捧起书本,做学生的表率。同时为教师提供“开卷有益”的交流平台,把自己方方面面所读、点点滴滴所感,与同伴交流共享。开展全校性的“好书交换看,共享读书乐”师生捐赠图书活动,拉开读书活动的序幕,重建图书室、图书角、图书墙,让读书美容、美心、美校园,让人人都明确,学校是读书的场所,大家都在读书。

我们经常向老师推荐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如新调入我校的董老师,她在做精彩片断摘抄后,总要写上对这段话的理解感悟,定名为“自说自话”,这对提高教师阅读理解及感悟思考能力都十分有益,许多老师都采用这种连篇感悟式的阅读方式。我们鼓励大家在学习中多积累,多思考,敢于实践,学以致用。对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思路,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二)有效培训,形成学习共同体

改革伊始,我们请专家,学理论,开展技能培训。学习――培训――培训――学习,牺牲大量休息和备课时间,确实收到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家理论高深,讲共性的多,个性的少,缺少针对性,老师们感觉如同隔靴搔痒,油水分离,中听不中用;其二,技能培训过于强调技术层面因素,强调单一知识传授,教师不感兴趣,领导苦心安排又不得不去,因而积极性不高,兴趣低下。

如何将要培训为我要训,真正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理解、应用理论的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而首要问题是解决学什么、怎么学,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于是我们下到教研组开展调研,根据教师需求,因需施训。如老师反映教学设计、课件设计存在困难,我们就请校内两名骨干教师全盘设计一课,从解读教材、构思教学流程、制作课件,到展示课堂教学、开展自我反思、互动评价,既满足了教师学习如何设计的需求,又解决了制作技术困难,老师感觉很解渴。再如大家反映制作课件太麻烦,各部分链接有困难,技术故障多,一些好的设想不能顺利转换。新调入我校的梁老师就自告奋勇,把便捷的“绎络”平台介绍给大家。原本是数学组中午的培训活动,变成了一次近乎全员参与的大型培训,校长也加入了听课队伍,大家相互问难,主动答疑解疑,场面令人感动。

根据教师建议,我们请来京城名师现场教学,讲述自己的成长之路,使教师们近距离感受专家的风采。我们请来书法家协会资深会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做辅导,两周一次,既提高了教师基本功,又解决了写字课指导困难问题。针对语文教师作文评语空泛,老套,缺乏指导性、激励性的问题,我们拿出一篇学生习作,统一写批语,并对批语进行现场评价,共同编写撰写规则。为提高教师教学改革能力,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学进去、学扎实,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看获奖教师、特级老师录相课。对于这些优秀案例,我们要求“三看”、“三反思”,边看边反思,边看边培训。一看名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抓住教育时机,是否采取有效办法处理问题;二看名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反思自己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状况与效果;三看名师如何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反思自己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状况。通过观看录像课,教师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在讲座中学不到的方法、技艺,还使教师进入课堂教学情境,真正受到教学情感的陶冶。同时,也解决了外出听课机会少,以及不知怎样听课、评课的问题。之后,老师们就其中一两方面做书面赏析,抓住细节,感悟课堂,在学科大组中进行交流,编印了《向小名师课堂赏析》。

三、专业对话促成长

我们挖掘内部优质资源,开辟“向小讲坛”,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结合,给教师搭建最直接、最有效的“专业对话”平台,让教师指导教师,让教师培训教师。如中年级语文组“三步曲”、“五环节”教研经验介绍、课堂展示观摩;高年级数学组的一课“三备”,一课“三上”,即:自主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集体备课(个人谈设计、组员评议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备反思课(实践后的反思、重新整理修改教案),强调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结合,形成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同时还提出每学期每人至少有一节体现“一课三上”的课,即试讲课、展示课、反思课,就是要在反反复复实践中完善,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效果也有明显改变。

在教研活动各组努力做到“三个结合”(集中研与随机研结合、小组研与学段研结合、研与教结合)、“三落实”(主讲人落实、内容有落实、效果有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抓问题点,抓单元重点,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此外,还注重研究形式多样化,如“教法讨论”,对同一内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教法,尝试不同教学。这种教法讨论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更加适合,也更有利于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经验借鉴”,利用教学杂志、公开课及公开课录像、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笔研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随时记下教学一得,有感而发,在教研组活动时彼此交流所写随笔内容,分析、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改进教学方式的对策,并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之中。“质量分析”,从学生的作业、测验中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错误再设计练习,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既分析了教学质量,也分析了学生学习能力情况,从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另外我校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挤出三五分钟让老师们介绍“他山之石与攻玉之策” 的小经验、好点子、小窍门等。为使教师勤动笔、勤思考,我校多次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定期开展专题征文。五年中,我们先后印发了《采撷》、《走近名师》随笔集,《爱》、《体验》、《感谢》专题文集,《园中葵》下水文文集,《我读我感》读后感集。我们还创编了《向小信息月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的教学故事”栏目,一篇篇小短文、一段段小故事内容真实,立意鲜活,仅标题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如《将计就计》、《对称之美》、《一分钟偶得》、《答错了也喜欢》、《为怀疑喝彩》、《被罚站的班主任》……一事一思一得的反思形式,大大提高了反思教学的实效性,使常规工作趋于理性化,教师思考能力、表达力都有提高,同时把握细节教育点和利用资源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形式多样的“专业对话”对教师们理解新课标有极大的帮助,拉近了先进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的距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锁定课堂促提高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03年初,我校提出了“每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号召,这与教委的要求不谋而合。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促学生思维发展上,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活动、互相交流、启迪智慧的平台。经共同研讨,提出课堂“九个关注”,即教学内容:点要准、量要适,教学过程:度能变、序要清、法得当、问要精、情入境、思不止,教学结果:效率高。

教研组研究课、师徒研讨课、“艳阳杯”青年教师展示课、开放课、邀请课,一次次的认真研究、准备、试讲、上课、评课、反思,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两到三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大家共听、互评、实话实说,这既是一次教学实践的研讨,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培训。

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学科课堂研究。开展“四环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的问题导向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式、讲授式、自主自悟式、学科联动式、任务驱动式教学;上年级大课,把社会当成大课堂,开设丰富多样的学科实践课;把数学课堂搬进超市,“小机灵逛市场”学习理财购物;搬进国税局,孩子们像一个个研究者,设计方案,向叔叔阿姨请教税法难题,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周末孩子们走上街头卖报,体验劳动的艰辛。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不但使课堂丰富多彩,孩子们也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教学主渠道的畅通,使我们的理想目标又近了一步。

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升了育人品质,形成了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牢记在每个教师心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己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健康心理;在抓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多元智能思维训练、轮滑、古诗文诵读等校本课程及大量实践性的综合性课程,基本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燕山向阳小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