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学习的‘挑战性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索暨育人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 2025-03-28 20:54:05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杨德军讲话_20250328175236.jpg 

副院长杨德军讲话

钟灵_20250328175218.jpg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钟灵致辞

 

326日,基教研中心小初高三个学段各学科教研员走进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共同举办题为“基于协同学习的挑战性问题设计的策略探索——暨育人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教学研讨会,立足以挑战性问题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副院长杨德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钟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马健生、京津冀联盟校的领导及教师代表参加大会,此次活动还有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等省市近3万人线上观摩。

教研员们观摩了24节研究课,课后从挑战性问题设计的视角与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挑战性问题设计,在挑战学生知识结构、挑战学生思维、挑战学生认知的策略方法上深入探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钟灵为本次活动致辞,课堂教学改革要以目标为引领,回归育人初心;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真正深度的发生,让学生学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工程师一样设计,要让课堂充满思想的碰撞和成长的活力;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协同为路径来构建育人共同体,需要学校、教研部门和区域,甚至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钟灵院长感谢我院基教研中心在丰台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十八中学校长李金栋结合学校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做了题为“协同·对话·倾听·共生:以挑战性问题为驱动迈向学习共同体2.0时代”的专题汇报。李校长对十八中教育集团的课堂改革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集团通过“九结合九推进”的课改路径完成了2016年以来八年的学习共同体1.0时代,现在,随着新时代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以及学校学习共同体课堂变革深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学校进一步确立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即全面推进学习发生的三要素:挑战性问题、基于学科本质、相互倾听,以挑战性问题为突破口,驱动迈向学习共同体2.0时代,要再用一个八年的时间完成共同体2.0时代的目标,李校长还对集团初步探索出来的挑战性问题设计的思路、原则及实施策略进行了分享。

马健生教授就“如何设计挑战性问题”这一议题展开了微讲座。马教授认为设计挑战性问题要明确主题和核心概念,再结合现实和规律进一步提出具体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可将不同类型问题进行转换。

基教研中心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刘媛和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王薇老师代表教研员对十八中课堂展示活动进行了点评。刘媛老师认为米老师的课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建构,学生实现了从掌握知识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飞跃。思想政治学科的挑战性问题设计应当是锚定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理论,联系现实生活。王薇老师认为,挑战性问题应是符合学生需求的问题,是具备促进学生学习功能的问题,是能够引导学生素养发展的问题。

杨德军指出,育人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特别关注的围绕教师教学实际工作的重要课题,通过引领研究的主导性,发挥教研机构的引导作用,帮助学校和教师充分把握课堂教学要素和实践模式的关系并进行深度结合,促进课堂教学实现知识的融合、知与行的融合、人与学习方式的融合。教研指导要与教育改革的前沿要求相结合,与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各学校的实际相结合,北京市的全域教研工作会不断深化主题化的教学研究,让主题化研究持续扎根,让研究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精准结合,让教研员和老师们一起面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一起解决问题。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如何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沃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会不断前行。

 

 

(图文提供:杨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