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研室组织2014年“北京市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项目教师培训活动
发布时间: 2014-06-16 16:18:43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shaozeyi
来自各区县的400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培训,教师们做中国戏曲与曲艺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练习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李子恒书记到会并做动员
梁洪来老师主持培训活动
北方昆曲剧院张贝勒老师讲昆曲艺术
北京歌舞剧院的杨菲老师讲北京地区说唱艺术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项目的实践工作,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音乐教研室于2014年6月11日—12日在北京密云云佛山度假村组织了教师培训活动。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李子恒书记出席会议,音乐教研室梁洪来、程郁华全程负责组织,来自全市各区县的400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
根据项目工作计划,结合中小学教材内容和前期教师学习需求的调研情况,本次培训特意聘请专业演员为教师们进行昆曲和说唱艺术的专项培训。
培训前,李子恒书记对本次培训的内容做了说明,并希望教师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有所作为,不光把传承作为一项任务,更要作为教师的责任。希望教师们通过学习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全新的理解。
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小生演员张贝勒老师为教师们讲解了昆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重点剧目,结合作品介绍了昆曲生行和旦行的家门(行当分类),讲解了昆曲使用的工尺谱的识读方法,边演边讲,帮助大家了解了昆曲的唱功(用嗓方式)、做功。
来自北京歌舞剧院的著名演员杨菲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说唱艺术的分类,讲解了北京地区三种主要说唱艺术曲种——单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不同的艺术特色。杨老师为大家演唱了不同曲种的经典片段,并讲解了主要的区别,使教师们很好地体会了其中的味道,也领会了各自的门道。结合中文十三辙口的发音特点讲解了说唱艺术作品创作的规律,带着大家学习了中国戏曲、曲艺要求的字正腔圆的发声位置与方法。
本次培训安排的内容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校学习期间接触较少的戏曲与曲艺知识,讲课老师们精湛的表演技艺让参训教师大开眼界,在讲课教师指导下,参训教师学习了中国戏曲与曲艺手眼身法步等方面的规矩与要求,练习了不同戏(曲)种的不同发声方式,加深了对中国传统优秀音乐艺术的审美追求和品味的了解,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