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观

发布时间: 2007-09-09 来源: 发布者:yxh

   综合实践课程是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中一门新课程,从义务教育三年级起开设。

    这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师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为课程资源; 以真实的实践主题为教学中心和基本线索;以自主选择的、亲自体验的、直接实践的、集体合作的学习为教学基本方式;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为主要任务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首先不同于学科课程,它不是以单一学科系统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也不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简单延伸,它的主题应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因而它与每一门学科,包括课表内的课表外的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性;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课或学科研究课,它更不是一门狭义的科学课程,它的主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开放性,但是,实践和研究有可能成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个体的课外活动,它的主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延伸到课外时间则是课程性质决定的,一般而言,课外活动应该有更多的自愿、自由和随意性,而综合实践课程则要求教师有更多的共同参与和提出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它不同于课外特长训练或者特长选修课程,它的主题活动必须体现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特长教育和训练的项目往往具有更多的定向性、单一性和选拔性;它不同于团队会和团队活动,少先队、共青团是学生的群众组织,应当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综合实践课程在必要而且得到团队许可的时候采用团队方式或与团队方式结合开展活动是可能的。

    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即:通过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养成态度情感以及其他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逐步从一个生物的、自然的和依赖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觉的和社会的人。实现这个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亲身的社会实践和直接的人与人的交往。所以,综合实践课程把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直接交往作为主题实践的基本途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和对社会规范的理解、适应和创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是伴随人成长一生的过程,但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结构、方向和素质都具有人生奠基的作用。它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的配合。没有突出社会化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它是使学校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的基本动力和方向,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将有利于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化,有利于统整和完善学校教育职能 ,克服教育功能偏失的情况;有助于促进课程之间的统合与吸纳,克服已有的学科割裂现象;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使全体学生有平等参与、交流和体验的机会;有利于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应用和实践性评价是一种最有效且真实的评价方式;有利于科教兴国与素质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日新月异,他们向学生提出了大量的挑战和课题,我们难 道不应当让他们亲身去感受这种生活吗?去理解这种生活的价值吗?综合实践课程把引导学生 走入现实的生活,思考当代的问题,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