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07-10-15 来源: 发布者:yxh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的管理科学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生成长全面化。同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一些传统的规范还要不要?能不能丢掉?特别是在新课程引领下的现代化课堂管理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现代化教师教学行为怎样定论?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现行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引导?怎样才是有效的学习?这些都是困惑学校管理新的问题。
基于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的理想――是追求“理想的教学”:学生学有所获,力求高效地最大限度的收获。教师的理想――是追求当“理想的教师”: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教师的职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服务。
课堂教学现实中的问题。通过调研和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免还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教师一堂课繁琐的提问,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牵着学生走,学生没有自己学习的主动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学生没有质疑,一堂课下来,有多少同学在学习,在思考问题,又有多少同学回答过问题,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又何谈有效。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它是双向的强调,如何落实课改的精神,如何达成教学的理想归宿,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向我们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二、问题的界定
有效课堂管理包括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行为方式,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行为。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有效学习:是针对无效学习和低效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加工,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自身获得发展的过程。
三、在实践探索中推进有效课堂管理
(一)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期实践
1.前期调研、剖析问题、形成有效课堂管理前期方案
改革与问题孪生,问题是我们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成目标的起点,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提出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我校全体领导,一起亲临一线教学,去实践、听课、调研,找准课堂教学中的切实问题,进行整合,找出共性的问题。然后剖析问题,通过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座谈,问卷,与学生问卷,找到问题存在的基本原因,最后是领导一起分析,在交流碰撞中,挖掘问题、归纳问题、提升问题,从根本上找到原因,确定有效课堂管理研究的实际主题。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具体的校本教研问题――“三个规范”的落实,即课堂教学教师行为规范、课堂教学学生行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规范。
2.构建有效课堂管理的模式
问题有了,专题确定了,从根本上找到了症结,关键是形成可行的有效课堂管理实施方案。方案不仅仅体现对教师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给教师一种引领,服务于教师,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自觉去努力。
原则:学习与研究结合、研究与实践结合、实践与反思结合。
策略:学校为领导和教师们提供交流互动的“场”,――听课与评课平台,以领导引领、课堂改进和教师发展为核心,体现的是三级互动,即领导与听课教师间的互动、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校长与领导间的互动。
3.课堂实施――实践有效课堂管理
课堂实施――关注常态,提升底线,体现的是一个朴素的理念和想法:把基础的做好,把常规的做扎实。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的口号。
(1)制定“三规”的评价方案
规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需要评价标准作为引导,学校领导在学习“北京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一起研讨制定了我校初步的“三规”评价标准,并与教研组长一起再进行研讨,形成最终的标准。
(2)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
结合三规的内容,开展理论与标准结合的讲座。通过教师对理论的学习,唤醒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满,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成长。首先是学习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让教师明确具体内容。其次是学习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领导进行讲座,如“课堂常规的理论讲座”、“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讲座”等。
(3)搭建平台进行课堂实践
开展进课堂活动。我们从集中精力打造示范课转向关注常态下的课堂,从少数先进教师引路转向全体教师的参与,从教学领导的参与转向全体领导的参与。组织教师开展听推门课活动,每月一次,一学期共三次。每位教师都有参与和锻炼的机会,每位领导都要亲自参与听课,安排到具体的教研组去。
开展优秀案例组展示活动。此项活动的安排,是在听推门课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一组的活动,大家一起参与,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完善评课制度,达到互动的实际效果。
开展反思研讨活动。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只能从教学中学会教学,而学会教学必须经历一个反复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结合自己实践的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开阔思路,克服了个人经验的局限,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二)内化――有效课堂管理的再实践
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觉到我们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进行教师、学生的行为规范,而没有深入进去,进行实在的研究。在多次的学习与交流中,我们感受到,需要对“有效课堂管理”作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更加突出“有效”。需要追踪和再设计解决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至此,进入到第二阶段。
1.进一步完善有效课堂管理方案
此阶段,我们并没有盲目地去研究,请来了区教科室赵文增主任,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刘春荣主任和我们一起研讨有效课堂管理,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首先调整了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其次重新制定评价标准,我们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在遵循方案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形成我校的评价方案。把《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评价项目中的“学生活动”一项专门拿出来细化成一个评价量表,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定位在《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由此不难看出,我们进一步在“有效”上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到实质中去。
《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和《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观念体现了以下的转变:《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由基础能力的发展转向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效果由单一的看学生发展转向师生共同发展;由教师有序教转向教师有效教。
表1:《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前后对比
评价要素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教学目标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强调符合课标和实际) |
1. 符合课标要求,突出过程。 2. 符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调符合课标和实际,更强调过程) |
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 |
1.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2.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教师能力,局限在基础教学的能力) |
1.围绕教学目标因学定教。 2.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多向互动交流。 3.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提升学生认识。 4.适时适度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能力由基础的向内在的生成性资源利用能力的转变) |
教学效果 |
1.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定能力。 2.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习惯好,课堂气氛活跃,求知欲强。(强调学生发展) |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师生精神状态良好。 (强调师生共同发展) |
《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由他律转向了自律;由搭建有秩序的平台,立足于学生积极发展转向了创设一种积极的环境,立足于学生主动发展;由开始传统的管死、压制、约束转向教育、启发、引导;由有序学转向高效学。
表2: 《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前后对比
项目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标准名称 |
天竺中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评价细则
|
天竺中小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 |
项目名称 |
课前准备、课堂习惯、完成作业 (对学生有序的规范要求,) |
学习状态、参与程度、学习效果 (学生的能力) |
|
①专心听讲,不乱发言。 ②不能随意出声音,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③轻拿轻放学习用品,没有随意下座位走动的现象。 ④不出怪声,无嘲笑、起哄的现象。 ⑤下课铃声响后,有秩序地出教室。 (课堂秩序) |
1. 能认真观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2.注意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3. 积极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的见解。 4. 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5. 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方式多样,时间适度。 (学生的综合素质) |
2.实践研究突出实效
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帮助教师明确研究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理论培训,如:“有效课堂管理”、“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如何进行有效评课”等,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研究的共同体,落实理论学习与研究内容的具体任务,从而提升领导、教师学习、合作与研究的能力。完善有效课堂管理研讨、讲课、听课、评课制度,加强领导、教师的反思行为。最后落实于课堂实践。
四、效果
(一)形成了校本教研模式
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形成了有效课堂管理的活动模式:全体领导、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全部参与,在活动中形成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校长与领导之间的三级互动模式。
(二)领导、教师、学生在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中相长
领导、教师、学生在校本教研文化中发展,领导的管理水平、引领能力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学校领导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向书本、网络、专家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从而达到对教师进行培训,进行引领的目的。事实上除了领导为教师作的理论讲座是引领,那么,每次的现场评课(理论与课例)与教师互动更是对教师进行活生生的引领。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参与研究,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一方面也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在参与的过程中思维积极,发言踊跃,使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专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教师不是停留在或置身于表面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们在理念和信息的碰撞中,打开了新视野,吸纳同伴的经验,借鉴领导的建议,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最终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有意识的按照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要求自己,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补充等,学习习惯得到了完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己是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通过有效课堂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领导与教师在亲历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有效课堂管理的研究突出了四个“实”:不脱离学生实际的价值备课,教师间自发的实在研讨,突出实效的全体交流反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实质问题。
顺义区天竺中心小学校 张朝红
<前一篇: 以课题研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 <后一篇: 以评价促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