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读教学语篇,发挥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发布时间: 2023-05-15 11:08:05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20224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全面迈入核心素养时代。2022版课标研制了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为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学载体。目标清晰、主线突出、内容充实、活动合理的阅读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保障和落实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设计还存在一些制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常见问题,其中,教师研读教材不深入、不系统的问题尤为突出。教师过多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策略训练,对语篇的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本特点和内涵价值等缺乏透彻的理解和分析。[2]因此,在2022版课标的视角下重新审视语篇的功能和价值,把握不同类型语篇的结构特征,并开展有效的教学语篇研读,是改进和优化阅读理解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当务之急。

 

一、结合新课标要求,重新审视语篇的功能和价值

      1.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

在英语教学领域,语篇是教师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包括口语、书面语,或图形、图表等多模态形式的材料,也称为教学文本或教学语篇。2022版课标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3]语篇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4]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相对真实且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因此,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5]

2.关注语篇知识的新要求

2022版课标在语言知识部分增加了语篇知识维度,明确语篇知识是有关语篇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篇达到交际目的的知识。在英语课程的三级内容中,一级、二级和三级都有明确的语篇知识内容要求。这些要求重在引导学生识别与理解语篇中各要素的关系,认识到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3.重视语篇教学的结构化

2022版课标指出,教师要开展整体性和结构化的教学设计。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参与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为一体的、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学习活动,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建构语篇的知识结构,整合性地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不断加深对语篇内涵的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体现正确的价值观。

 

二、准确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挖掘语篇育人价值

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开展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语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如对话、访谈、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歌曲、歌谣、韵文等;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图示、网页、广告等。语篇类型也可分为口语与书面语等形式,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6]学生要明确语篇是通过何种组织形式(如结构和衔接手段)成为结构严谨、意义连贯的语言整体的;了解不同文体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语篇结构特征、语言特点等;学习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理解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如主次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等;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

语篇一般都会通过特定的语篇类型来呈现其主题和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建立文体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7]根据图式理论,文体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题材和问题结构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大意及各个部分之间意义的关联,语言图式是指关于文章的词汇、语法、句法和修订等方面的知识。[8]

 

三、有效开展语篇研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语篇研读是读者对语篇的意义与形式进行深层加工和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开展语篇研读,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进而,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与未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依据。

每个教学语篇的文体不同、意义不同、语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研读文本来把握教学核心内容。根据2022版课标的建议,教师进行语篇解读时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分析和阐释语篇的育人价值。

具体而言,What指的是“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目前,很多教师所做的语篇研读都比较宏观,缺乏对文本各组成部分的简述和其内在逻辑的呈现,还有部分教师会把对学生和教师情况的描述也混淆其中。

Why指的是“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或特定的交际目的是什么”,即语篇的深层含义,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等,这是目前教师进行语篇研读时普遍比较薄弱的部分。很多教师会在这个部分叙述语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价值,而不是基于语篇本身来提炼和推断语篇所传递的理念。

How指的是“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如果有图片和表格,其传递何种意义和发挥何种功能。目前,教师一般都会在语言和结构层面进行研读,但是很少关注和探讨其与文章主题意义的关联。

下面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7 JourneysLesson 19 The Silk Road的语篇为例,分析说明开展阅读教学语篇研读的思路和方法。

1.主题和内容角度(What

根据语篇的文体结构特征确定内容的概述和要点。本文的文体是一篇游记,属于记叙文。根据记叙文的语篇特征,内容概述和要点应围绕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进行提取、梳理和凝练,需要交代游记的主要人物、时间和路线,以及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基于此,本文的主题和内容解读如下:

这是一篇文化游记,小作者记录了全家从兰州自东向西到敦煌的古丝绸之路旅行。全家游览了武威、嘉峪关、玉门关、敦煌四大城市,通过描述古丝绸之路的长度、途经地和基本用途,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别介绍了四个城市在古丝绸之路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现今的风貌,并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

基于对主题和内容的研读,教师要思考如何设计活动、进行提问,激发学生获取、梳理和整合与主题紧密关联的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形成基于语篇的语言与文化知识的结构化新知,为进一步内化和应用结构化知识并实现语篇层面的连贯表达奠定基础。

2.意义的角度(Why

通过聚焦语篇的主题、语境、内容和语言来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本文的主题是“古丝绸之路的现代之旅”,反映了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品评;语境是作者旅行之后的回顾和思考,旨在分享个人体验和感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是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者谈古论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语言突出描写了作者父亲对古丝绸之路的痴迷,古丝绸之路沿途重要城市的概况、位置、功能,折射了古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价值。基于此,本文传递的意义解读如下:

作者通过介绍古城武威在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地位、嘉峪关和玉门关的重要军事和经济价值、敦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魅力,引发读者对古丝绸之路所发挥过的巨大作用的思考,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主题意义的研读,教师要关注、引导学生在理解语篇大意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语篇来分析、推断、论证和评价语篇传递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从而围绕主题形成个性化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为在新的真实情境中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提出并论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为理性表达正确价值观、情感态度及作出行为选择奠定基础。

3.文体和语言角度(How

围绕文体特征、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如图片和表格等)梳理语篇中值得学习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它们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分析这些语言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基于此,本文的文体和语言解读如下:

语篇是典型的游记风格,结构规范、完整。全文共六段,首段介绍古丝绸之路的基本信息。2~4段按照一家人游览的顺序分别介绍四个重要城市,作者用start at, the next stop, after that, finally等连接词表明路线的变化,并用an important city, on the edge of the desert, a busy city, a city that many business people travel through, the only connectiona city with long history and great art work等词汇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交替变换使用来描述城市的古今地位和作用。尾段描写了作者对此次旅行意义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次“观光之旅”,还是一次“历史和文化之旅”。

基于对文体和语言的研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文体特征、语义连贯和信息组织方式,同时探寻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语言特点,从而为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实现结构性表达提供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教师的语篇研读水平会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实效,但对文本的解读并非越深越好。语篇研读不是无限制的,一定要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学习预期等相适应。解读分析不是最终目的,把研读出来的内容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转化为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引领他们通过感知、吸收、内化、迁移等不断加深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根据上述语篇研读的结果,教师即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反复互动的过程中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形成基于语篇的结构化新知。

 

参考文献:

[1][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洋.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过程[J].英语教师,201911):87-91+113.

[4][5]王蔷,钱小芳,周敏.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40-47+92.

[6]王蔷.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J].英语学习,20224):18-33.

[8]裴光刚.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30-32.

 

 

(英语教研室主任  蒋京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