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大出版社版科学课程的课程观及课程标准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07-09-09 来源: 发布者:yxh
一、科学课程观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设置的科学课程,其内容涵盖原来小学的自然以及初中和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诸多学科,时间跨度从小学一年级直至高中三年级。这不仅在北京市、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大胆的创举,具有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
科学课程是一门全新的综合理科课程。它的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北京公民所需要的先进的、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 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运用科学技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意识,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课程具有下列主要特点:
1、基础性: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选取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中最基础、最具一般性的 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2、综合性:使学生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树立起反映世界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本质和规律 的科学观念。把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综合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性:让学生享有更多的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参与动手实践和探究创新的机会,使学生 在实践中“学科学”、“做科学”和“用科学”。
4、开放性: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 自身及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建立起一套开放性的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及不断创新。
二、科学课程标准
我们在对原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学习和研讨后,一方面参照了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96年初颁布的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另一方面又根据北京市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实施综合理科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原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和调整,着重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1、根据自然界客观存在着的不同运动形式的特点,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现象到本质、从分散到集中的原则来组织科学教育的知识体系。
2、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的特点,一方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 面对某些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内容保证分阶段和分层次的循环上升。
3、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一方面把探究作为“学科学”的中心环节,另一方面把“动手”的实践活动和“动脑”的理性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观察”、 “探究”和“理解”等环节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为了使依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教材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尽量避免各分支学科知 识内容的简单“拼盘”,另一方面考虑当前实际情况,适当注意各分支学科的相对完整性。
经过修改和调整的科学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还包括科学史的内容。
(2)物质科学:包括物质结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3)生命科学:包括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组织、发育及进化。
(4)地球和空间科学:包括地球的形成和构造、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变、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5)科学与技术:包括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指导作用以及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
(6)科学与社会:包括科学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
<前一篇: 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及特点 <后一篇: 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