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系列研讨活动(一)
发布时间: 2021-04-23 21:56:02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2021年4月22日,根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组的统一部署,为探索高中新课程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路径,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基于高中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系列研讨活动(一)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顺利举行。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化学组的黄素兰、王红轩两位老师的两节现场课。黄素兰老师授课内容是《探索处理含铬废水的方法》,老师先请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处理污水的总体方法有哪些,打开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随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资料,罗列、比较、筛选方法,突出沉淀转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深入研究电解法除铬,增强学生运用规律与原理对反应进行调控的能力;老师巧妙引导学生借助物理学科公式,探寻调控反应的角度与方法。在理论设计和实验求证过程中,在化学、物理两学科的融合中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建构出处理污水的思维模型。
王红轩老师的授课内容是《揭秘葡萄酒的酿制工艺—探索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方法》,老师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反应,建立认识、应用、调控反应的逻辑关系。随后,学生在问题链引导下设计并汇报酿酒方案、提炼调控化学反应的因素;通过学生汇报与教师追问,学生自发打破化学与生物的学科壁垒,主动建立两学科的关联,丰富了对调控因素的认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对理论设计与私人酿制的差异,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方法;激励学生创新、发明新仪器、新设备,将私人酿制升级到工业生产,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体会跨学科解决问题的价值。
两节现场课后,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潘忠泉副校长讲话。首先,感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对学校的信任,感谢专家对教师的精心指导。潘副校长从历史的角度看化学,从哲学的角度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活动展示了强大的学科融合的引领作用,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化学与物理、生物、哲学的融合,感受到教师对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由简单到复杂,由孤立到系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从教师的课堂中,感受到教师进阶式引领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
活动的第二项内容是来自东城区三位化学教师的说课,每一节说课都体现了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教学实施过程。
九十六中的于丽娜老师的《设计一座硫酸厂》教学,以化工生产中“建造一座硫酸厂” 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采取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化学、地理、物理、经济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解决建造硫酸工厂需要考虑的原料、设备、反应条件和厂址选择等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模拟建厂,最终播放真实硫酸工厂视频,增强了学生设计的成就感,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多学科融合的社会价值。
十一中的秦亚平老师的《乙烯》教学,通过分析香蕉成熟问题,学习乙烯的结构与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在分析加成反应本质的环节,设计中出“体会过程-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设计分析水果保鲜方案,提升利用化学原理、生物原理、物理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从真实问题到聚焦物质、聚焦变化、控制条件、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使学生体会多学科、多手段融合对于认识物质、认识反应、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六十五中杨晓白老师的《简易水果电池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了三条主线:活动主线(问题及任务驱动)、认知主线(变量控制思想方法的外显)、能力主线(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重点突出了对影响柠檬电池工作电流的因素和规律分析,结合物理学科知识提出猜想、假设,运用变量控制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学设计突出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教材联系科技前沿,在教学中实现回归问题本源,促进多学科的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两节现场课和三节说课结束后,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化学教研室黄冬芳主任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点评:由中国古代智慧结晶《天工开物》引入,从民间小作坊到大规模生产的角度,感受到基础学科教学中揭示学科本质的作用和价值;从初、高中对接的角度,提出加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跨学科综合进阶发展的角度,提出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真实问题解决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对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待。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化学教研室教研员、课题负责人李伏刚老师就课题的研究、学生的素养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做出点评。李老师指出,这次研讨活动是一次开拓性的活动,每节现场课与说课都是围绕某一个化学的核心主题展开,在展示活动中突出了具体的知识融合角度,思维融合角度,解决问题的融合角度,突出了教师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李老师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对实际问题做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创新;每一节研究课和说课都凝聚着课题组团队的智慧,教师后期应积极撰写论文,进一步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李老师期望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继续开展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本次活动已圆满完成,每一位做课教师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对教学的感悟和精进教学的动力,还有深深的感动与感谢。在备课过程中,李伏刚老师和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贾同改老师对每一节课都给予的很大的帮助与支持。腾讯会议指导、到校指导,每一次汇报与倾听,每一个质疑与建议,每一个困惑和指点迷津,做课教师在与专家们的交流中,不断反思、梳理、改进、创新,为本次活动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衷心感谢李伏刚老师、贾同改老师的高位引领和精确指导,感谢每一位做课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感谢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期待下次活动更精彩。
文案:薛成俊
摄像摄影:杜福良,崔琦璋
<前一篇: 2021年统编历史教科书中的党史全国教研会 <后一篇: 中小学音乐教研室召开“北京市中小学生音乐能力评价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