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亟须去假归真

发布时间: 2015-03-03 12:27:53 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5/03/03 发布者:ym

 

  最近,我在一个教学研讨活动上听课,参与者都是来自所谓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他们所上的语文课竟与语文相去甚远,充斥了那么多非语文的东西。联想到近期不断有家长跟我反映的其子女在小学、初中及至高中语文课上所学、所知、所感,都加重了我的担忧,也印证了这样的判断:语文课堂教学亟须去假归真。

先说、也重点说说一些大城市的小学语文课堂吧。我始终认为中国汉语水平的真正提高在未来,在现在的这些孩子身上,因此,我尤其关注小学语文教育和语文老师。

我听了一位年轻女老师讲丰子恺先生的《白鹅》。老师自己范读了一段课文,不仅让学生给自己鼓掌,还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能不能把鹅和狗吃饭时的不同读出来?”四五个学生当然都说老师读得好,最后一位说:“我觉得某老师读得特别好,因为,您用讲故事的方式读出来了。”老师当堂高度评价这位学生:“同学们再把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他不仅把真诚的赞美献给老师,还告诉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像讲故事一样。”问题是,我整堂课听下来,从老师的讲课语言再到她读范文的语言,毫无讲故事的感觉,只是声音提高了八度。退一步说,就是真像讲故事,也不要这样引导学生当面赞美老师啊。讲课结尾,这位老师还没有忘记弦外之音,说:“作者称鹅是鹅老爷,旧社会这个称呼是给土豪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感觉出作者对大白鹅的厌恶,而是感觉到对它的喜爱,这就是课文的弦外之音。”我们又听糊涂了,这篇课文的弦内之音,不就是作者觉得这个白鹅逗,好玩儿,喜欢才写吗?

幸好,江苏省一位退休语文教师、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张赛琴的同课异构,也讲了《白鹅》这一课。她由听说到读写,再由学习白鹅的笔法进入写作训练,实实在在上了一堂语文课,我才释然。

在接下来的说课比赛环节中,不少来自教育发达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更是让我吃惊不小。这几位老师尽管说课篇目不同、学段不同,但有几个共同点:一是脱离文本字词句段篇本身所蕴含的含义,而去追求所谓弦外之音,拔高、贴标签或无厘头的赞美。二是背离了语文课听说读写整体推进的基本精神,过度解读和片面讲某一方面。三是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本来应该是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变成了老师拿学生当表演道具作秀的过程,忽视或弱化学生语文习惯的养成、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四是教师说课授课时普遍拿腔拿调,语言高八度。五是过度使用PPT、音乐、图画等在语文教学中本是可有可无的,但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成了主角。六是本应该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精神,在这些老师的说课讲课中完全没有,成了灌输和填鸭式,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想象的余地,更谈不上质疑批判,本来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单一解读。

由此,我想到了近年来直接或间接听到的不少关于语文教育的事儿。有家长说,老师让孩子在课堂背诵并讲解《弟子规》片段,但要求制作PPT。还有学校的老师告诉我说,教研和教育行政部门把用PPT课件、视频、音乐等当成对老师教学设计的考察内容,要求必须使用,否则要扣除分数,甚至没有资格参加教学比赛。如此下来,语文课变成了老师用声光电对学生进行灌输的试验场,教学设备先进的大城市成为多媒体过度使用的重灾区。

假语文在一些地方中小学课堂如此大行其道,让笔者惊异不已,于是呼吁:语文课堂亟须去假归真。

什么是真语文?76岁的全国特级语文老师贾志敏说:“当下学生语文能力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没有学好怪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现在的语文课堂,假大空,教学生说空话假话大话,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支持真语文,因为真语文真教,让学生真学,做一个真人。课堂教学不需要精彩,它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教学生识字、写字、写文章和做人。”贾老师的一席话简直是对不少语文课堂和语文老师不点名的严肃而尖锐的批评。

我们之所以对语文课堂充斥假的现象如此忧虑和严肃批评,还不仅仅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有问题。我们还有更多的考虑。

其一,我们听到的这几堂课和从民间了解到的情况,都出自教育发达城市乃至全国闻名的所谓重点学校。这些老师影响的不只是自己的课堂,他们有的在学校是业务骨干、教学主任,有的在市区小有名气且到处表演。就在笔者听课的第二天,据说在某地就有一场数千人参与的讲课表演,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师听到的就是这样充满假语文元素的语文课,可见影响之深,毒害之大。

其二,这些大城市的语文老师由于区位优势和多种原因,他们有极强的优越感,对不同意见基本上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状态,不接受任何批评和建议。笔者在听课后对某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批评,竟然受到某一位语文老师的恶意攻击,甚至不惜侮辱和谩骂之能事,其语文素养乃至做人素养之低,不仅令笔者咋舌,更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教育发达地区的语文老师。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某些教研人员和所谓语文专家对语文课堂存在的这种弊端不认识、不扭转、不改正,反而鼓励、扶持和片面支持假语文老师,致使假语文课堂在部分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泛滥成灾。

其三,一些地方日前出台了深化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有的还出台了课程调整方案,对语文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问题是,在当下不少语文课堂充斥假语文教学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实现自己提出的改革方案和调整计划?

当然,我们的学校里绝不是没有真语文教学和真语文教师。比如笔者听到的张立军老师的课、北京市东城区花市小学杨蕾老师的课、北京市京源学校王琪老师的课,以及东城区教研员吴琳老师的评课等,都是充满真语文理念的讲课、评课。可惜的是有关部门领导和不少老师将他们的课仅仅作为一个流派,一种个人风格,而不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普遍理念。

我们以一些大城市语文教学为标本进行解剖,绝对不是说如此假语文只在这些地方存在,笔者在全国各地听到的许多课,可以说大同小异。这恰恰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难怪社会各界诟病语文课,难怪学生不爱上语文课,难怪学校随便安排个什么人就教语文,如此教法怎么能令人满意?吴忠豪教授的一席话可谓振聋发聩:“小学语文重心一直指向文本内容理解,忽视文本语言的教学,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战略性失误,直接导致中国国民语文水平的下降。”

其实,何止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假语文现象令人忧虑,令每一个真正热爱母语的语文工作者痛心。因此,我呼吁全国语文学界和有关主管部门正视这样的现象,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一场什么是真语文的大讨论,进而在语文教材、语文教师、语文评价的学校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全面融入真语文理念,使我国语文教育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