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课程改革 促进学校发展

发布时间: 2007-10-15 来源: 发布者:yxh

 总结六年来课改工作可以用建设学校文化、转变教育行为、创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来概括。

一、建设学校文化

课程改革在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对学校校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提出学校“十五”期间“和谐发展,优质与特色并存”的办学目标,并对学校办学目标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界定:即“创建师生共同成长健康和谐的发展的校园,营造师生和谐发展氛围,形成身心健康的群体,打造优质与特色并存的学校”,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发展方向和办学共识,为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根据课改的需要,学校把创建学校文化,促进师生发展作为管理的中心。首先创新管理机制,制定、完善适应课改的规章制度。五年来我们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的管理职责及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这些制度不再是单纯的刚性管理,而是对师生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发展指标,通过考核评估提示,使全体教职员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创建学校的文化管理体系。为实施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转化为共同的追求。

引领教师发展。以各种任务的承担与活动的参与使教师体验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学校充分考虑教师发展的需求,完善各种培训制度和在职学习政策,促使教师学习发展;切实解决教师的各种实际困难,以情感投资促进教师职业情感的升华;以团队的伙伴合作,互相影响,使教师成为自主学习者、管理者、活动者;以评价奖励激励教师持续进步。

把教师、学生、家长的需要作为管理的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师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台古城六小《教育服务承诺》它不但载着学校、教师的意识、责任,还把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承诺的主要内容,逐步建立学校的服务规范标准,把承诺转化为教职工的具体行动。学校率先实行项目管理,把学校重大工作立为项目,通过“认领”的形式,分解给多人去完成。通过教师承担适度的任务、参与项目管理,使学校的管理更加完善,现在学校有课程改革总结项目组、校本教材编写项目组、迎奥运教育项目组、教育科研项目组等六个项目组。

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科研的方法推进课程改革,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学校培训计划。整个课改实验就是一个“教学设计”与“行动研究”的科研大课题;教师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科研选题的过程;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科研操作过程;教师考核评价过程就是科研的总结评审过程。

几年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新课改的做法进行总结和提炼,我们组织教师总结了《新课程中班级管理的做法》;结合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总结了《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的研究》、《新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小班化开放式教学的研究》和《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经验;结合学生有效学习总结了《学生项目研究的做法》,并在不同时期推广了这些经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学习交流也不断丰富学校的办学目标。

二、转变教育行为

(一)转变管理行为

管理上强调服务。课程改革是一个从内到外的改革,教师面临的问题很多,学校在课改伊始就在管理上强调服务到位,从教师存在的问题出发,解决教师中发展的问题,帮助教师清除发展中的障碍,主要解决3个问题:

教师的评价观念的变化:利于学生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班级管理管理观念转变:学生习惯的培养---把学生的优点放大。

教学过程管理----“五法配套”的基础上以评价为核心----在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考试的考法、作业的留法、评价方法,全面推进目标、管理、操作、评价体系的进程,保证“常规工作上水平”。

(二)培养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为教师学习提供条件;为教师“学会研究”创造条件;为教师“学会协作”营造氛围;为教师“学会发展”夯实基础。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的需要做好:

1.校本培训解决教师的需要

新课程的理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然而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却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所以从实验伊始就把校本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从丰富具体的教学技能研究,到创造性的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一般要经过广泛学习――个别模仿――灵活操作――创造发展这样几个阶段。在基本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在研究中创建了适应课改需要的主体性学习指导技能、指导读书技能、组织讨论技能、指导口语交际技能、指导语文语感技能,这些技能从技能的功能-----技能的要素----技能的类型-----技能的应用要点-----技能的评价几方面构建新的技能模式,并在教学不断完善。

开展案例教学和研讨。开展综合技能的训练我们还采取了另一种训练方式,就是成功教师教学案例的学习和研讨。通过阅读案例――作案例(使思维过程外显出来)――讨论和质疑――形成技能预案――实际操作――群体校正――形成理想的综合行为方式也就是综合技能。提炼出每个闪光点后面所体现的新理念,提炼每个闪光点采用的是哪些教学技能;然后就是按上面的案例教学流程进行研讨和作教学案例。

2.校本教研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学校把“三个一体化”作为校本培训的抓手。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一体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作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骨干教师才成为课改的带头人。教学和科研一体化,也就是实践中出题目,科研上做文章,教研与科研相互促进,以科研促教研,不断提高教科研质量。教学评优和科研评价一体化。不断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的成长。

同侪研究。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不同的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年级教师之间、教研组与教研组之间,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成一种新的教研文化。同伴互助形式包括讨论、评论、协作、帮助等,同伴之间要做到: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不做结论,各取所需。

同侪训练。2―3位教师组成一组,有人扮演教师、有人扮演学生,模拟教学场景,预设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它通过2――3位同侪有目标地“研究――试教――评价――再教――再评价”的活动,不管是作为训练者的“教师角色”,还是作为被训练者的“学生角色”,在研究、沟通、碰撞中都会在这种互教互学的活动中教学相长,有所提高,有所前进,它的最大优势是使课堂教学的损失趋于“0”。

教师在研究中,自我评价,自我反馈,是教师主动研究的有效途径。在实验中坚持有重点,小题目,短周期,全参与,分层次的方法,对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它以全新的视角看到作为教师天天发生在身边的,节节要用到的评价方案应该怎样使用,它在教学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比较贴近教学实际,教师就是在这样的研究中把课程改革不断的推进。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

1.认真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技能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授课前,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对课标掌握程度,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事实等都要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因此我们在强化教师技能训练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也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总结出教学设计的5个策略。

2.课堂教学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强调注重基础----学生已有知识的强化和课后的积累、延伸;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已有知识的提炼、整合;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3.注重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适时使用课堂教学激励评价用语,以深入激励学生有效学习为重点,我们还编制了教师课堂激励用语等级评价表,激励教师对学生积极评价。

关注了学生有效的学习,这是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创设有利于健康的,有效有序的,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

4.抓校本教材建设

2002年开始学校着手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如今还在不断的完善,现在学校已有《计算机教程》和《我的课题研究》两本校本教材,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前者是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基础,后者是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我的课题研究》一是在基础型课程及拓展型课程学习中,结合学科内容进度进行探究性学习。二是老师和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个主题,开发出―系列探究课程内容,探究型课程为学生在有意义学习的同时,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探究态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课题研究》也是学生的探究项目,2--6年级的研究课题在教学目标、计算机基础、学习形式、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篇目、推荐书目、拓展课题、评价都在实施中完善。

(四)创建学校特色

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现有的学校资源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是在现代价值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探索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种教学实践;网络环境下小班教学,为小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展现一个崭新的、广阔领域。学校以网络环境下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小班化有效学习”的课堂常规管理、班额配制、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探索,弄清“网络环境下小班化有效学习”学习的优势;探索“网络环境下小班化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方法、手段和课型;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流程和学生的学习流程;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通过研究,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充分交流表达,师生互动,发挥提供了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从此计算机才不是老师授课的工具,而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

三、促进学校发展

六年来我校教职员坚持观念先行,重点解决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深化了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形成学校的文化。

六年来课堂结构改革思路清晰,语文、数学、科任学科全面推进,校本课程不断完善,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年来在新旧两种教育观的碰撞与交锋中,观念不断更新,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并由此转化为学习、提高、探索的动力;课改实验极大地释放了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积极性,促进学校的发展。

 

石景山区古城六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