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课堂提问 助思维进阶

发布时间: 2023-09-15 14:28:55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应致力于做好课堂教学,努力打造具有数学思维的课堂,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针对性的、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教师于课前精心设计和策划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积极探索、不断质疑、主动探究的氛围中呈现出来,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性,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推进和提升教学,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一)问题类型单一,缺乏系统结构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它被用于各教学环节之中。成为联系学生思维活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乏还存在着封闭性和低认知水平的问题,较少有发散性、探索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主观意识上对课堂提问这件事不是很重视,或者对于课堂提问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即只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能给予回答就可以了,但对于提问的类型却不深加考虑,经常呈现的是“一问一答”式、“齐答”式,更有甚者是“自问自答”式;从提问的数量上来看,经常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授,虽然其间有不间断的提问,但提出的问题碎片化,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学生忙于应付“是吗”“对吗”这类思考含量很低类型的问题,无法在宏观上对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这节课在教学35-8时,教师会问:“谁会计算这道题?”有同学举手,并顺利等说出了答案。然后,教师会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让学他们过拆分小棒来辅助进行计算。这时,班级中会出现两类学生,一类会利用小棒进行拆分计算,另一类则是满脸写满困惑的孩子,他们不知道小棒的作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使用小棒,更不知道如何使用小棒来进行计算。几分钟之后,教师开始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会随时提问:“对吗”“是这样的吗”等封闭性问题,学生的回答也仅限于“对”“是的”这样封闭式的答案。而从一开始就没有跟上思维的孩子,只能一直在课堂上充当观众的角色,应和着老师而已。

(二)提问语言欠缺严谨,提问方式随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还存在着教师课堂提问随意化、课前没有做好问题设计的现象。部分教师不能提前针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进行问题设计,所提问题都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应随机产生的,提问方式也较随意,通常选择直接发问,很少有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追问,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二年级上学期《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用课件呈现精美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同学们可以从图上发现什么?”二年级的学生会踊跃发言,有的说看到了小鸟,有的说看到了大树,还有的说看到了白云......好几分钟过去了,学生意犹未尽,却没有一个学生说到跟本节课相关的“几个几”的内容(比如,小鸡33只地站在一起,兔子22只地排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丝毫没有进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提问太随意化,所提问题目标不明确,也没有事先预想出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同时也反映出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够。当一两个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情境,避免后续出现所有学生的回答都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尴尬局面。

二、有效课堂提问助力思维提升

(一)明确提问目的,丰富问题类型

确定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有效提问的前提。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确定课堂提问目的的主要依据应是教学目的。数学教学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外在的发展,即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的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内在的发展,使其认识力有所提高,主要包括对问题独有的思维方式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辨析力、鉴赏力、判断力、预见力等等。

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借一当十”的算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10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因此,当学生用小棒进行辅助计算时,教师可以采用“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你是怎么解决这道题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帮助学生进行算理的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层递式提问”——为什么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小棒表示什么呢?当一捆小棒拆完之后,它又表示什么呢……通过这种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提问让学生体会“一个十”和“十个一”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当全班同学都已经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探究式”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看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还能想出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提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再次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再一次深化。若学生汇报可以采用计数器解决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顺势通过“迂回式提问”再次强调和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进而总结出遇到这种“不够减”的情况时我们就需要把一个十变成十个一,这个过程就叫“借一当十”。

(二)优化提问方式,促进有效生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潜能,并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和反思矫正能力。

正如前面所列举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个案例,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可以进一步追问,使学生的回答更严谨,且更趋向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当学生说我从图上看到了小鸡时,教师可以追问:“那你能具体说说图片中的小鸡是怎么排列的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小鸡是33只地站在一起,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后教师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提问:“谁能仿照他刚才那样的语句再说说你还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目光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看到的零散、无序的事物上,而是在头脑中进行分析和思考,将符合要求的内容提取出来再用语言表达。接下来,教师可进一步提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有什么发现吗?你想说点什么?”这就让学生将目光从图片中的具体实物聚焦到数学的抽象概念上。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回答:“我发现图片上都是成组摆放的,每组物品的数量同样多。”在这个过程中,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从单一、零散走向整体和结构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会为后续学习“几个几”以及“用乘法列式”做好了很好的铺垫与准备。

结语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持续的有意义的学习。”正是有这样的共识,身为教师的我们才会在平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关课堂提问的内容,不断尝试种类丰富、实用高效的课堂提问形式。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己默默耕耘的三尺讲台上,借课堂提问之力,助思维进阶发展。

(郑旋 朝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