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清醒 工作务实 全面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发布时间: 2007-10-15 来源: 发布者:yxh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北京市已于今年九月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此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涉及面之广、复杂度之高、挑战性之强、难度之大、责任之重、任务之巨,均是前所未有。北京市为了做好高中课程改革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从教委主任、进修学校校长到中教科长、中教研主任、教科所所长,从学校校长到普通教师,从教学、德育主管副校长到教学主任、德育主任,可以说覆盖面是十分广泛的,体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理念。

参加培训后,我区与会人员反馈出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高中课改没什么可做的,等着市区教委统一行动就行了;另外一种则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是又感到困惑和茫然,不知从何做起。对此,我们认为:市教委组织的培训更多侧重在高中课改理念的普及,而对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培训涉及较少,而基层学校最迫切需要的恰恰是实际操作的方法。此外,学校通过培训和考察等渠道了解到,先期进入课程改革省市的很多学校采用了增加课时或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等途径来应对新课程,这些也让学校感到困惑。此外,我区校长中还存在如认识尚未到位、观念有待转变、角色仍需调整等问题。为此,经过多次研究我们确立了海淀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原则:思想清醒、工作务实、方法具体、操作可行。我们认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要处理好与高三工作尤其是高考的关系、处理好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更新教育观念与继承优良传统的关系。

在前期的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建专业工作团队,加强对高中课改的学习研究

为了加强对高中课程改革的学习,研究切实可行、符合海淀实际的工作方法,海淀区组建了一支专业性强、工作能力突出的工作团队,由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科研部门以及一线学校管理者等各方面代表构成,经常不断地召开座谈会、工作会,学习、研究和讨论高中课程改革工作。

为及时了解国家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促进海淀区中学校长专业化素质的提高,2006年10月至12月,海淀区教委分三批组织选派了10位校长和1名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研副主任赴上海参加了教育部在华东师大组织的高中课程改革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海淀区的各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同实验区的校长交流了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问题和经验、听取了教育部和全国各实验省市高中课程改革专家的报告、考察了先期开展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部分学校的实际工作,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对高中新课程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对各实验省市的工作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学员学成回来以后,都成了海淀区专业工作团队的重要成员,为海淀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有序推进海淀区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海淀区教委成立了高中课改专项工作小组,分模块研究和推进专项工作,每个工作小组有一个牵头部门负责研究工作,相关部门负责协调工作,各样本校分别对应不同专题。成立了校本课程、校本研修、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程资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选课与人生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现代管理制度、课程网建设、高中课改下的德育工作等十个工作小组,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推进专项工作。

二、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吸收先进经验

海淀区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意广泛借鉴吸收课改实验区的先进经验,多次组织外出考察。我区的考察不是漫无目的的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去考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提前给考察人员布置作业,确保考察工作取得实效。

2007年4月19-21日,区教委组织相关人员到深圳中学,同深圳中学王铮校长进行了深入探讨,了解该校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观摩了学校的新学课改学校管理系统并参观了深中校园。2007年4月28-30日,区组织人员来到宁夏银川一中,与宁夏自治区教研室、银川市教科所和银川一中分别进行了深入对话,尤其是银川一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采用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7年6月12-14日,区教委组织了由30所学校、14位正校长共计60人组成的考察团再赴深圳,考察了深圳中学和深圳翠园中学,听取了两所学校的介绍。

之所以两赴深圳中学考察,是因为我们认为: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所有学校之中深圳中学是做得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所,理念也是最先进的。我们相信“求其上,得其中”,一定要让海淀的校长们知道最好的是什么样子,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尽管学校之间客观情况有差异,不可能所有学校都能达到深圳中学的高度,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最高的参照物,才能分步达到。而如果不知道最好的情况,满足于一般情况,就会导致工作水平的低下,正所谓“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我们坚决不允许海淀的学校采用低水平的工作方法。

三、针对校长的困惑,提出针对性强的工作建议

海淀区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注意从校长们的实际需求出发,着眼于解决校长们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对校长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解决了学校管理者的实际困难,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海淀教委给各位中学校长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学校要利用寒假期间召开研讨会的机会,围绕高中课程改革组织干部教师学习北京市课程改革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第二学期开学之初对各校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

海淀区的高中数量多,情况复杂,既有11所北京市级示范高中校,又有办学条件、办学层次相对落后的山后学校,同时还有一大批处于中间层面的学校。在推进高中课改的过程中,海淀教委坚持“让每一所学校都各具特色”的理念,不追求统一模式,而是坚持百花齐放,形成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局面。在工作中注意倾听基层学校的意见,经常召开有各层面学校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听取学校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困惑和问题,分别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针对学校准备高中课程改革的不同进度,海淀区提出了2007年3-9月学校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工作日程表,要求学校在2007年9月1日学校开学之前要完成以下工作:编制完成学校三年高中课程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学生手册;编制完成学生学分认定方案;编制完成研究性学习工作方案;.编制完成社区服务操作方案;编制完成社会实践操作方案;编制完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编制完成高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建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四、组织各种规模的交流会,推广先进经验

海淀区在推进高中课改的过程中经常召开各种规模的经验交流会,交内容包括外出考察时所看到的实验区学校先进工作经验、我区学校在推进高中课改过程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对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等,通过召开交流会,点出高中课改点点滴滴的有效做法,及时向全区中学通报,使我区中学的工作做到平稳有序,避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

2007年1月29日,人大附中利用学校第九届教科研年会的机会举办了“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研讨会,邀请到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刘月霞处长做关于高中课改的报告。海淀区教委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全区各中学校长到会听取报告。两位领导从学校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中课改的背景和宏观思想认识等角度为海淀区开展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了高质量的指导。

2007年3月6日7日,召开了海淀区中学教学工作会,会上邀请了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钟作慈主任和市教育考试院臧铁军副院长为海淀区校长做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大会报告。同时聘请了海淀区十二位中学校长、副校长作为高中课改的“培训者”,从各自学校为落实高中课改相关专题所做的工作出发,向与会各位校长做了高中课改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高中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教学管理的组织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培训内容切合学校实际,介绍的经验可操作性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受到了各学校的欢迎。

2007年5月18日,海淀区教委召开高中课改考察工作交流会,参加了4月份两次考察的同志在会上介绍了考察期间看到的实验区的有效做法,内容涉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分管理、校本课程、高中艺术课程开设等方面,为基层学校提供了解决实施新课程中相关问题的参考意见。

2007年7月3日,海淀区教委再次召开高中课改工作交流会,一零一中学、中关村中学、立新学校、矿院附中等学校校长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学校在做高中课程改革准备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基本经验,与全区中学进行了交流。其中一零一中学的高中课程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形成了12个文件的初稿,制定了学分管理方案,开发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关村中学已经形成了选课指导手册、学分认定方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社区服务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等文本。

五、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引进课堂观察

我们认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学校总体框架设计十分重要,管理制度变革是高中课改的核心内容,而学科教学是进入高中课改以后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下大力气抓好。现在所做的主要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而真正进入课程改革之后,课改的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上。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注意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注意学习外省市先进经验,引进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所大力倡导的课堂观察这一新的观课评课模式,在全区四所中学中进行试点,今后将进一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