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新课标”,构建儿童的课堂

发布时间: 2023-03-13 10:14:58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从在活动区游戏进入到小学的课堂学习,在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要求会产生紧张感、会出现不适应,他们能否顺利地从“幼儿”转换到“小学生”,这对儿童学习兴趣、生活习惯、个性养成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要求,对接“新课标”核心素养统领的理念,构建适合儿童的课堂,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实现幼小科学衔接

一、牵着儿童的手走进课堂

构建儿童的课堂,教师要注重从成人视角到儿童立场。教师要清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突出体现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价值,教师要从严格的管理者到特别的同伴。教师应牵着儿童的手走进课堂,以陪伴者、支持者的角色,用温和的、有吸引力的方式帮助儿童培养起对新老师、新同伴的信任感,建立相互间的情感联结,给予儿童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以鼓舞者、引领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关怀和激励每一位儿童,使用儿童化语言与他们沟通与交流,留心部分交往不畅的儿童,摒弃习惯性地监视、催促、控制与评价,进而给予入学新生最大的包容与最有效的支持,最大程度上消除入学新生的不安全感。教师更要以发现者和学习者的角色与儿童同在课堂、走进活动,在与儿童一起学习、思考和探究中认真观察和倾听,关注儿童怎样思考,并且向儿童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努力成为儿童期待的老师的样子,做到“上课有趣有方法、多给儿童机会、对儿童有耐心、情绪稳定、宽严适度”,帮助他们从过往的“儿童”角色逐步转换成全新的“学生”角色。

二、让课堂滋养儿童身心成长

构建儿童的课堂,就要让课堂融入儿童的世界。课堂就是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场所,教师要采取多元策略使“学习环境适应困难”这一在入学新生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得以破解,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课堂既是时空概念,包含着组织形式、资源环境与班级氛围等内容,也是关系概念,指向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的整体构型。因此,儿童的课堂应顺应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儿童有一个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空间。在物质环境上,教师应让环境“活”起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环境创设,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精神环境上,教师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儿童站于同等高度,归还学生活动主权,给予学生充分尊重,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友好的生生关系,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活动,增加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创设包容与互助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帮助儿童快融入集体、融入课堂。

三、让儿童以儿童的方式学习

构建儿童的课堂,就要让课堂教学贴近儿童生活,帮助儿童学会用知识性学习和社会性成长这“两条腿”走路。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从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中,力求体现学习方式的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体验,落点不在于获取常量知识,而是要于体验活动中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塑造价值、提高能力,为之后的学习生涯奠基。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以学科融合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认识。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将相关学科和学生经验进行整合,将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用与生活有关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发现知识或者重现已有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开拓视野、丰富经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与思考或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依据时间设置,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统整,促进儿童的学习从静的被动状态回归动的主动状态。另一方面,打破学科壁垒,对同类知识点进行整合,寻找共同主题,让儿童得到全方位知识浸润。

在教学方式上,应注重提高游戏化水平,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方法有效衔接,减少儿童在学习方式上的不适应。让儿童在过程中获得游戏性体验,表现出趣味性,体现出自主性、合作性,体验到成功感,对课堂学习充满期待。同时,教学游戏化也强调要在有教师指导的条件下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游戏,使教学过程适应刚步入一年级的儿童的身心特点 ,使学习过程与儿童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既要让游戏变成快乐的学习,又要让学习成为求知的游戏

总之,课堂的衔接是幼小衔接最核心的衔接。教师要把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衔接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处,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教师要主动衔接,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从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到不断从儿童立场去创造条件,让课程教学实施“衔”之有序,“接”之有法,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让儿童在课堂不断生长。

(基教研中心王建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