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中心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高校专项课题专题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 2024-12-30 来源: 德育中心 发布者:yinlei

  

 

 

图片1.jpg 

活动现场

图片2.jpg 

专家发言

图片3.jpg 

活动现场献花

图片4.jpg 

北京教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熊红总结发言

图片5.jpg 

活动合影

12月20日,“有效提升思政引领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此次会议由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一体化2023年度研究专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容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与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熊红出席研讨交流活动并做总结讲话。来自上海教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京小学等学校及市区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

此次研讨活动恰逢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二十年来,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在院党委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耕实践,成果丰硕。现场,来自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的原书记孟佳,副研究员赵澜波、白玉萍、王富伟,分享了在德育研究工作中的温情故事与深刻感悟,共话如何更好地开展新时代德育研究工作。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专项课题负责人、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德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情况,表达了对各位领导、专家、嘉宾的欢迎与感谢,并表示,希望借此次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推进会及德育研究中心二十年回眸的契机,凝聚专家力量,共同推进新时代思政教育一体化内涵式发展,彰显思政引领力。

在交流发言中,课题组核心成员、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共同体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崔楚民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思政课内容建设需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时代,应思考引导教师利用其辅助教学教研,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思政课程内容建设要回归新课标、教研体制与课堂教学,探索突破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及实现学科思维与综合的路径。”

“从德育到育德,从思政课一体化到思政教育一体化,其实工作对象的重点是从关注课程现在关注到人。” 课题组核心成员、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申军红分享了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在思政教育一体化教研方面的一些创新经验。她提出,从思政课到思政教育一体化,经多阶段发展,有课例研发、学科融合、实践育人及教师研修举措,建机制促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协同,形成教研与育人合力。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班建武在发言中提出,思政课一体化需基于其价值性课程属性,其逻辑起点与实践指挥在于价值性目标达成。他指出,要实现价值目标的序列化与共识化,解决学段差异等难题,横向整合以达价值共识,重新定义育人功能并整合课程活动;纵向维度需考量价值目标序列化的原因与设计要点,同时确保目的善与手段善统一,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主体学习规律开展思政教育。“不要把思政课仅仅当成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来看待,要把这门课当成是我们学校一体化德育构建的灵魂或者核心来看待,要用思政课所传递的价值来凝聚家校社育人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霄在发言中探讨了思政、道德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认为,道德教育是思政基础,思政是道德灵魂,立德树人贯穿其中且有内在逻辑。“立德树人要做好,就要在培养领悟力、使命感、胜任力、爱国心和责任心五个方面下功夫。要把个人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品质、知识、理论、世界观、全球视野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这是思政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

清华大学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矜从一体化育人视角,围绕以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分三阶段梳理政策推进情况,从政治建设统领、思政课主渠道、课程思政、导学思政及三全育人等方面,介绍清华在人才培养中构建全方位思政体系的实践探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立足新时代互联网与AI社会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提出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其观念与需求在显著改变,教师与家长也面临巨大变化。“德育和思政教育需立足不同学生特点与需求,回应学生生命价值等核心问题,一体化教育教学应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挑战。”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书记、副院长宗爱东提出,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需多方面着力用力。他指出,要重视系统性,涵盖统筹、保障、落实系统;遵循规律性,包括育人目标、课程内容、人才队伍规律;强调实践性,课内课外结合并数智赋能;关注实效性,实现日常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以科学评价促思政教育的内化和外化。

北京教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熊红院长做总结发言。她指出,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年来,同心同德,精耕细研,成绩突出,可喜可贺。本课题很有时代性和价值性,专家们的发言很有引领性。做好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命题,既要守正创新,也要开放融合。接下来,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将继续深耕实研,精益求精,担负起做好新时代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

 

图:德育研究中心 马金鹤

文:德育研究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