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中心受基教一处委托完成心育教材审读

发布时间: 2019-05-13 来源: 发布者:fenglina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及《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促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与规范性的提升,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委托,德育研究中心白玉萍副教授、朱凌云副研究员和冯丽娜助理研究员按照中心领导安排,对当前北京市中小学正在使用的某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进行了仔细审读,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提出如下审读意见:
一、内容体系
该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遵循了教育部及北京市相关政策文件的内容框架,涵盖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学择业以及生活社会适应等六个方面,事例和活动的选取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内容比较完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体例结构
该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基本按照“认识现象→学习知识→活动体验→反思感悟→掌握方法”的逻辑顺序展开,以活动体验为主线,活动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材整体设计
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不局限于心理课堂,教师借助教材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
德育研究中心提出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内容的系统性,避免在同一内容要点上出现雷同与重复,建议采用螺旋式上升的逻辑结构,根据不同年龄、学段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学习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不断提高深度与难度,在高中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可适当增加生涯规划的内容。
二、教材的案例素材与活动需与目标进一步对接,实现对目标的准确支撑;在活动形式上需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确保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要对教材的语言进行精细化的打磨,避免出现过于绝对或偏激的表述,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敏感或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需要教材的编写者深入斟酌,防止因表达方式不当而引发歧义。
四、不断提升教材的排版质量,对配图、版式做进一步调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风格,提高图文的适切性,实现呈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协调和相互补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一处对德育研究中心的专业审读意见表示认可。
供稿部门:德育研究中心

 

文:朱凌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