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工作调研总报告
发布时间: 2007-09-17 来源: 发布者:yxh
今年秋季,我省与广东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省区作为第一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今年秋季,我省与广东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省区作为第一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全省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学校104所,高一学生39634人(高中在校生总数102632人),教师约2800人(高中专任教师总数5608人)。为了解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工作情况,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专业支持,自今年9月13日~16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和启动工作进行调研之后,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各项目组先后对部分高中学校进行了一些零星调研,十一月中下旬,省课改办又先后派出11个调研组,在教育部调研组对海南中学、海南侨中、海口一中、文昌中学、文昌琼文中学等校调研的基础上,分三批对国兴中学、海师附中、农垦中学、海口长流中学、三亚一中、琼海嘉积中学、洋浦实验学校等7所高中新课程实验项目样本学校(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和《中国教育报》记者赵小雅女士参加海师附中和洋浦实验学校的调研),以及儋州、万宁、东方、五指山、澄迈、定安、屯昌、临高、陵水、保亭、琼中、昌江、白沙、乐东等市县的大部分高中学校进行了调研,同时,委托海口市、三亚市、文昌市、琼海市、农垦总局教育局对其所属高中学校进行调研,除农垦总局因故推迟开展调研之外,其他市县的调研工作均如期完成,调研覆盖全部市县的绝大部分高中学校。调研结束之后,省课改办安排了一天半时间分别听取各调研组和各市县的调研情况汇报,现将这次调研的情况总体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式
在每个市县和学校,调研组都要听取市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和启动工作情况汇报,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进行座谈或访谈,查阅课改文件资料,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分别进行座谈或访谈,开展问卷调查(集中调研时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68份),以分组调研为基础,调研组将调研情况进行交流、分析和汇总,向市县或学校进行调研反馈。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热情接待与支持配合,万宁、乐东等市县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县长参加了汇报会和反馈会。
二、基本情况
(一)课程实验管理工作机制的形成
各市县一般都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县长任组长(仅有保亭例外),有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由有关业务主管领导任组长、教研、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专家工作组和学科指导组,并在政策、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课程改革提供支持。各高中学校也相应成立了课改的组织领导机构。
儋州市邱宏民市长亲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该市把课改工作当作“普九”之后实现本市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又一次难得机遇,对课改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万宁市章华忠副市长全程参加了省课改领导小组组织的普通高中课改通识培训和赴福建南安课改考察,逢会必讲课改;乐东县韦忠清副县长对课改工作亲历亲为,把课改当作乐东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教育差距的难得机遇。他们的这些作为,都为课改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很多教育(教科)局长、校长充分履行课改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认识到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和工作方式,对课改工作都是亲历亲为,自觉充当课改的组织者、激励者、服务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了在课改中的领导作用。如海口市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全市都形成了重视高中课改的良好氛围,高中课改己成为各学校的“一把手”工程。
在调研中,我们再次感到学校校长在课改中的核心作用,再次体会到一个好校长带出一个好的学校团队(包括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批好教师)就可以办出一所好学校,这是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能够健康、平稳、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新课程大大压减了必修课的课时,而内容含量并没有减少。是增加课时,还是另外寻找突破口?国兴中学在科目周课时的安排上,曾经有过一些犹豫,陈力校长就此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并通过讨论形成了共识:既然是实验,就应当严格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下称《方案》),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应当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做文章。两个学段来,该校一直坚持按方案要求安排课时,除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三个科目外,其他科目模块均按每周4课时开课。从目前检测及调查的情况看,各模块的教学进度与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正是因为有一批象他们这样认识到位的校长,为很多学校高中课改开局良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级教研部门在课改实验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文件的起草、方案的编制、制度的修订和重建、培训的组织和辅导、课改的调研、评估和专业引领、教学的指导和评价,教研部门都成了各级课改领导小组的得力助手和参谋。如三亚市建立了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动态和出现的问题,交流各学校的经验与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指导作用。
(二)实验方案的制定
各高中学校都以《方案》为依据,参照省教育厅印发的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指导文件和《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手册》有关案例,制定了学校实验工作方案、课程编排方案和选课指导手册,制定和修订了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有的市县教育(教科)局也出台了有关指导文件。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方案时既注意了共性要求,也注意突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海师附中从今年五月底开始,在反复研究、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15个课改方案:包括实验工作方案;校本研训方案;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新课程宣传教育方案、宣传手册和宣传教育展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学生手册;课程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以及利用与管理方案、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和开发方案;课程设置与编排方案及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等等。
八所中学对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行全面的制度创新,从学校2004~2007年的发展规划,到学校工作的每个具体管理环节,均制定了一整套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管理规章,印行了两本精美的课改资料集《东方市八所中学管理制度汇编》、《东方市八所中学课程改革文件汇编》。
乐东县修订、完善和重建了《课改与研训校长责任制》、《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年级备课制度》、《教师培训进修制度》、《研训工作评比制度》、《新课改档案管理制度》等,用以规范和指导课改工作。
(三)对实验校的资源支持
各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实验校的资源支持尽了很大努力,各高中学校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调整布局(如定安县针对高中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合理的现状,采取合并等办法合理整合学校资源,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扩建校舍、充实实验设施、加强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扩充编制、招聘教师,等等。
三亚市十分重视高一教师的配备,各校不仅安排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任教高一,市一中等校还安排部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学科组长亲自任课,保证了课改的平稳启动。该校还充分利用有关社会资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创造条件,已与市图书馆达成协议,并积极与部队、旅游区、科研单位、社区、农场、农村等联系,开辟课改实验基地,同市内有关学校达成教师和其他教育资源交流共享的意向,与省外有关高校和名牌中学达成了“校校通”网络资源利用的意向。
儋州市2004年秋季在高中学校充实了60名本科毕业生;文昌市面向全国招聘了50位高素质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充实重点中学;万宁市招聘了近40名应届师范类本科生充实高中师资队伍;海南侨中面向全国招聘了80多名骨干教师,并单列课改经费20万元,由教学副校长审批开支,凡是全国性的课改会议,学校都要派人参加,所有费用均由学校报销。
海口一中提出凡是教师课改需要而又自行提出申请者,都可以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学校现已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70余台,为课改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嘉积中学和国科园实验学校各投资100多万元兴建多媒体室等等,以满足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铁路中学投入200万元改善教学设备条件;文昌中学为建设多功能报告厅和校园网投资500万元。
在课改经费投入方面,尽管财政困难,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仍然想方设法筹措最必需的课改经费,保证高中课改培训和前期准备工作等经费之需。如:三亚市财政对课改的投入达到62万元,并正投资1.2亿元加紧建设三亚高级中学,拟于明年秋季投入使用。乐东县投入课改经费120万元(其中财政30万元),并投入校舍、实验室、仪器设备资金1000多万元。
(四)对家长和社会的实验宣传活动及效果
在课改宣传方面,各市县和高中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和开家长会、挂条幅、出专栏等形式在所辖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各学校也普遍进行了入学教育。
乐东县课改领导小组印发了3000份《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来开展课改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万宁中学学生座谈会上,与会学生对新课程理念显示出高度的认同和渴求,表明课改宣传是深入人心的。
比较典型的是文昌市的做法,他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宣传高中课改,一是利用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市报刊《侨乡文昌》、《文昌教育》和《中学教研》等媒体,有组织有步骤地宣传新课程;二是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课改宣传工作,对自己所接触的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三是摆出新课改宣传的强大攻势,有机地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等张挂横幅、张贴标语,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四是利用书信的形式向与学校有较密切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宣传新课改;五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支持新课改;六是通过召开学生家长会议,印发有关课改材料,进行家访,设置电话热线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七是军训期间安排各班主任及有关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宣传;八是印发学校《课改简报》,利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站等进行宣传。由于宣传形式多样,力度大,普通高中课改在全市范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五)对教师和管理者的培训以及效果
各市县和学校按要求组织教师和管理者分别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几乎所有高中学校都进行了次数不等的校本研训。如农垦中学从2003年就已经开展校本培训,为进入课改作准备;进入新课程后,学校编制校刊《攻玉集》,让教师谈认识,谈困惑和问题,谈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教师展示自己的阵地。
又如澄迈中学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课程教师研讨活动,采取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法和心得;开展富有特色的周二教师论坛活动,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把经验、教训和困惑带到论坛上,与同行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展同科擂台赛,鼓励中青年教师展示个性化的教学,共享教学经验;选派优秀教师定期到外省跟班进修学习,开阔教师的视野,吸取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等。
嘉积中学在课改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研训方式:一是抓教师队伍全员强化培训;二是寻名校、寻名师,先后派200多名教师到清华附中、上海育才中学、华中师大附中等校考察学习,并派出30名教师到上述学校跟班学习;三是采用PDS方式培训教师,与国内外院校结伴和合作,共派出20多名教师出去深造;四是师徒结对式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五是课题研究式培训,让教师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培训和研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总的看来,各市县和学校都有健全的课改机构,基本的课改方案,多样的校本研训,广泛的社会宣传,课改起步基本上是平稳的,做到了形成共识,思想不乱,有序运行,秩序不乱。
三、初步经验、特色和亮点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虽然启动时间不长,但部分学校已经摸索出各自的初步经验,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亮点。
(一)初步的选课尝试
选择性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能否做到让学生自主选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是新课程实施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海南中学等校作为在选课指导方面探索最多的样本校,率先在选课方面进行了试运行。该校根据艺术课程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从高一第一学段推出了音乐科目的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4个模块和美术科目的美术鉴赏、绘画、工艺和书法4个模块来尝试选修课的试运行。任课老师的确定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即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以往教学情况确定,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可以申请开设某一模块,最后则根据学生选择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班按照以下五个步骤确定:1、拟任课老师对任教模块进行宣传;2、学生填报志愿;3、统计和调整志愿;4、反馈结果;5、试听后确定教学班。选课运行期间发生了以下可喜的变化:1、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明显增高;2、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积极应对和处理教材内容多与课时不够的矛盾
在调研中,高中学校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消极的办法是增加课时,但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方案》的要求。一批学校则采取了积极的办法,在这些学校中,国兴中学、洋浦实验学校、三亚一中等校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他们的共同做法是绝不增加课时,并表示,既然实验,就要严格遵循《方案》的要求,以科学的实验结果为《方案》、《课标》和《教材》的修订提供依据。
洋浦实验学校处理教材的办法是:引导教师吃透课标,整合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核心概念,使用教材时,详略得当,增删有据;用好配套练习;充分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国兴中学则探索出了一套“专题单元(或问题)教学法”,即打破教材顺序,以“专题单元(或问题)”整合教学内容,在规定的课时数内完成模块的教学,经过实验,教师们已经做到在文科的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
(三)将理科教学搬到实验室里去上
高中新课程理化生等科目大量增加了探究性实验,很多探究性实验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如果按照原来上实验课的模式来进行这些实验,时间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师附中等校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一是有选择地进行探究实验,但凡是让学生探究的,不走过场,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受到较扎实的科学探究训练;二是将理科教学干脆搬到实验室里去上,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实验时,随时进行演示和操作,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又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班和走班制的特点。
(四)“让新课程的亮点亮起来”
高中新课程分为八大领域,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和“技术”领域是两个新的领域,在“选修Ⅰ”和“选修Ⅱ”中,“选修Ⅱ”是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种课程即通常所说的“校本课程”,也是一类新的课程。这些新课程都是学校和教师过去不太熟悉的课程,因而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但因为这类课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果实施取得突破,又可以使难点变为“亮点”。在推进这类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在启动阶段就已开始初步呈现一定的特色: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方面,海南中学、国兴中学等30所学校是我省率先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学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先行者,他们大多在没有专业师资、没有专用实验室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条件资源,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被认为困难最大的一门课程,使我省通用技术课程成为首批实验区中开课学校比例最高的实验区。其中,国科园实验学校已开设了通用技术选修模块,120多名学生选修了“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学校为开课配备了一台专用的教练车;另有不少学生选修了“服装与设计”模块。陵水中学基于“没有技术教育内容的普通高中不可能是真正的现代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通用技术的开设,学校所办的第一期《通用技术学习简报》是调研组看到的第一份关于通用技术的专门课程简报,简报所载学生撰写的《通用技术学习的认识与体会》、《成长过程中的惊喜》、《保护动物、珍视生命的报告》、《筷子的使用及分析》、《实该学习通用技术之分析》、《通用技术的学习技巧》、《科学与技术的分析》、《学技术的益处分析》等文章充分显示出学校的重视、教师的投入和学生的关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海南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很有特色的,其中对社会实践活动中军训的管理评价与学分认定被认为是海口市最规范的。为了把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该校最早提出了“让新课程的亮点亮起来”的口号,他们在积累过去几年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得到了华东师大崔允?教授的登门指导,并为《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手册》提供了4个方案和案例。今年秋季进入新课程的高一年级20个班,共形成了232个课题组(有8个课题组是学生自主开展研究,9个课题是聘请校外指导教师,海南大学的周开利老师就参与了指导),学生人人参与其中,选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吴建东校长带头担任了两个课题组的指导老师,其他教师(包括其他年级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期中期,所有的课题组都已经完成了课题的选择、课题分析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学生在进行课题分析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订时,严格依照有关规范要求操作,很有“做学问”的派头。
洋浦实验学校今年秋季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就按每周2课时在高一年级全面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全年级4个班180多名学生,课题选题包括“网吧为什么对青少年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青少年迷恋网吧的原因与后果”、“网络语言对现时语言的影响”、“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对中学生的利与弊”、“洋浦的教育发展状况”、“海南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原因”、“汉字字体的演变及其历史文化价值”、“洋浦经济发展对沿海环境有什么影响?”“洋浦私彩对生活的影响”等有意义又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题35个,参与指导的教师达到27个(不限于高一年级教师)。
为了支持各学校开设两个新的领域的课程,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利用社会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网站”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要求各学校将所有这两个领域的课程实施方案、实施案例和评价等相关内容全部上传到网站上,既作为建构式评价的实证材料,也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时,除师生进行互动外,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基本同步的专业引领,使这两个领域的资源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
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海口一中开发的校本课程已系列化,开发的19门课程是从教师申报的60多个选题中精选出来的,如《种下一棵智慧树――趣味逻辑泛舟》、《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学》、《话说海口》、《彩蝶飞舞――海南生物资源蝴蝶研究》等课程都可以说是特色化课程。海口一中和洋浦实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最近得到了专程前往考察研究的国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项目组召集人吴刚平教授的充分肯定。
其他学校也都能结合实际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我省普通高中“走进”新课程的步伐是稳健的,一些工作是有创意的。
(五)变革中的课堂
课堂教学仍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方向,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课程改革推进的状态如何,一个重要的窗口就是要看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调研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进入新课程后的课堂教学已悄悄发生可喜的变化。首先,总体上看,教师讲授比过去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过去多了;教师设问少了,学生思考多了;教师主演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其次,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本质是交流,现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沟通多了,基本上营造了一个比较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第三,实验教师的教学注重加强课程与活动的联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课程的素材,大大拓宽了课程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些正是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悄然变化,这种变化虽然还是初步的,但却是实在可喜的。
文昌中学在课改中是一所比较活跃的学校,他们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了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有更多自我管理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活动天地和合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希望,让学生拥有创新的舞台;学会书写,学会演讲,学会乐器,学会唱歌,学会打球,学会电脑”的课改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注意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倡大胆质疑。如语文备课组的老师每教一单元之前都向学生做问卷调查,确定详讲课文和略讲课文,详讲课文师生共同探究,略讲课文则鼓励学生讲授,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场面。座谈会上学生们普遍欢迎新课程,对学习并不感到有压力,心情愉快。在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师生沟通方面,该校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洋浦实验学校朱涛老师对语文早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过去的语文早读是让学生背诵,现在则让学生活动,会唱歌的唱歌,会讲故事的讲故事,针对的是平时课堂发言不积极(有的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还探索实行小老师上课的形式,让学生自愿报名当小老师,开展注音、解词、活动等等都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能力,以便为改革课堂教学服务。
三亚一中在转变教学方式方面,要求教师实施优质教学:一是对学生要充满爱,要因材施教;二是以优化教学时间为抓手,倡导“1+1”教学模式――教师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在教学上体现“三动”――主动、互动、联动;三是建立生态课堂,力求在平衡中求发展,其核心是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关系的平衡……
从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在第十二周,儋州市那大中学分别组织了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教学内容与课时矛盾、学生评价、备课方式、教学方式等;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新教材的感受、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习的信心、对学分的认识等。从问卷中,我们高兴地看到,有70.3%的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上课,37%的教师利用网络等多种资源备课和上课,85.2%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与课时有矛盾,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解决。有89.5%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很有信心,63.5%的学生制定过学习计划,有26.6%的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中新课程实施后师生行为的变化。教师们说,教科书不再象过去一样,在课堂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家看到了新课程带来的新气象,学生不再厌学,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让老师为之惊叹,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充满活力,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六)变革中的师生关系
一部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始学会反思,学会重新认识自己及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会自我调整,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如三亚一中的教师进入新课程后,一是努力实现自身角色转换,不仅仅当知识的传授者,更努力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二是重新认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起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始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三是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努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注意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四是重新认识课堂,认为课程改革实验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宽松的、和谐的。在教学中,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关爱和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探索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把合作带进课堂,促进学生思考和合作创新;教师把成功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初步的评价改革尝试
在评价改革方面,部分学校已经按要求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如乐东中学的学分认定包括三个部分:在学生修习课时记录方面,课时达到85%为合格;在修习过程表现方面,采取自评、互评、师评三结合;在模块考试成绩方面,平时测验占30%,终结性考试占70%,总评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这样一种规定使学分认定细化到可以操作的水平。
(八)多种机制解决课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1.部分学校初步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
在高中新课程的准备阶段,各学校就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以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新课程实施后,各学校相继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是消极等待上级部门和专家指导解决,还是积极从容应对,自主解决,部分高中学校选择了后者,他们充分利用校本研训办法,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就基本上形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如国兴中学经过自主探究,探索出以专题单元(或问题)整合教学内容的方式,较成功地解决了教学内容过多的矛盾。
洋浦实验学校则通过校本研训,对教师反映课时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主要是对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广度把握不准;担心按课标把握深广度,最终在高考时会吃亏;未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凡是教材上涉及的内容,一定得教;对“配套练习”的使用不当;课前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不够。他们认为如果增加课时,势必压缩其它学科的课时,甚至不开设某些科目,这样最易受伤害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体、美等,从而造成学生在某些学习领域的缺失;如果增加课时,增大难度,必然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保持不利;而如果不增加课时,周末不补课,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创造了条件;不增加课时,又要保证教学质量,促使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培养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经过这样研究,他们最终决定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方案,确保每一模块的教学时间为36学时,如因放假等原因耽误的课时,利用星期六补齐,但决不允许超过36学时。
五指山市由教科局牵头,五指山中学、海南二中、农垦通什中学实行校际合作;国兴中学、师院附中和海口一中也建立了教研联动机制,实行资源共享,共同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2.集中研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为学校提供专业引领
对于课改中面临的有些问题,有的学校自身无力解决或自主机制解决不了,就需要提供专业引领。进入新课程之后,省课改各项目组先后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除了及时了解新课程启动情况外,还针对调研中发现和学校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场释疑解惑,使学校很多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和解决。此外,省课改办还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集中研训活动,比如今年11月11日,召开了所有高中学校教导主任参加的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和模块教学研讨会,请部分样本校交流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和模块教学初步经验,集中就课改调研中发现的各种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这次会议对于消除部分学校和教师的焦虑,稳定新课程教学秩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创办教研专业网站同步解决课改中的问题
由于我省多数市县高中教研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提供学校所需的专业引领,而省现有教研员人手少,任务重,不可能提供所有学校所需的现场指导,大规模的研训活动也不可能经常和及时举办,因此,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基本上同步的专业引领和支持就成为我省优先解决的一个问题。今年秋季以来,在省课改办领导的支持下,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利用社会资金及时建立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网站”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网站”,还相继建立了“师生成长博客网站”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网站”,师生的教学经验、体会和喜悦等都可以在网站上及时交流和分享,一批师生以至校长在这种互动中受到很大的激励,迅速成长起来。而问题、困惑等也可以通过互动和研讨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省内外专家可以提供专业引领,国家课改专家崔允?、顾建中、吴刚平、刘良华等都成为网上专业引领的志愿者,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网站”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同类网站,“师生成长博客网站”在中文博客网站中也进入前20名。
总的看来,我省高中新课程在研训中准备,又在研训中得到推进,课改的准备和推进都打上了深深的“研训”痕迹。
四、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我省各市县和学校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准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涌现出了一批表现突出的学校和区域,但就整体而言,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学校层面的,有的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有的可能还不只限于我省,其他实验区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1.实验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一是仍然存在教师漏训的情况。虽然省课改办组织了高一教师的全员培训,但由于这几年来我省高中规模不断扩张,不少学校都面临师资紧缺的局面,有的学校直到开学前后才物色到师资。有的学校则因为计划不周,参加了培训的教师却没有任教高一,没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又调整到高一任教。这些在开学前后才进入高一任教的教师没有参加相应的培训,有的学校也无力进行补训,从而造成漏训。
二是社会宣传不够深入人心。与家长和学生的座谈情况表明,学生、家长对新课程虽然有所了解,但有的了解还不充分,如某中学由于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地,到调研结束之时,尚未召开过一次家长会,虽然学校在校内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也印发了给家长的公开信,但家长对新课程了解的实际程度学校并不清楚。
三是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不足在我省高中学校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只是各校程度不同而己。相比之下,一些地处乡镇的高中学校则更显突出,如临高县新盈中学高一只有一个班,班额达到112人,凸显了该校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澄迈县的瑞溪中学和万宁市的大同中学等校不仅高一规模小,而且实施新课程的有些基本条件还不具备。即使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如果严格按照国家高中学校达标要求,校舍、实验室和师资也还存在一定差距,而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条件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不太具备,这都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问题。
四是实验教材到得较晚,部分科目的教材晚到半月至一月不等,影响了开学之初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的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将教材复印给学生使用。另一个问题是配套课程资源不足,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存在录音磁带、练习册、教参、挂图等不配套问题。
五是有的学校排课、选课方案尚未出台,有的对模块教学缺乏整体设计和统筹考虑,使教育教学工作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六是若干重要制度建设滞后,如评价改革办法不配套,学分认定与教育质量监测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不明确,师生和家长期待的高考方案也还没有出台等等,导致很多教师都表示心中没底。部分学校第一学段的模块教学已经结束,也进行了相应的测试,但尚未进行学分认定。
2.“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所有学校已经进入新课程,使用了新教材,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学校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多少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新课程认识模糊,学校工作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而是放在追求升学率上,有的学校还提出所谓“一手抓课改,一手抓质量”,把课改与质量对立起来。
二是有的学校缺乏依法治校的意识,《方案》的一些明确规定在学校层面没有很好落实,如并行科目过多(有的学校13个科目全部开设,学生感到很紧张)、以“教学内容过多、课时不够”为名增加语、数、英、理、化等学术性科目的课时,研究性学习课程尚无明确的开课时间,等等。有的学校对学生选课认识不足,准备只提供几个“拼盘”供学生选择。诸如此类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学校的培养规格,同时也会使新课程实验成果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是有的教师仍然习惯于“教教材”,尚未确立课程标准的权威地位,科学使用教材的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按新课程要求,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来使用、处理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但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对教材只有全取,没有割舍和详略的处理,当遇到教材习题、教辅资料中有难题或担心知识不系统、应付不了高考时,有的教师都采取了增加教学内容、拔高难度的做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3.实验准备工作和启动工作均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总体看来,样本学校比其他学校准备工作更加充分,启动实施情况也更好。部分非样本学校虽然编制了各种课改方案,但模仿样本校的多,在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上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4.各学校师生普遍反映有的教材例题简单、习题过难,例题弄懂后不会做题,且习题还是原来教材照搬过来,教材本身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打着课改招牌的高中教辅资料也普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此外,教材价格过贵,高一学生一学期教材费从200多元到400元左右不等,比高二学生的教材要贵得多,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
5.个别学校和教师存在焦虑、抱怨、观望、消极等待的情绪,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够。有的重点中学的教师对课改也持怀疑态度,担心他们的学生成为课程改革的实验品和牺牲品。
五、几点建议
面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这样一场大的变革,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正常的,现在的关键不是有不有问题,或者问题是否严重,而是在产生和发现问题后如何应对,能否正确对待和及时研究解决。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都能够正视问题,对已经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正在研究解决之中,这种态度是积极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针对高中课改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教育(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培训。高中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正确的观念指导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实践。因此,新课程培训的优劣和观念转变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因此需要将培训工作贯穿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要通过培训既解决观念更新问题,也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尽快消除部分教育(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新课程的疑虑,切实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从观望者变成新课程的生力军。
要进一步加强校本研训,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建立有效的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之路。尽快推动分片建立区域性高中课改协作组,形成区域性教研联动机制。针对课改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修,针对教师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课程内容的专门培训(如部分选修模块教材的培训、通用技术课教学内容的培训等)。进一步研究网络在教研技术支持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大和同步互动的作用,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特别要强调的是,校长身处课改一线,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有责任和义务充分挖掘和发挥教职工的集体智慧,组织研究和解决课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及时报告和反映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2.进一步加大对新课程的宣传力度。当前尤其要注意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赢得他们对新课程的支持,避免教育部门唱独角戏,以创造良好的新课程实施氛围;要继续深入做好对家长和学生的新课程宣传活动,消除他们对新课程的疑虑,使他们成为新课程的支持者和主动配合者。通过宣传和专题培训,使教育外部的人更多的了解新课程,使教育内部的人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预期成效。
3.以研究为基础全面突破新课程的难点,将难点转化为亮点。当前,在课程开设方面要下大力气抓好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教学实施方面要提升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和水平,不要降标,也不要提标;要围绕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既要继续重视和发挥教材这一特殊资源的作用,又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确保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模块的教学任务;要突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把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科学结合,有效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要重点抓好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认定工作,形成新型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在学生管理方面要积极探索教学班与行政班相结合、他人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形式,在保证学生自主选课的前提下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高中项目研究,加大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力度,努力培养和不断壮大科学实施新课程的队伍,要防止和杜绝课程实施中从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
4.进一步抓好样本校和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样本校在课改中的先行实验和探路作用,充分发掘他们的各种成功案例为新课程实施服务,同时要在重点中学中狠抓课改示范点的建设,通过他们的积极实践扩大课改的正面宣传效果。要通过样本校机制,加强学校、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行课程资源和研究成果共享。
5.进一步研究教材选用的合适层次。随着学校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要逐步扩大学校在教材选用方面的发言权,最终实现学校自主选用。在师生还离不开教辅资料的背景下,对教辅资料要在组织审查的基础上推荐学校和师生选用,防止学校和师生误用。
6.加强课程改革保障机制建设。要充分整合教育系统基、督、财、训、研等方面的力量,加大依法实施新课程的督导和保障力度,依法开课,依法督课,依法保障新课程的实施,杜绝随意减少学习领域、科目或增减课时、随意拔高难度或降低要求、随意占用学生闲暇时间补课、搞奥赛训练和有偿家教等行为。要尽快建立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标准,切实履行政府在课程改革中应尽的职责,保障课程改革的基本经费和基本资源需求,努力探索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制度重建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包括选课指导制度、教学班管理制度、校本研训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包括与学生发展和切身利益相关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教师考核办法、职称评审办法,与学校切身利益相关的学校督导评估办法等,要通过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努力提高学校、师生参与和搞好评价工作的积极性)、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制度等等,学分认定与教育质量监控或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要尽快明确,高考的思路和高考、高招具体方案要尽快出台。要切实保障新课程实施者的权益,让坚定的新课程实施者不仅实际受益,而且也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中率先受益,从正面强化课改工作。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研经费投入,尽快解除教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如自筹工资等),为课改专业支持提供人力保障。
由于调研时间短,加上笔者水平有限,上述报告难免以偏概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有关市县、学校和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二○○四年十二月
作者:陈夫义
作者单位:海南教育研究培训院
<前一篇: 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基本思路 <后一篇: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体系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