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品、思政)课程教材的特色
发布时间: 2007-09-09 来源: 发布者:yxh
政治课程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核心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良好心理品质教育、法 律常识、基本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一门课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正确地处理了课程自身基础知识与育人功能的关系,又较为恰当地处理了本课程与学 校其他德育工作的关系;摒弃了“以知识为中心”和“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观,将课 程的价值定位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 想,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行为养成和自主实践;帮助学生在正确了解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责任感、 自主自强自立自律的生活态度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政治课程在继承现行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优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形成自身的特色:
一、面向实际,内容更加社会化、生活化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政治课程的教材克服了原有教材的内容全、要求高的状况,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中淡化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注重从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 需要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教学内容,改革已往的教材结构。
二、增强了选择性、开放性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政治课程不仅在《课程标准》的设置中增加了一定量的具有北京特色、知识面宽的选修内容,而且在教材编写中内容的安排、具体事例的选取、阅读教材的选择 及活动的设计都为师生提供了一定的选择机会,并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它不仅给教师提供了自主组织教学、弹性使用教材的可能性,而且给学生留出了参与教学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班级授课中的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三、坚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独立性的统一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政治课程首次以九年一贯的形式安排,打破以往中小学的分割局面,增强了中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育要求的衔接。每一年级的教育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 连续性,教育要求分项目、按层次循次渐进、逐步提高。
四、加强实践性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政治课程在1-5年级的课型上增加了活动实践课和综合指导课,强调 综合性与实践性是此类课型的特点,使学生有更宽的思维空间,有综合运用和直接实践(或 模拟实践)的机会,为其深入、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学习实效的增强、反馈和检验。在6-12年级增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并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前一篇: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及主要特点 <后一篇: 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