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的课程观
发布时间: 2007-09-09 来源: 发布者:yxh
本课程依据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主要精神,努力使美术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价值和作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本课程致力于促进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美术教材模式、美术学习方式和美术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
一、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了体现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改革以往美术课程中“难、繁、偏、旧 ”的弊端,本课程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美术表现特征,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程目标出发,遴选最基础的、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用的、学生经过适当努力能接受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组成课本的基本内容。适应不同的地区、不同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的差异,使本课程具有普遍的 试验意义。
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本课程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努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认识特征相适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
三、培养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本课程重点突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 主义情感。在以后的课程内容中,也将安排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四、以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课程按表现领域、应用领域、欣赏评论、综合实践四个范畴的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安排课程内容。通过个体和集体活动,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创造和表现能力,发展实践技能,树立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探索发现的能力,并学会运用美术造型语言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五、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材突出开放性和选择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使教材具有试验性和创造性,本教材没有按传统的课时分配作硬性规定,也没有对每个课题的活动方式和作业形式强求划一,而是突出了开放性和选择性,在符合课程改革总目标的要求下,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灵活选择,甚至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
<前一篇: 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主要目标 <后一篇: 社会(含常识)课程的定位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