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促进副科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 2014-06-21 13:49:46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4/06/21 发布者:ym
——浙江省台州市音体美教育调查报告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 江照富
教育质量监测可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是科学调查研究的重要应用。浙江省台州市从2010年开始筹划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抽样调查的科学原则,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学业质量监测、素质类监测、高中段学科增值监测三个内容序列。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监测系统做出的科学诊断,组织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然后借助教育督导对行政决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较好地形成了“质量监测——行政决策——督导推进”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
发现问题
一、音体美学业差异明显
2012年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音体美监测发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学业差异现象非常明显。
1.音体美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形成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框架和内容结构,从应知、应会等两个维度测试五、八年级学生对音体美三科基本知识的掌握及具体运用情况,发现不同样本单位(县、市、区)音体美学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2.音体美在不同类别的学校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总体情况是城区好于乡镇,乡镇好于农村,但小学体育学科农村学校略高于乡镇学校,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城区与农村两种类型学校的结果发现,学生学业差异程度较大,音体美三科的差值分别为12.2、5.2、14个百分点。
3.男女生存在差异。监测发现男女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呈现情况小学和初中都比较一致,音乐和美术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体育则是男生高于女生。
二、把音体美当副科严重影响学科质量
音体美质量监测发现,绝大多数学校能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但从教师、学生的问卷中明显折射出部分学校存在着把音体美课当作是副科的现象,课程被移用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1.执行课程计划存在“打折”现象。个别学校没有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一些学校没有上齐上足音体美课,有些学校任教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兼本班音体美课,音体美课被挤占挪用。小学五年级音体美课程被经常挤占挪用的比例分别为19.5%、15.7%、28.4%,农村小学尤其完小体音美课程被挤占挪用的问题更加突出,比例分别为24.3%、21.7%、34.6%。初中八年级没有开足体育课的比例城区学校为16.6%,农村学校为21.5%。
2.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执教信心。从问卷中发现音体美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学科不为人重视和尊重的比例高达50.6%,23%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被人理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一些职业倦怠。
3.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问卷反映学校对体育艺术不够重视或很不重视的比例是23.5%,说明的确还有一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把音体美当成点缀当成副科。
三、音体美专职教师比例过低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小学每5至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至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而且规定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按照这个标准台州市普通中小学需配备体育专职教师共约2745人。目前台州市普通中小学实有专职体育教师2083人,可见尚有较大缺口。
1.教师专业不对口比例高,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发现,全市音体美专职教师只占音体美教师总数的32.1%,而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完小,音体美专职教师只占12.8%。由于一些教师教不得力,导致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不得法,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师兼职比例高,工作量大,导致教学精力分散。监测发现,小学音体美教师兼职任教现象比较普遍,音体美三科仅由语数教师兼任的比例就分别达到29.5%、36.7%、33.4%,而在农村学校兼职教师更是这3个学科的教学主力,兼职的比例分别高达43.5%、57.8%、54.1%。很多教师除了音体美教学还从事大量的本学科教学工作,9.2%的教师周课时量在18节以上,工作量偏大,分散了教师的教学精力。
3.《课程标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教师问卷中发现,有1/3教师只是偶尔查看《课程标准》或者是基本不看的,有14.6%的教师手头没有《课程标准》。
4.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在相当程度上有被弱化的倾向。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任教的学科在他人眼中是不受重视和尊重的,近1/4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自己任教学科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满意度不高,比较敬畏领导不敢发表自己观点的有8.3%,感到自己不被别人了解的有11.5%,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的有11.7%,感到身心疲惫的有5.8%,对薪水不满意的有37.4%。
5.校外教研或培训的机会少,区域教研有待加强。教师参加音体美学科教研活动的机会较少,绝大部分教师(80%)一年只有1—2次机会外出参加教研或业务培训活动,有19.6%的教师没有机会参加校外教研和培训。农村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困难较大,不知道教研信息的有29.9%,受地域限制不能出去参加培训的有56%,受培训费用太高制约的有15.5%,学校不允许的有8.5%。
四、教学形式单调,技能培养效度不高
大多数学生对学科认知较为正确,学习兴趣较为良好,喜欢或基本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比例为78.2%。有55%的学生明确表示能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音体美知识,有35.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准确掌握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技巧,50.7%的学生反映教师对有关技巧的讲解不够充分。
1.课堂教学形式单调。音体美艺术性和技术性很强,教师要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从问卷中看较多的是以学生自练为主:音乐23.9%是以放音听唱和学生自学为主,体育36.8%是以学生分组练习和自由练习为主,美术27.3%是以学生自练为主,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相应的技巧。
2.知识学习基本上能保持一定的效度,技能培养的效度明显不高。学生问卷反映出音体美三科学生从知识理解到技能掌握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衰减态势。从监测结果看,各学科学生的应会得分率都比应知的得分率低,技术培养和知识传授同步是音体美教学急需突破的点。
3.教师技能示范发挥不够。相当多的学生在具体的技术环节上没有掌握课程标准规定应该传授的相应技术,如在体育学科的“立定跳远”项目,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并使用上下肢预摆技术、起跳蹬地技术和腾空、落地技术,该项成绩明显受其影响。
4.学生作业频率低,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音体美由于课程的特性反映在作业上可能不是以书面形式为主,但适当的训练作业对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是必不可少的,综合教师和学生问卷信息我们发现音体美课程作业频率过低,有时会有的比例是39.9%,很少有或从来没有的占38.2%。
五、体艺设施设备尚有不足
全市还有181所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器材配备没有达到最基本的配备标准,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体艺器材存在品种不齐、老化明显、破损较多、保管不善等问题。
1.专用场室配置不足,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近40%的学校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近80%的学校没有美术教室,20.6%的学校没有运动场地,分组施测时,监测员发现部分学校有专用的场室但没有经常使用的情况也在相当程度上存在。
2.装备器材配置水平提高,但不够均衡。从问卷看城区学校教师认为器材齐全足够使用的比例较高,农村学校教师则认为器材不足影响使用的比例较高,可见部分农村学校装备器材缺乏,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
主要对策
出台意见加强规范督导推进
1.认真释放监测结果。对中小学音体美的质量进行监测后,台州市教育局召开县(市、区)分管局长、督导室主任和校长参加的监测结果通报会,同时适度把监测结果在本地媒体上释放,较为正向地引发了社会和家庭对学校音体美工作的关注。
2.及时发布《指导意见》。针对监测发现的问题,2012年7月台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召开全市学校体艺工作会议,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音体美课程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台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规范(试行稿)》,从课程规范、设备配置、教师培训、教研引领等方面对音体美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3.促成市政府出台《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9月,台州市教育局组织对全市710所中小学的开学检查,重点检查了音体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规范和设备设施配置及利用情况,并汇总向市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市政府采纳建议,把“百校体育设施建设”作为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新增音体美教师数”列入政府考核,并于2013年7月发布《台州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4.把监测发现问题列入年度督导内容。2012年监测后,台州市督导室组织召开全市督导工作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对照监测发现的问题确定区域督导项目并适时组织督查。2013年3月,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对全市学校体音美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出具分县(市、区)督导报告,引导各县(市、区)调整资源配置模式、调整教学管理措施。从专项督导情况看,一年的促改工作成效非常显著,台州市76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体美课程设置达标的比例为98%以上,音体美课程被挤占移用的现象明显减少;小学音体美专职教师比例提高了12个百分点,初中专职教师比例提高了18个百分点。
5.开展督政考核。2013年度督政考核数据统计,全年台州市财政新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小学体育设施,全市新招聘了270多名音体美专业教师。今年年初,在台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教育局的积极争取下,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再次被列入市政府2014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个亿。
台州市建构“质量监测——行政决策——督导推进”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既动了脑筋也动了真格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地发挥了业务和行政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合力和张力,找到了一条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新一轮品质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路子。
<前一篇: 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 <后一篇: 信息技术正在带来哪些教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