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14-05-28 12:30:49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4/05/28 发布者:ym
“选课走班”之三
北京市35中学校长 朱建民
“选课走班”已经不只是一个理念问题,许多学校开始了探索性的实践。本期话题,我们试图从学校、学科及一些关键点上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希望能为一线学校提供些许现实路径。——编者
“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为走班奠基
当前,单一、同质化、固化的教学系统与不断丰富的课程种类和课程资源及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相对固定的行政班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所以,在课程资源足够丰富和教学环境得以满足的条件下,以“选课走班”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教学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我校以培养“五有”人才为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传统文化底蕴,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力,具有正义感和责任心,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五有”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建立了“五二八五”课程实施体系。第一个“五”是指建立“五制”教育教学实施与管理体系,即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二”是指共同基础通修课程和兴趣素质拓展选修(专修)课程两大课程类别;“八”是指八个课程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创新素养、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美学、体育与健康、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个“五”是指实施“五证”教育,即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证书、诚信证书、志愿者经历证书、才艺证书、体育健身技能证书。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我超越,争取为每一个学生“全面扎实、个性发展”打牢基础,在赢得高考的同时,也为学生在“后高考”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终身发展种下希望的种子,奠定一生的基础。在此课程及实施体系基础上,我们开始对选课走班制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
“选课走班”不是简单的分层教学,而是建立在丰富多元的、可选择的课程基础之上。这里包含了教师真实的指导和真诚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会选择和承担责任的人生教育。把开发阶梯式、组合式的学科学习课程作为重点,每个学科设置多个层次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为不同的学生铺设学科学业修习的路径和阶梯。
按需分层是让学生选课的基本出发点。比如,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必修和选修)按照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英语课分为A、B、C三层,A层以英语应用和英语思维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B层兼顾英语应用能力与基础能力、应试能力,C层重点在英语基础能力和应试成绩的提升。实行一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意度非常高,收获也非常多。在艺术课程的全覆盖走班选课模式下,我们开设了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的艺术主题课程:“艺术在身边”的体验欣赏课程,因“生”施教的兴趣特长发展课程,“因地制宜”的艺术素养课程等,都深受学生喜欢。学校国际部按发展方向分层走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应两类课程,学生选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在共同基础普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一般不设门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作出选择,完成修习。在兴趣素质拓展选修课程中,一般采用导师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基础或特殊潜质和兴趣,才可以选择,任课教师可以对选课的学生进行考核选拔。
“选课走班”教学是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必要条件,让课程具有选择性才能保证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所谓“私人定制”的课表,不是由学校指定、安排的,而是学生选择的结果,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也真实地体现出学习经历和生涯规划。从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角度看,就某一个学生3年或6年的学习而言,在必须达到一个基础学业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他(她)在学校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学习的路径和内容都允许自主设计、自主选择,与众不同才是我们期望的。
系统设计学校管理体系
“选课走班”不是一个单一独立的教学组织行为,而是存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性设计之中。我校建立并实施走班制、学部制(不同年级的学生按发展方向、兴趣特长分为科技创新学部、艺术体育学部、六年一贯制学部,普通高中学部和国际课程学部)、导师制、学分制、学长制为基础的“五制”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其中走班制和学部制是两个关键词。以选课走班为核心,同时实行导师制、学分制管理,组成学校课程实施基础体系。以学部制为核心,辅助以导师制、学长制,共同成为学校学生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结构。“五制”管理体系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才能确保学科走班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以学分制管理为例。学分制实行模块式和节点化管理,设立“学分银行”,让学分在一定规则下可置换、可升值、可流通转换;给不同领域的学分赋予不同的“颜色”,每个学生的学业进阶路径的差异可以由学分的多少和“颜色”不同来体现。学分还是学生获得学校颁发“五证”的重要依据,只有修满各类共同基础课程学分的最低值,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而要获得其他证书,就需要达到更高的学分值。
一直影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自主权”回归问题。由于受教材和考试(高考)的约束太多,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自主权被各种教材教辅和考试所左右。什么时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教师并没有决定权,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主权需要的是在课标之下的最大自由度。何时能真正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实施“选课走班”会让教师有更多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教师课程开发整合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做到既专注于书本,又专注于实际,更要专注于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基于个性的发展需求;既要研究本学科领域,又要跨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既能把学生领进学科,又能让学生走出学科;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这和以往教师的职业常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从没有如此的密切相关。这才是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学科育人。教师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让任课擅长的学科领域,同时跨学段兼课成为常态。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学生生涯教育中心和素质拓展中心,定期开展教师的外出“主题研训”活动和带领学生的“修学旅行”,让每一个教师都有研训主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研究课题,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学生的课题导师。这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二次生长和重新构建,突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教育素养的生成。
面向未来的“选课走班”,我校在即将落成的学校高中新校舍中,建设了40多个分领域或学科的主题教室、6个高端个性化科学探究实验室,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化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与可视化学、空间网络信息、航天航空和风洞、计算数学,还建有学部学生活动室、鲁迅书院、金帆音乐厅、娄师白书画院、志成讲堂、民乐博物馆和大量开放与半开放的公共学习空间,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校园各个角落,这些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将为实施选课走班制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
——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浙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 石杏元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设计学生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完成分层教学的操作。
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学科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能力中等;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表现优秀。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的层次。对于相对水平较低的A层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化学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制定“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目标时,由于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就会有区别地提出目标:A层学生重在知识技能的落实,B层学生重在养成辨析能力,C层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
分层完成教学设计
结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对化学教学进行分层次备课。三个层次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合作探讨、集体备课,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在教学“乙烯与溴的反应”内容时我们是这样备课的:A班的学生,备课目标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以讲授法、实验法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于难点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少讲,比如本堂课中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出。B层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程度均属一般,教师此时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理论上应该掌握了取代反应,那么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成反应,教师则可以以取代反应为出发点着手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探究法及实验法。通过烷烃与烯烃的比较,B层学生需要掌握加成反应和相关方程式的书写。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先自行收集乙烯相关资料,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将乙烯等试剂、实验器材准备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这样,对大部分学生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少部分学生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能、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根据分层备课的教案实施教学,A层学生拉着走、B层学生小步走、C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步走。教师在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教学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备课教案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时,A班采取以教师讲授兼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到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教师直接给出乙烯与溴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班采取的是复习提问兼导入分析的教学方式,先复习回顾乙烷与氯气的反应,再抛出问题:乙烯能否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试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老师点评分析得出结论。C班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乙烯与溴发生的是不是取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话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药品,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最后播放乙烯与溴发生反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通过分层施教,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发展。
分层完成课后作业
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再搞简单的“一刀切”了,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实际,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在确定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时,题量要适中,难易比例要适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作业后,可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教师负责设计并布置分层作业,每节课的作业由易到难,难度随着层次逐渐加深。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对A层学生,练习不出难题,主要打牢基础;对C层学生,习题有一定难度、深度;B层习题难易适中。
在整个化学分层教学中,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核心,是教学全部工作展开的起点;分层教学设计是基础,是教学实施顺利进行的前提;分层教学实施是重点,是整体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是教学的持续,是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当然,实践过程中,学生分层标准的合理制定、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这两个难题,还需要在更进一步的实践推进过程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重建管理机制 保障分层走班教学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任学宝
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相关“分层走班制”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我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学中照搬来的金字塔结构的管理模式,校长处在塔尖,普通教师处于塔底,中间隔了好多,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很多有效的决策和指令。学校设立人文部和科学部,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繁杂层次变为校长、部级和教师三个层次,形成一种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完善“全员导师制”。深化课改背景下的分层走班教学,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存在,教学管理难度增加。为促进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走班教学管理无漏洞,我们构建“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这就解决了传统行政班教学及分层走班教学实施中“一人对多人,工作难到位”的工作难点,促进改革的有序高效进行。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前提下,对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同管理。确立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学生管理的责任。二是学生自主管理,教学班设一位班长,管理本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卫生监督等工作;教学班设多个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三是成长导师指导,以双向选择的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每位教师为十位左右的学生当成长导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将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科成绩、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跟踪,帮助学生选择与其性向、志趣相一致的课程,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
制定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措施。分层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教学班配备任课教师以及对他们的评价要综合考虑,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制定相关措施,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多样化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铺设更多的教师培训路径,聚焦“课程研发”、“教学执行”两大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借助校外的合作型力量,进一步发展教师的执教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引导教师自我定位,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公平地安排合适的教学班级。给予教师空间,给老师选择,让每一个老师朝着自己的梦想,运用自己的智慧走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成立学校“课程研究所”,建立学校“课程网”,加强导师的梯队化培养,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职业道德、工作量、教学常规、专业发展、教学业绩等方面全方位评价,覆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同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主管领导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评价。此外,教学成绩不再与教师的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建立家校互动的学情反馈机制。学校构建必修走班管理平台,利用平台对教学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这一平台中,任课教师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导师辅导情况,学生有问题也可以给老师留言,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前一篇: 语文教学必须以情为先 <后一篇: “走班制”:从“班”到“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