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群体与研究型大学

发布时间: 2020-10-26 09:53:20 来源: 高教所 发布者:yangnan

 

《教授群体与研究型大学》

 

内容提要:世界各国的研究型大学都以保持强大的教授阵容作为其发展的根基。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相比,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教授群体在水平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对于一所大学、一个国家而言,缺乏能在学术前沿进行创新的教授群体,最容易引起大学乃至国家的衰落。

本书是目前国内较少教授群体发展角度论述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学术专著。书中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研究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对“大学教授”这一角色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并对大学教授“集群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书中还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对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教授群体的基本状况给予了客观的描述,并以深入的调查访谈和生动的事例为基础,对当前大学教授的学术生存状态给予了生动的再现。书中不仅从理论上探讨影响教授群体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还结合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书中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1.追求学术自由是大学生命之所系,也是教授发展的根基。学术自由是大学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政治力量的压制,学术思想受到最无理的践踏,广大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精神遭到严重摧残,学术自由这一基本理念逐渐走向了衰落,大学被扼杀了它所应有的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研究型大学应首当其冲,高举学术自由的大旗,为教授发展创造自由思想、随意发挥的广阔空间,研究型大学作为产生思想和创造智慧之所,其未来的发展将深深维系于此。

2.弘扬学术精神,崇尚学术为本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理性选择。学术精神是大学精神的精髓所在,它既是一种气氛,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是支撑大学卓而不群的一股力量。当前,国内学术界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热衷跟踪模仿、片面追求论文数量、评价和宣传浮夸不实以及愈演愈烈的弄虚作假、包装炒作等现象,这些现象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有“象牙塔”之誉的大学校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面对社会上与日俱增的浮躁,大学贵在自律,贵在自省,并应以自身所恪守的“学术贞节”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永远的丰碑。

3.健全和完善学术管理制度是教授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由于受宏观管理体制的制约,中国大学始终是一个以行政权力为轴心运行的机构,学术事务的决策缺乏科学性与民主参与,大学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学术为行政服务的组织,大学的本质属性被彻底异化。学术管理制度的真正完善,需要管理体制的变革作为保障。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削弱政府的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切实保证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使其具有对自身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权利;二是加快民主建设步伐,健全和完善学术管理制度,保证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突出教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倡导“教授治校”。

4.制度创新是教授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影响教授队伍发展、导致科学研究缺乏原创性的制度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人才选拔、学术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从宏观层面上讲,制度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消解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造成的国家政策、制度对于大学发展所产生的强大杠杆作用;从大学层面上讲,就是打破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形成的平均主义,引进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以充分发挥教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前提,建立起灵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遴选机制、客观和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有效性,营造宽松安逸、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学术环境,这是研究型大学教授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

5.科研组织创新将为教授集群发展提供广阔的合作平台。科研组织创新的着眼点在于,使大学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学科发展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更加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应当充分运用研究型大学所特有的、较强的学术张力,使科研体制在科学活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更趋灵活。科研组织的创新大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组织机构的创新;二是管理体制的创新;三是运行机制的创新。

6.集中投入、重点突破是教授群体发展的重要思路。集中投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资金流向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对人才的培养与支持;二是指对于已具备一定基础和实力、有问鼎世界科技前沿能力的研究群体给予重点投入、优先扶持,这将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同时也是目前我国综合实力不够强的条件下作出的现实选择。在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重点投入、优先扶持的发展战略,才会在学科发展、团队建设上有所突破,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果和效益。

本书的学术贡献及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

目前,国内出版的与研究型大学相关的著作主要包括:《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型大学管理模式研究》、《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从伯克利到北大清华——中美公立研究型大学建设与运行》等,这些著作一方面侧重于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分析与借鉴,另一方面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而本书将视角放在相对微观的领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影响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教授群体”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探讨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有效途径。这是目前国内在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方面难得一见的学术专著,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1.从科学学的视角对教授群体进行了剖析。研究型大学是大量科学研究活动的集中地,科学家广泛分布在研究型大学之中,因而研究型大学恰好为本书运用这一视角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

2.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学教授“集群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书中认为,从事科学研究是产生“集群化”现象的前提;个体知识的日益专门化与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大学教授发展走向“集群化”;大学组织结构的松散性为“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本书对目前国内的研究型大学教授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科研组织创新是教授集群发展的基础。

3.提出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是未来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一个走向。要达到实质性的融合,关键在于教学观的变革。研究型大学独特的研究文化和其所肩负的使命,是促进这项变革的根本动因。

4本书对于研究型大学思想起源的探究一直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德国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这两所大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将现代科学引入大学,更为重要的是将自由思想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的性质彻底改观。大学不再是沿袭传统教条的学校,而是成为领导整个学术界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基地和真理的拓荒者。

本书的实践意义在于:

“教授群体和研究型大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而从“科学学”视角来研究教授群体,也是本书一个新颖的立意。此书将有助于为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思路和借鉴,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型大学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注重如何充分和有效发挥教授群体的作用,有助教授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建设的加强,有助于从政府、学校和个体三个层面统一认识,以提升“教授群体”的整体品质为突破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国家当前正在抓紧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此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对于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王怀宇.教授群体与研究型大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图书链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