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旬首笔谈(T1)
发布时间: 2008-12-09 来源: 德育中心 发布者:xubo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杨忠健
家庭和学校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家长和教师不但要在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琢磨领会,这样才能让心育真正走进未成年人心中。
T1:Teacher (12月11日)
本旬重要节日纪念日:
12月12日:国际儿童广播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18日:国际移徙者日。
12月19日:南南合作日。
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第五十七讲 如何融洽师生关系
改革开放前的文革期间,教师斯文扫地,“马尾巴的功能”、“反潮流小学生”、“白卷英雄”层出不穷。今天已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由于视频传播,2007年5月22日发生在北京海淀艺术学校的“辱师门”事件影响极大。专家对此评论:“无论是什么,重点是它都超越了道德底线,令人厌恶。”学者杨东平说:发生该事件的这所学校还是办学质量较好的,情况比它糟糕的情况多的是,问题的严重性也在这里。北京101中教师田媛说(2008年1月31日《北京青年报》):这几年,有越来越多关注教育、研究教育却不从事一线教育的人,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全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似乎谁都可以对老师指手画脚、口诛笔伐,甚至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得不好的教师。”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为子女护短,甚至恶语伤人、无理取闹。陆晓娅说:在这类学校里有不少孩子非常讲究穿着甚至有能力买限量版名牌时装鞋子,他们经常出入酒吧。家长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的同时,少有关注其内心感受与成长。他们其实有这样的方式去弥补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有的没有得到父母关爱,有的父母婚姻有冲突,他们有时用叛逆来处理自己的伤痛,用不健康的方式去对付很空的内心。《北京青年报》邓兴军写道(2008,1,10):中学生课堂骂老师也不鲜见。北京一所中学的初一班主任告诉记者,地理老师上课禁止学生传纸条,一男生明知故犯被老师当堂训斥。男生不服,当堂辱骂老师,甚至阻拦老师上下一节课。
一个中学生的周记:
课上,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业本说:“小云,作业中的错误没有改正,能说明理由吗?”我一心想着老师会表扬我,说我的字写得好了许多,谁知我的期待被几个错别字磨平。我低声说:“忘记了。”没想到老师接着问我:“这次作业是不是你写的?”“是!”我理直气壮地回答。更没想到的是,老师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我,说了一句特别刺耳的话:“我希望你是坦率的。”这话简直伤了我的心。我气恼得说不出话来。
在同学们的注视下,我眼眶有点热,却不想哭,昨晚认认真真写出来的字竟被老师的一句话给否定了。老师,您在我的心目中有水平,有风度,有文思,有深度,我对语文也产生了兴趣,,决心一改过去的懒散习惯。可是您的一句话却让我对您的好印象否定了一半。
《新京报》2007年2月26日登新华社专电,说“教师支持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将近一半的教师遭受过学生殴打,90%以上的教师遭到过辱骂,有的学生甚至用刀具或枪支攻击教师。93%的教师说,他们的个人财产,例如汽车、衣服和书籍曾被学生毁坏。“教师支持网”呼吁,当局应该采取措施防止针对教师的暴力行为发生,应出台“包含明确的惩处措施”的学生行为准则。
某中学的几名学生“团结”一致、精心策划,联合炒掉班主任。而班主任被炒的原因不是不胜任,也不是对工作不负责任,而恰恰是这位老师因履行正常的工作职责所致。
首师大附中孟庆芬老师说:当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教育就成了一个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行业。教育的神圣外衣被媒体用尖刻的文字描绘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黑斗篷,教师不断受到抨击和丑化。同学间发生纠葛时,认为请老师帮助是无能的表现,大多数孩子认为老师解决不了问题,依靠的只能是自己或小团体的力量,刻意把原本简单的问题,上升到类似江湖纷争的地步,使得单纯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恐怖江湖的阴云。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是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使得他们体现出对社会的反叛和仇视。教师权威的消解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效果的无法保证,教育目的的无法实现,更可怕的是本应是教师人格道德对学生的精神指引却被乌烟瘴气的黑暗势力对学生精神的蒙蔽所代替。
学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上最早确立教师节的国家是葡萄牙,1899年就把5月18日这一天确立为教师节。我国第一次确立教师节是1931年5月,由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提倡建立的教师节为6月6日,并发表了《教师节宣言》,虽然没有得到政府承认,仍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时的解放区也接受了这个节日。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另立8月27日为教师节,相传这一天为孔子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在一起,因为没有了教师特点,效果并不好。1957年后直到1976年,在“左”的影响下,教师的地位越来越低,教师节更是变得无影无踪。1982年6月天津南开中学田家骅投书《光明日报》,倡导设立中国教师节。1985年,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这对促进全国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教师节定为9月10日,是考虑新学年新生入学伊始,就可以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的节日也比较少,便于组织活动和宣传,使教师节真正成为全社会都重视的节日。
中国有经久不衰的尊师传统。天地君亲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与天地并列。有了这个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传承和发展。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净化灵魂的清洁工;教师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石中英说:把师道尊严理解为不平等的、等级制的和专制型的师生关系,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有意扭曲或歪曲的结果。如果一个时代教师不能严守师道,学生不能尊重教师,社会上嘲讽教师,还能有什么真正的教育可言?
学生要尊重教师,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教师的劳动;要宽容体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坚持真理,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青胜于蓝,超越教师不断进步。
一般而言,中小学生十分崇敬老师,热爱老师,也喜欢取悦于老师。学校是高雅的文化教育场所,作为一个学生不能只考虑自己本能的需要,无视他人的存在。一个学生不顾场合,坚持有伤大雅、有碍观瞻的行为,是对教师、同学的不尊重。一个懂得自尊自爱自重的学生也必然懂得如何尊重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极大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基础就是要对学生的背景、经历,以及他们现在对事物的看法上的异同有很好的了解。
具体地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也不完全是领导被领导关系,还不完全是朋友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所谓互补关系,第一是说: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并不是一回事。虽说教学相长,但主要方面是学生向教师来学习,其作用确实有区别。第二是说,教师和学生互相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教师的成功就是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渊博教师的精彩教学也正是学生所需要的。第三是说,师生可以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所以,教育者可以告诉学生:
愚蠢的学生――一切依赖老师;
自满的学生――拒绝请教老师;
聪明的学生――取得老师帮助;
高明的学生――准备超越老师。
教师如何吸引学生。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教”。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包括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志关系等等。
所谓人际吸引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又称人际魅力。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有助于满足个人的人际需求。教师要做个受学生欢迎的人必须有人际魅力。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有:
――外貌吸引,一个人的外貌(容貌、体态、衣着、风度等)对人际关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第一印象会成为能否继续交往的基础。长相优劣甚至会影响陪审员判断,这被多次心理学实验证实。2007年3月27日《法制晚报》报道:北京一名19岁的女模特因诈骗巨款被判10年徒刑。在宣布完判决书后,主审法官说:“你长得这么漂亮,本不该走上这条道路。希望你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争取早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该不该与漂亮与否有何干系?法官无意中这句不合逻辑之语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潜意识,而且是一种深厚的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反映。
所以教师对自己的仪表、举止、风度、穿着必须认真对待。
礼貌仪表很重要,良好习惯要做到。
站立挺拔腰腹收,坐姿端正腿莫翘。
行走矫健不乱摇,服饰大方稳中俏。
面容洁净勿浓妆,发型自然不乱闹。
态度和蔼显谦恭,加强修养有礼貌。
气质高雅在自然,矫揉造作落俗套。
目标高尚思想新,风度翩翩人称道。
《论语》中形容孔子,极温和而严厉;极有威但不猛;极恭敬但安舒。这是孔子内心修养而显于容貌。这样教师的人格,正是学生乐于亲近而又容易受其潜移默化的教师人格。
――临近吸引,在具有满足他人需要的情况下,交往双方越接近越有吸引力。教师要接近学生,熟悉学生,与学生共同活动。师生彼此交往次数越多,越熟悉,相互了解,就越有吸引力。
――能力吸引,人们一般比较喜欢能力较强的人,特别是对那些有才能而又偶然出现过一些小差错的人。教师应具有渊博知识和较强能力,让学生佩服。教师讲课,一节课如能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必能让学生爱上您的课。明代何心隐的《师说》中言道:“师非道也,道非师不帱;师非学也,学非师不约”。意思是:老师不等于真理,但是没有老师,就无法让真理广为人知;老师不等于学问,但是没有老师,就不能让学问简约明朗。最近笔者听了一些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除个别的外,大多显得知识狭窄且不精,离理想状态距离很远,看来前些年教师的恶补学历与培训都留下一些后遗症,一些教师的知识不够,只重视热闹的课堂活动,却缺乏底蕴。
好莱坞爱情片《Waterloo bridge》如果翻译成《滑铁卢桥》,完全对,但能吸引人吗?中国的译者能力是真强,看到影片是爱情悲剧,就翻译成《魂断蓝桥》,魂断好说,是由于女主角最后跳桥自杀;蓝桥更是有典:春秋时鲁人尾生与女子约会于陕西省蓝田县兰峪水上蓝桥下,女子未来,河水上涨,尾生抱柱而死。唐传奇说到秀才裴航科举落第,经蓝桥时爱上少女云英,历经曲折,最终结婚。苏东坡有词《南歌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一提蓝桥,有文化的人会想到爱情故事。
――相似吸引,人们在外貌、年龄、地位、角色、学历、职业、能力、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相似,能彼此相互吸引,特别是在价值观和对重大事件的态度上的相似吸引性更大。教师与学生应有共同语言,和学生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互补吸引,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中,需求的互补能使交往双方更具有吸引性,如夫妻双方在性格上、家庭作用上能相互取长补短,就会相得益彰,心理和谐。师生教学相长,可以充分体现互补作用。教师的丰富知识能满足学生求学的需要;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追求的目标。
在当今学校,既要求竞争和多元化又要求合作协调,而且学校与外界、学校内部的接触和交流是大量的。教师人际关系和沟通有几个方面,除了师生关系外,还有与学校外或部门外人员的关系和沟通,二是同事之间的关系和沟通,三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沟通。现实是,学校中存在大量的人际交往冲突、厌烦和沟通障碍。
人际冲突是单位常见的情况,但交往厌烦,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彼此相悦的被试人员成队关在一间小屋子里。随着相处时间的延长,被试彼此进行交往的时间随之减少。到最后,竟然视而不见,一言不发,屋子里充满着沉寂、肃穆的气氛。
这个实验说明,人的机体作为一个信息加工和综合性的需要系统,不仅需要使自己接受的刺激总量保持最佳水平,也需要保持各种刺激总量的匹配和平衡。人际交往对很多教职员工来说是重要的,但同时,人们对它的需要总是有一定限度的。有的员工白天接触的人太多,晚上回到家里就不愿意与家里人交流了。时间一长,影响了家庭关系,甚至其人格特征都发生了变化。
向下沟通容易出现信息膨胀效应,传递环节越多,越容易出现膨胀和歪曲。向上的沟通有:下级提供的工作绩效报告、意见箱、员工态度调查、申述程序等。向上沟通容易出现信息压缩效应,一般是好消息向上报,坏消息被过滤。结果导致高层不了解下情,做出错误决定。
学校的人际关系和沟通直接关系组织运行的效率。人际关系和沟通的质量成为影响教职员工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就会被人视为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彬彬有礼、谦恭礼让,大有君子风度;有的人温文而雅,轻声细语,颇具淑女风范。他们既懂礼貌,又有教养;那种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在不知不觉中会使在场的人心悦诚服,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尊敬。礼貌像得体的衣服,自己穿着舒服,别人看着也顺眼。其实,只要教师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礼节礼貌,在交往中懂得如何去宽厚待人和体谅对方,也同样能获得一份被人尊重和被人欣赏的感受,也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文明、可爱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想着让其他人理解自己,则总会觉得别人是不可理解的。
交往的艺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微笑对人。即以发自内心的微笑面对他人。微笑是给对方发出的友好的信号,学会微笑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功。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有一句歌词是经典:“人类的面孔是笑的表情”。许多学生说,我最喜欢我们老师笑了。
――学会倾听。即认真地对待别人的谈话,做一名忠实的听众。认真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对方因而也会把你视为知音。掌握倾听艺术是人际交往的一个要诀。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都是能倾听学生讲话的人。
――真诚赞赏。即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实事求是地给以赞美。赞美别人能体现对别人的尊重,能显示自己的谦虚与豁达,是一种爱心的释放,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技巧。
――善于交流。即能积极主动去结识他人,接纳别人,沟通思想和情感,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认识,互相关心、交心、分享对方的喜悦和烦恼,做到与别人平等相容。与学生交流才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善于交流是教师人际交往的关键。
――记住名字。即交谈中准确而亲切地说出学生的姓名,让学生感觉自己很重要。这是师生人际交往中简单而重要的方法。
卡尔·罗杰斯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刻画了传统教学的八个特点:
――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容器。
――讲课是将知识灌输到容器中的主要手段。
――教师拥有权力,学生是服从者,教师和学生都服从学校行政人员。
――在课堂上,权威统治是被接受的政策。
――信任是最低限度的。
――学生极大地被一种时断时续的、或者连续不断的恐惧状态所笼罩。
――民主和它的价值实际上受到践踏和嘲弄。
――传统教学体制中,没有“完整的人”的立锥之地,只有理智是被允许存在的。
罗杰斯将人际关系摆在前所未有的地位上加以强调。他强调:“教育的发起,不依赖教师的教学技术,不依赖他在该领域的精博知识,不依赖他的授课计划,不依赖他对视听教具的应用,不依赖他利用的程序教学,不依赖他的讲授和演示,不依赖众多的书籍,虽然它们当中的每一种都会在此时或彼时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资源受到利用。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依赖于教师和学习者彼此关系之中的某些态度。”
罗杰斯认为,课堂背景中的人际关系构成要素是“真诚”、“接受”和“理解”。真诚、真实或表里如一是第一个要素。教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教师对学生应该坦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坦率地显露出来,教师与学生建立关系时不能有任何职业上的装腔作势和个人的假面具,应该抛弃任何虚伪和欺诈,以促进学生获得真正的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赏而不公,赏多赏少皆生怨;罚之有度,罚轻罚重总相宜。
第二要素是接受,有时也称为信任或奖赏。教师能接受学生在碰到某个新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表现出来的满足。教师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许多感情、许多潜能的不完善的人,教师对学生的接受,是他对人类机体能力具有基本信心的一种具体表现。
第三要素是理解,指对学生的移情性理解。传统的理解模式是:“我理解你的错误是什么”;而移情性理解是:“你现在必定感到自己的不是吧?” 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感情和想法。这样,学生就体会到,可以信任教师,因为教师的确能全面地把握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发展起师生之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
人际关系的三大构件――真实、接受、理解是教学活动的充分必要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罗杰斯认为,学生天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时,学习才会有促进;教师在履行一个学习推动者的职责时,要努力认识和承认自身的局限性;如果与学生和谐共处的教师珍视学生的世界、兴趣和积极性,并作出同情的反应,自我启动的学习就可以出现。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
学生测验:师生关系状况。
每题答“是”或“非”。
1、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
2、某位老师对你感到讨厌或你讨厌某位老师。
3、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
4、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
5、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和不安。
6、你的意见经常被老师不加考虑地反对。
7、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与奖惩学生的尺度。
8、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
9、老师常体罚或变相体罚你。
10、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
11、某位老师对你有点冷漠。
12、你的思想常被老师支配。
13、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14、老师常让你感到紧张和不安。
15、老师常误解你的行为而斥责你。
16、老师无法帮助你改进学习方法。
17、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
18、你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
记分表(答“是”给1分,答“否”给-1分)
|
测查结果的解释:
总分为8到18分,表明师生关系不正常。
总分为-8分到7分,表明师生关系一般。
总分为8分到-9分,表明师生关系良好。
记分表I栏上的小计分数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困扰程度:4到6分,程度严重;-3到3分,程度不重;-6到-4分,程度轻微。
表II栏上的小计分数表明师生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3到6分,程度严重;-3到2分,程度不重;-6到-4分,程度轻微。
表III栏上的小计分数表明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的困扰程度:3到6分,程度严重;-3到2分,程度不重;-6到-4分,程度轻微。
小和大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的人来说也不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买房子,孩子上学是小事,小事放在个人身上,就不小。而美国打伊拉克绝对是大事,它对一个普通人的重要性却不如前者。凡人无小事。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对的也就几十个人。把这些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天下就太平了;反之,日子就不好过。这需要我们拿出人生智慧来应付,不能掉以轻心。
尽管在生活和物质层面,中小学生需要的照顾越来越少,但在心理层面,他们需要教育者倾注更多的关怀。聪明的教育者表面看来无心、放手,但在学生需要关心和帮助时,仍能给予他们及时而正确的指导。
<前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S11) <后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