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域课改的实践样本
发布时间: 2015-03-19 11:12:49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5/03/19 发布者:ym
——浙江省嘉善县干窑中学课改工作掠影
“这里,就是我们想要的课堂。我们这次来收获很大!回去后,我们还要组织所有的教师,分期分批来学习来取经!”在浙江省嘉善县干窑中学,笔者见到了一位到干窑中学学习取经的校长,正满心感谢地向沈建国校长道别……
这所县城的农村中学,吃下“定心丸”,顶住各种压力,全员参与抓课改,环环相扣,稳扎稳打,只利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便使学校的课堂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经验名扬四方!
“一单五环”导向模式——生为本以学定教
面对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课改,干窑中学响应号召,迎头赶上,但以沈建国校长为首的干窑人认为,教育改革,动起来才是硬道理。怀疑、犹豫、坐而论道是无法进入改革状态的。但“动”也有前提,盲动、伪动、以追风而“秀”动,都不是改革所需的行动。
于是,他决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他先后赴绍兴县实验中学和安吉昆铜中学了解感悟“20+X”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三步六查、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他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的体悟,也为干窑中学课堂教学的转型埋下了种子。2013年,沈建国正式在全校提出“一体两翼”深入推进课堂转型的理念,“一体”即“一单五环”生本导向课堂模式,“两翼”即“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力提升”,通过两翼振翅,托起主体高飞。该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反应,课改大幕徐徐拉开!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以及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论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原理,“一单五环”生本导向课堂模式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重要变量进行优化整合,并通过建立导学型课堂作为承载其整个操作体系包括教学程序、实现条件、评价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平台,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所谓的“一单”,是指导学任务单,它包含了“学标呈现、温馨告示、预习自评、课堂任务”,分类细化了学生的学习任务,紧扣学习心理学原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之更科学有效。
所谓“五环”,是指教学过程中“习、议、展、导、思”五个环节,也即“自习生疑、评议释疑、互展解疑、主导结疑、反思升疑”。其实质就是从学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根据导学任务单先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生疑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在干窑中学,“一单五环”教学模式被称之为导向模式。“导向”二字,不仅在教学观念上充分遵循了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尤其彰显了干窑中学“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理念。
校本研训——教师队伍 高位发展
“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能够打造出一所品牌学校”。干窑中学课堂成功转型的背后,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据了解,为实现教师“一翼”的振翅高飞,干窑中学以校本研训为主要载体,形成教师专业培训机制,帮助教师更新理念,快速适应课堂教学方式和流程的转变。
一、以行动研究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活动;二、对各年级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并进行随机推门听课,做到细查严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听评课活动:如交流研讨课,课堂教学达标课等;四、组织开展任务单“三备一审”制度,开展任务单设计和研讨活动,严格把控任务单质量;五、深入实际,调查了解高效课堂运行过程中老师们的实际需要和问题,并为其出谋划策,制订解决方案。
为推进高效课堂提供思想和师资保障,干窑中学不断加强教师的各种培训活动。其中包括“派出学习培训”、“举办专题培训”、“教学行为反思培训”、“高效课堂推进培训”和“常规课堂再培训”等五个方面。在专题培训方面,尤其值得称道。
据沈建国校长介绍,干窑中学将深入开展“五课”活动,即:行政推门课、名师推磨课、转型导向课、骨干示范课、青年汇报课,以“五课”为载体,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另外,每个教研组推荐1—2人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力争通过“五课”活动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专业水平的提升给教师带来了因职业成功而获得的满足与幸福,教师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犹如那汩汩涌动的源头活水,为干窑中学高效课堂建设注入勃勃生机。
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群体 学力提升
导学型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一种学习型组织,个人、小组、班级相辅相成、融合互动。
学习小组是课堂学习型组织的主体部分,一般4到6人一组,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实行男女强弱组合,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学优、学中、学困三个层次的学生,并把学优生称为导学生,把学中生称为互学生,把学困生称为逐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一般疑难问题可通过小组内互帮互学解决,对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交给教师,通过小组间或全班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干窑中学按照“学习型组织”要求,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指导,建立共同愿景,学会团队学习,明确个人责任、组织功能、活动规则。通过学习小组提升学与教的效率,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及解决疑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态度、团队意识及“沟通与交流、互助与协作、质疑与思辨”等能力。
沈建国校长很有感触地说:“小组学习,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平衡,相互取长补短,对老师提问、难点探讨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等教学活动有互补性的合作,相互启迪思维,修正认识偏差,共同进步,在互帮互学中建立友谊。”
两年探索,行走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行走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干窑教育人一直在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稳健地朝着课改的目标迈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干窑人正以十足的信心、百倍的努力,追寻“幸福教育”的理想,在浙江乃至中国的教育课改高地上打造一座新的丰碑!
<前一篇: “教学新时空”:优质教研的高度共享 <后一篇: “慕课”的优势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