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问题 培养求真务实“大教师”

发布时间: 2014-12-03 15:24:05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4/12/03 发布者:ym

 

W020141203353127853832.jpg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七年级教师韩冲在上语文课《乡愁》。(王建勋 摄)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优质师资资源不均衡、培训形式呆板单调、教师缺乏自主发展能力等是目前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许多教师遭遇专业发展瓶颈或者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下,找到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就更为重要。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联盟从教师需求与教学难点出发,在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而成功的探索。

 

从教学问题出发选择培训主题

“谁能告诉老师,这两个小孩在争论什么问题,各自说出的理由又是什么?”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中教育联盟教学开放日上,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杨冬辉循循善诱,一边讲解《两小儿辩日》,一边鼓励学生发言:“是早晨还是中午,太阳离我们更近呢?”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诚实而又有些胆怯地说:“孔子没说清楚,我也不知道……”他的回答引发了一阵善意的笑声。

半小时之后,在初中部赵晓阳老师的课堂上,同是《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记者看到的完全是不同的景象。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古代的小孩,一个学生扮演孔子,他们站在讲台前,重现了当时的场景。最后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模仿小孩的语气嘲笑孔子:“谁说你知识渊博啊”。在接下来的课堂讨论中,有的学生为孔子辩解,古代科学不发达,孔子一时也解释不清楚啥时候太阳离我们更近。还有的学生赞赏孔子,没有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下课后,两位授课教师与数十名听课教师以及教研员、学科专家很快聚集到一个大会议室中,开始了热烈而细致入微的教学研讨活动。一些教师说,文言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现在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可是如何让学生学进去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单纯的“读记背”或者古文知识性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产生抵触情绪。类似的课堂实例,可以促进自己思考中小学古文教学衔接的问题,进一步思考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国学经典教学主题研修的深度。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李广平指出,传统文化经典在小学怎么教?在中学怎么教?各自通过什么方式、教到哪种程度?的确是目前语文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生动活泼且富于创新的“同课异构”,非常有意义,它让教师直观地感受到经典诵读应当由浅入深,要有一定梯度,让学生经历从背诵到积累,从语言到思想的过程。这就需要一种整体性的思考,而不是教师每个人各行其是。

让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教师,以不同的方式上同一主题的课,目前这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已经成为该区经常进行的教师培训常规活动之一。

学科问题的培训创新尽管受到赞赏,但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张岩却觉得意犹未尽,她说:“我觉得这节课老师还可以再往下讲讲,《两小儿辩日》涉及科学问题,也涉及人文问题,凡事都要追到根上……。”张岩曾在教学一线当过近20年的化学教师,她总想知道“是什么让什么发生了反应”——教学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她认为,目前通行的教师培训,大部分侧重在通识方面,而学科知识断层现象特别严重,却没受到足够重视。以科学课为例,常有科学课不讲科学的现象,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师资。目前我国师范生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完全接轨,小学科学教师一部分是语数外转行的,一部分是初高中的物理与化学老师代教的……其他学科的教师专业水平同样有待提高。同样一节课,如果站在科学与人文的大视野下,面貌就完全不同了。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然后要有较好的人文修养与师德。教师培训目标就是要多培养这样的“大教师”!

 

从教师需求出发促进团队研修

由于入职年限与教学经历的不同,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教师,通常有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为了避免一刀切和无的放矢的培训,该教育联盟分层细化了培训内容与方式,目前“青椒”、“彩椒”、“红椒”几个团队的培训都搞得红红火火。

“青椒”团队主要包括入职五年之内的青年教师,主要进行五项基本技能培养,以赛代培。该联盟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板书、说课、做题、演讲、课件制作五项培养目标,每一项技能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开辟讲堂,邀请学区内和学校内优秀的教师进行示范。青年教师通过这些基本功培训与展示,互相切磋,寻找差距,较快地提升了教学水平。

“师徒同课异构,创生精彩课堂”的主题研修活动也是“青椒”联盟经常开展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师徒同上一节课来帮助青年教师研究课堂,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此外,该教育联盟也一直在促进下属学校青年教师参加读书沙龙和各类读书社团组织。每个成员每天都有读书任务,每个学校的小联盟每周定时组织读书研讨,学区大联盟每月组织一次交流活动。青年教师读书沙龙计划率先启动后,各种读书社团开始重构,在大范围内开展各类活动。

“彩椒”团队主要包括工作五年以上、有一定教学经验但距离骨干还有一定差距的中青年教师。此团队主要进行以“磨课”为载体的课例研究活动。

这些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同时也有自己的薄弱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渴望通过“打磨”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推进课堂教学优质化进程。具体培训过程中,相关主题又会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进一步细分。以“一课三磨打造精致课堂”活动为例,每一个学科推举一位中青年教师参加。进行三轮的磨课、展示和验收。每一次的磨课活动一个月。集体备课,完善预案(集体一磨)——观课议课,再度完善(集体二磨)——反思整理,二次上课(个人二磨)——观课议课,再度反思(集体三磨、个人三磨)。

“磨课”活动,常态而扎实。它立足学科建设,根植课堂教学,着眼课例分析,有效推动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让他们能较早步入成熟的优秀教师行列。

“红椒”团队重在骨干引领,构筑“人才新高地”。这个团队主要包括骨干教师和一些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从学科教研问题切入进行主题研修。相关组织者通常会先在教师中下发调查问卷,调查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从问题入手,确立一个研究主题,以主题研修和“一粒沙”微型培训课程两种方式,带领大学区的学科教研组从不同的途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问题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还有一些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专家型教师,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已经是公认的名师。如果他们不将经验传承下来就离开教学岗位,势必是极大的浪费。于是教育联盟帮助这些专家型教师凝练自已的教师风格,并聘请他们组建了名师巡讲团,分期分批跨校做专题报告,定期上教学观摩课。同时让他们在名师讲堂上,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为他们开通博客和工作群,定期开设网络课堂,为大区域内学科教师及时解决思想和工作问题,为教师专业发展树立鲜活的榜样。

 

从本地现实出发创建培训新体系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联盟有自己独特的沿革历史,近年来有许多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归并进来,现有19所中小学校,2万多名学生,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探索培训形式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区怎样发挥“学术性组织”的作用,来实现学区内教师的协作发展?其可操作的方法是什么?他们采取了从行政推动和专业引领两个维度来破解难题的思路。

目前形成的协作性教育联盟是经过几年的摸索之后不断改进才建成的。首先,从学校与培训划分原则上看,第一阶段是距离相近、性质相同(同质的学校组成学习共同体);第二阶段是距离相近、性质不同(异质的学校组成学习共同体)。由于对“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的再度反思,今年开始重新构建了新的学区联盟,确立新学区着力破解的问题,其核心目标就是建立适合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继续丰富横向同质条件下的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建立纵向异质学习共同体,打破学校壁垒,破解教师知识受学段限制形成的“断层”。目前已经成功构建“局域引领——学区协作——校本支撑”的三维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格局。

营造良性运转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首先,它以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牵手联盟、读书社团等为依托,进行文化引领。全联盟现有11个名师工作室、300多名教师参与的“骨干教师牵手联盟共同体”,还有38个教研员牵头的学科专业发展共同体,67个读书社团。这些牵手联盟的建立和运行,打破了传统的校际界限,促进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资源共享。同时能够促进教师在互相研讨、互相学习中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与自身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教师的共同提高,促进了区域内教师专业均衡发展。

努力搭建交流平台。以开放促交流,是该教育联盟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其下属小联盟每学期都会进行一些主题开放活动,展示各自的特色、经验和成果,互动互学,促进交流。以赛事促交流,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有效研修风采大赛”系列活动。

促进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牵手成长。“531联盟共同体”即每个省级骨干带动5位教师,每个市级骨干带动3位教师,每位区级骨干带动一位教师。全区共有骨干教师143人,可带动教师232人。对牵手联盟实施“四个一”发展工程:即指导一节精品课;开发一个微型课程;指导学科学年教学计划;撰写一节课例报告。牵手联盟的建立和运行,打破了传统的校际界限,有效、合理地集中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互相研讨、互相学习中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与自身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教师间的共同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均衡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牵手”激活了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重新思考自己的专业定位与成长路径,增加了教师队伍活力,专业素质得到再度提升。近年来该教育联盟教师在各类相关的省市教学评比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