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 努力促进学校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07-10-15 来源: 发布者:yxh
一、从校情出发,转变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
2005年在教育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宣武区委区政府将原北京市第138中学更名为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附属中学。其目的是通过分院与附中的合作办学,促进分院和分院附中两支队伍的建设,为宣武分院提供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同时提高分院附中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办学条件较差。在师资上,年轻老师比例近80%,大部分是中、初级职称教师,经验严重不足;生源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基本是全区中考排位靠后的学生,且学生差异较大;同时高中只有两个平行班,如何进行选修走班上课?等等。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困难很多,但核心问题还是观念问题。我们习惯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新课程,认为在高考“指挥棒”没变的情况下,进行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特别是对于我校这样的一般普通高中而言,新课程实施起来难度就更大。
经过参加培训,我们拓展了学校发展的视野。首先,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的现实情况。我校师资年轻,但知识功底扎实,精力旺盛,肯于学习,有创新精神和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同时学校这两年也开设了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生源少更便于小班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学校努力挖潜,将教师宿舍全部腾出形成十几间活动室,开辟成科技园等。
新课程推进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同时也是为教师观念转变、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班子结合新课程的要求进行了理性思考,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培养未来人才战略的角度上我们认识到,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从而形成我校的办学理念,即以“LI”为魂构建学校和谐文化理念。“和谐”是学校文化追求的境界与目标,“LI”是学校和谐文化的魂与根。(“LI” 的英文内涵:“L”――Love爱,“I”――Industrious勤奋的、勤劳的,Innovete创新、革新。“LI”的中文内涵:“礼”:礼貌、礼仪,“理”:理解、理想,“里”:内涵,素养,“励”:励志,励行。)
在管理与服务、教师与教学、学生与学习中,“LI”的理念逐步成为全体分院附中人的共识和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LI”的学校和谐文化构建,使全体师生在美的环境里求真、立善、创美,真正知“LI”,懂“LI”,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和谐发展。
新课程不仅仅是理念的更新,更有实在的内容和现实的困难,特别是师资经验不足、生源素质较差且数量较少等问题在实施新课程中如何解决,等等。面对困难,我们没有畏步不前,而是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其核心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开拓思路,挖掘资源。针对师资经验少的问题,我们一方面积极和分院教研中心合作寻求指导;另一方面探索和有类似情况学校的联合教研,如外语教研组和华夏女中外语教研组、化学组与四十三中联合开展教研活动等;第三,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针对生源数量少和生源素质较差的情况,我们通过将班级人数减少积极试验小班教学,同时将选修课程周课时缩短(新课程大部分学科每个模块每周四课时,一个学段完成,我们改为每周一课时,一学年完成),从而增加了学生的选修面,增大了选修课程的覆盖度,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根据高考需要和针对教委推荐必须选修的课程,学校动员师资提前准备,先行研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并形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二、制度建设推进学校发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成长
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只有理念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吃透新课程方案,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保障。在新课程实验的准备期间,我们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钟作慈主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凯老师、宣武区教委顾问万福老师以及市区各级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指导,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附属中学组织推进高中新课程设计方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与制度,具体如下:
表1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附属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相关制度建设
制 度 |
部门与机构 |
负 责 人 |
备 注 |
工作方案 |
领导小组 |
杨丽华 |
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与政策要求,落实北京市与宣武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种方案和指导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教师培训方案 |
工作小组 |
齐小兵 |
|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
工作小组 |
齐小兵 |
|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 |
工作小组 |
齐小兵 |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科研室、政教处 |
林瑶、田学民 |
|
学分认定方案 |
学分认定委员会 |
齐小兵 |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政教处、教务处 |
田学民、林瑶 |
|
学生选课指导意见 |
选课指导小组 |
林瑶 |
|
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 |
教务处、政教处 |
林瑶、田学民 |
|
教师研修方案 |
教学处 |
林瑶、欧阳亮 |
|
教师管理、评价方案 |
领导小组 |
杨丽华 |
|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 |
领导小组 |
周清芳、齐小兵 |
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归根结底关键是教师。针对教师的提高我们的措施是,除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市、区两级各类培训外,努力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研修是把科研、教研、培训整合到一起。“研”既包括科研,也包括教研;修即进修,抓培训。针对校本研修,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分层次校本研修计划(见下表)。在校本研修中,我们突出三个方面:科研抓课题,注重研以致用,服务教学,注重抓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短平快”的小课题;教研抓课堂,注重传递实践的经验,重视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备、讲、批、辅、改各个环节到考核都不应放松;进修抓面授,注重夯实理论功底和知识的系统,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进修,同时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对老师的培训。
表2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附属中学校本研修活动安排
受训人员 |
培训内容 |
培训形式 |
主要负责人 |
备注 |
行政班子 |
所有文件 |
讲座、研讨、自学 |
杨丽华 |
|
教研组长 |
所有文件与学科课程标准 |
讲座、研讨、自学 |
齐小兵 |
|
学科教师 |
课程文件,学科课程标准,学校配套相关制度 |
讲座、研讨、自学 |
林瑶 |
|
二线职员 |
有关文件精神,相关制度 |
讲座、研讨、自学 |
齐小兵 |
|
家长 |
有关文件精神 |
讲座 |
林瑶 |
我校还积极寻求与分院的合作,充分利用分院中学教研室和科研室的业务资源优势,弥补学校缺少学科带头人的困难。教研员每学年保证对我校教师集中视导一次,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都积极和教研员联系,教研员也尽力参加我校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教研室加大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有的教研员不仅指导教师上课还负责检查青年教师的教案和上示范课。此外,分院教研室还将我校作为区科研实践基地,同时指导我校的教研与科研,我们也将新课程工作作为学校科研项目立项,建立了校本课程开发课题。教研员也积极为我校教师的学习、培训创造机会,每学期都指导我校教师在全区做公开课或研究课。正是在分院的帮助下,我校教师理论与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一年多来,我校教师在全国、北京市、宣武区的各种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我校也正在成为“全员参与教研科研,全程进行科研探索,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宣武区示范性教研、科研实践基地。”
三、抓住课堂主渠道,积极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模块教学要求教师在规定学段内完成相应模块的教学,每个模块学完后,学生要达到合格标准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我校提出了课堂“四级管理”模式,即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处四级管理。四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职责是: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包括课程德育目标(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班主任的职责是:班级主要负责者,代表学校实施管理,建设班集体,营造良好班风,配合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年级组长的职责是:团结全体教师,引领年级发展,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年级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营造良好年级氛围,指导和协助班主任工作,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政教处的职责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的最高部门,除配合任课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外,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对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培养、指导和帮助,做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坚强后盾,具有对学生的最终处分权力。该模式强调课堂中教师是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负责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年级组长协调各方关系,政教处是保障和后盾。
良好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只有和谐的环境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提出课堂中贯彻“LI”的理念,即创建和谐课堂文化,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每节课都要使学生获得直接效果,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取得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经验与体验;同时关注学生获得长远发展的效益,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效益。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研员视导后的评价是:“分院附中没有一节乱堂,没有一节差课,只有一节中课,其他都是优良课。”
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机制,迎接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挑战
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选课制、学分管理等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针对新课程的要求,我们的尝试是:
1.研究与制订课程编排方案,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课程编排既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体现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同时组织力量根据市、区教委文件精神,编制学生选课手册,并制定学生选课程序。
2.要求教师首先自学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新课程精神,高一教师全员参加新课程的各项培训。同时要求教师按照实际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并研究改进。如要求教师针对学科做出整体教学安排,而不是照以往一样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求教师明确本学科必修模块学习的学段安排,选修模块的开设内容、顺序等;针对学段制定计划,新授、复习、检查的措施,针对主题进行课时教学设计等等。
3.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具有多元智能的特点,对学生做好学情分析。学校根据学生性格、兴趣爱好、已有知识基础等,对起始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以便于老师进行教学。
4.要求老师假期备好一个模块的课,包括划分单元主题,明确基本观点。特别是要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掌握学生教育的思想方法。
5.落实综合实践活动与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已有一定基础,下一步主要是总结、完善和提高。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打算充分利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由政教处和团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每个学年的课程计划,形成完善的课程制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一直开设,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进一步研究完善评价制度。通用技术课一方面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同时与我区第一职业学校和第二职业学校合作,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开好通用技术课。
6.学分认定采用学年学分制。学校成立了学分认定委员会,它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同时学分认定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7.加强和充实教务处力量,对教辅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保证所有人员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市里统一编制的管理软件。
年级� [ ����' �B' �课程,开设不少于25门,每周校内修习1.5课时,另外校外学生自主安排1.5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研究性学习需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研究前的知识准备,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课题的论证(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二是实践体验阶段,根据人文与科学等学科的不同特点过程可不相同;三是表达和交流阶段,包括:研究成果的表达(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鼓励学生持续关注一个课题,培养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高一年级选择1-2个课题,共6学分。
2.社会实践
高一年级安排7天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和2次参观、社会实践活动;高二年级安排7天的学农教育和2次参观、社会实践活动,高三年级安排1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3.社区服务
二中原有的义工实践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做人做事品质的有效载体。学校将进―步扩大社区服务范围,深化义工实践活动,形成“义工制度”。通过真情实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三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
4.校本特色课程
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学科特色课程,包括各种社团活动课程。如话剧社、学生电视台、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学科特长小组、金帆舞蹈团、管乐团、合唱团、围棋社、乒乓球、十字绣、剪纸等。每学期36学时,每学期2学分,每学年4学分。
尝试将理、化、生自主实验作为选修系列,学生完成6个自主实验和研究报告后,即可获得相应的校本选修1学分。
(六)课时安排
1.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
每周排2节体育课,无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加30分钟的体锻活动。体锻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努力满足学生的多种选择,以达到真正锻炼身体的效果。
2.我校安排了早读时间
一天之际在于晨,15分钟的时间对于快速记忆来说非常重要。让学生学会安排时间,尤其是零碎时间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困扰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早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朗读和速记。
3.一小时的课时安排
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实验课和专题研究尝试1小时的课时安排。少量学术性课程尝试每周有1节1小时的课时安排,以方便本学科特色课程的安排,如阅读、写作、实验、探究、专题研究等,其中语文开设《阅读》课程,数学开设《发现数学的美》,英语开设《英美文学欣赏》,物理、化学开设《科学探究与实验》。另外,1小时的课能够较为灵活地安排一次相对充分的检测与讲评时间。
(七)充分发挥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的作用,在新课程实施中做出更多有益的探索,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
“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二中发展的总目标。继承与创新是二中一贯的治学原则,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虽然目前新课程还没有正式实施,但我们必须在观念上、方法上有充足的准备。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去真心面对新课程,科学有序推进新课程,实事求是分析新课程,积极实践探索新课程,在改革的路上创造新的佳绩。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所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提升的美好景象。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附中
<前一篇: 思想清醒 工作务实 全面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后一篇: 认真谋划 精心组织 全面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