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旬首笔谈(T2)
发布时间: 2008-12-18 来源: 德育中心 发布者:xubo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杨忠健
家庭和学校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家长和教师不但要在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琢磨领会,这样才能让心育真正走进未成年人心中。
T2:Thought (12月21日)
本旬重要节日纪念日:
12月21日:冬至;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圣诞节。
第五十八讲 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小学5年级的小曹同学在心理作业中写道:
“我学习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善于思索,不懂就问。我认为我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要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我不懂老师的解释,或者有些原理还不清楚时,就会请求老师再讲一遍。如果老师提出了问题,我经过思考后,就很愿意举手回答,以检查自己是否正确。课堂参与的意义不仅在于弄清疑问,还锻炼我思维的敏锐性。我不太愿意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我认为高分应该扎根于透彻理解的土壤之中。老师告诉我们,有时候,一道题做不出来,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或更多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是可以解出来的,这样整个题也接迎刃而解了。我觉得这是个非常有用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星期天,我一个人在家,同学约我去打羽毛球,我的羽毛球拍子却在五斗橱后拿不出来。而柜子又太重了,我也搬不动。这时,我想起了那个化整为零的方法,就把抽屉一只只搬走,柜子就轻了,我再挪了一下柜子,羽毛球拍子便被我取出来了。”7年后,小曹考上了北京大学,毕业后她又到香港大学读研究生。
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如果没有生命,也就像火星和月球一样,荒凉单调、了无生气。而如果没有思维的产生,人类只不过是进化到灵长类的一个动物分支。只有生物圈、没有智慧圈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可能如“侏罗纪公园”中所描写的景象差不多。幸好,人类有思维,进而就有了文化。有科学家认为,人不仅有生物基因Gene,还有文化基因Meme。人最可珍贵的特点,在于他能够脱离时空的局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和批判。
一个善于思维的人所提出的结果,往往使他身旁的人觉得惊奇,这是因为那些人忽略了作为推论基础的一些细微地方。现代人尊重事实,推崇理性的方法和经验,将崇高和责任融汇在务实的工作中,而这些品质是一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不具备的。离开了敬业和技艺,世界上并不存在崇高。哲学家和科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如果说观察是吸收信息,记忆是储存信息,那么思维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新信息。人的思维本领是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能力构成一个人智能的核心,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集中体现。正确的认知,其特点是积极、客观、独立、灵活,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不正确的认知,极端、主观、瞎猜、感性,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理性的人“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非理性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思维是人脑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这里从一道数学题说明一下概括的意思,笔者上小学时也常做这样的题:某水池有一个进水管,如果单独进水需要20小时把空水池充满,水池也有一个排水管,如果单独排水则需要24小时把水排完。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排水管,几小时可以把水池放满?有人认为这题脱离生活,没有价值,而且这么做是傻子,白白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不利于环境教育。甚至有的相声对这道题进行了讽刺挖苦。其实不然,这是一道数学题,也是一道思维题,是对生活中许多现象的概括。现实生活中类似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排水管的事情太多了。如:
――社会人口增减;
――生物新陈代谢;
――家庭收入支出;
――青草生长被吃;
――剧场有进有出;
――仓库存货出入;
――物质浓度变化;
――水库流量管理。
就说今年的两件最大的事情,也都需要这道题。第一大事是512后的抗震救灾。那堰塞湖口要开多大合适?口太大,下游人民搬迁的人数就将大增;口太小,可能绝堤。需要算入水与出水(同时发生)的差值。第二大事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出,需要算进人数和出人数(同时发生)的差值。两件大事都离不开这个数学模型,老师教学生这道题有什么罪呢?难道蹦蹦跳跳就长素质了?难道玩玩唱唱就学会建设祖国的本领了?
水管问题,就是从许多现实问题中概括出一个形象化的代表,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这样更有利于青少年儿童感受数学和思维的价值,认识数学和思维的本质。掌握了规律,就可以一通百通,这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聪明如猴子也只能知道特定的水能灭特定的火,即一通一通,不会概括出水能灭火的规律,不会一通百通。现在,要防止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朝着淡化数学和弱化思维的方向发展。在当今的世界,富有娱乐化、快餐化成分的媒体接触方式,容易对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产生抑制作用,可能导致他们思维的简单化。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教育者教育中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导孩子讲究思维策略,培养其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速度。
拖沓是要付出健康成本的:心理学研究者鉴别了学生中一贯的拖沓者和不拖沓者。学生们被要求在学期初和学期末报告他们体验到多少躯体疾病的症状。在学期末,所有学生症状都有所上升,然而――由于一切都将到期――拖沓者比不拖沓者报告出更多的躯体症状。
思维越快,效率越高。在信息时代,思维速度是重要指标,迟缓有时会误事。考试和其他事情一样,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学生在相应的考试中考个好成绩,就必须强调思维速度。教育中,学生的任何学习任务都要有时间限制。完成同样的任务,要表扬用时少的学生。要让学生科学地利用时间,在学习中减少时间浪费;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快的值得和慢的坏处,不能给他错觉:早完成学习任务还会增加作业,这样反正不能闲,学生就会觉得不如慢的好,反正越快事情越多。教育者必须让学生觉得快有所值。
扑克游戏“拍24”可以融洽家庭气氛,并训练孩子四则计算能力,大大提高计算速度。网上有一个“联众世界”,里面中国象棋有一种“10分钟快棋”。你下一盘棋必须10分钟之内,否则就输了。学生经常下快棋就必然提高思维速度,这已经有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验为证。
思维速度快,也是学习过程具有高速度的基础,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是以个体对知识进行高效率信息加工为基础的。
培养思维的广度。
思维广度是指思路宽广。这要求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积累,遇到问题善于联想。基础知识是思维的根,根深才能使思维之树本固、叶茂、花繁、果硕。
例如问及铅笔的用途,如果孩子只能答写、画者,说明他思路不广;而回答铅笔可以烧火,做秤杆,调电子表,做尺子,做筷子,做指挥棒者,思路就宽广多了。
看问题从多种角度想,想事情有几条思路,都需要一个人思路开阔,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一个人文理兼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现代社会将大有作为。有的人偏爱中国传统文化,说胡琴也不比提琴差,那是他不懂“胡”的意思;有的电影讲历史,三国时代就炮声震天、炸药边地,因为他不知道火药是何时发明的。
培养思维的精度。
思维的精度是指思维的准确性。在数字化生存的21世纪,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巨大的失误。思维精密者还对创新有帮助,因为他不忽略事物细微的差异。在学习中一定要反对“差不多”思想,要检查验证,讲究逻辑推理。
有的学生做题时算出山高5万多米毫不惊讶;得出汽车速度每秒5千米也不怀疑。落个小数点,正负号更是常事,这个坏习惯如果不改掉,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深受其害。
思维精,才可能学好数学。不懂数学的人,将越来越不能掌握文明的主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数学与外语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因为语言是耳目,而数学是脑袋。这是一针见血之谈。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2007年在北京8中对中学生说:学物理、化学需要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数学一定要学好;学历史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和判断力,能理清各种各样的事件和人物关系;学经济学的要求则更多,一方面要懂得人情世故,知识面要广,另一方面要求逻辑思维能力要强,数学也要很好。
培养思维的深度。
思维有深度是指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核心问题,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例如有个作文题《毁树容易种树难》,如果学生写植树绿化祖国当然可以,但如进一步深入联系实际,写到生活中“行成于思毁于随”,或“破易立难”的文革、改革等事例,说明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如果没有一定思维的深度,难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如果一写做好事就是拾钱包交公,一写我的老师就是满头白发捂着肝区坚持补课,便俗了,说明思维肤浅。
思维的深刻需要有一定的的悟性,在生活中善于联系和思考,不人云亦云。《北京晚报》的“九宫阵”或叫做“数独”是很好的练习,如果一个人把这些题都能基本做出来,他的推理能力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他的学习成绩不会差。现在教学中被削弱的平面几何,本自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科学家徐光启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爱因斯坦说:如果欧几里德未能激发起你少年时代的科学热情,那你肯定不会是一个天才的科学家。因为这门学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精度和深度。
培养思维的活度。
思维变通便谓之“活”。于右任先生书法出众,不少人向他索字,因此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于先生便不肯为人写字。有一老友多次苦求,于先生觉得实在难以拒绝他的要求。于是,于先生为他写了“不可随处小便”6个字,认为老友不可能将这6个字挂起来。几天后这位老友把裱好的字拿来给于先生看,6个字倒还是这 6个字,只是顺序变了,变成“小处不可随便”这样一句格言,于先生很佩服这位老友的变通思维。
世界著名围棋选手赵治勋认为:除了正道,还可以发现很多岔道。在这些岔道之中,只要发现一块微不足道的石子,就会使棋盘上的世界变得混沌起来。就是说,围棋本来有很多岔道,而我们却过而不入,或者这样说,虽然我们也知道岔道上一定会有宝贝,但是因为麻烦,因为繁忙的日常生活,我们却硬是无视其存在,尽管硬是无视其存在的态度也许有其极为合理的一面。其实,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创造性思维是灵活、变通、独特的思维。家庭与学校平时可以通过猜谜语、对对联、做智力游戏,在学习中一题多解,逆向思维,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孩子思维的活度。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认知心理学家把问题解决定义为从开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移动或改变。人们往往采用由因求果的正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正向思维价值很大。但是,只有正向思维是不够的,有时采用逆向思维常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得到创造性的成果。
数学中的反证法就是一种逆向思维。为了证明不存在最大的质数,可先设一个最大的质数P,比它小的质数分别是P1、P2、…、Pn,再造一个质数Q,我们很容易使Q>P,就是使Q=P1到Pn的乘积加1,而P又已经假设是最大的质数了,却小于质数Q,这显然自相矛盾,可见“有最大质数”这个假设是错误的,于是也就从反面证明了不存在最大的质数。
地里的庄稼并非长得越高越好,要控制其高度,防止倒伏,反而能高产。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但庄稼太密了,却会减产。
在中国,旧往往被视为新的枷锁,经常是不破不立,所谓“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所以多年来,“改良”是贬义词,差不多就是反革命的同义语。以为要求新,必须舍旧;其实,新旧之间经常并不是不相容的,而是相生相成的。破字当头,有时立并不在其中,文革破的都是好东西,没有立什么;立,还要靠改革开放。
确实,许多事情常常需要反过来想一想。
我国传统思维并不都是正向思维,我国的古人很聪明,他们懂得逆向思维。他们观察动物,发现“虎卑其势,必有击也”;老子说过:“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三十六计之一为“欲擒故纵”。“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
在科学上可以由因去求果,也可以由果反过来求因。以前,灯泡中钨丝通电后,由于氧的作用容易发脆变黑,专家认为必须大大提高灯泡的真空度,而这很难做到。科学家兰米尔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各种气体充入灯泡进行实验,终于发明了充氮灯泡,比真空灯泡还要经济实惠,灯泡的寿命也长。
在文学艺术上人们运用了倒叙、以小见大、虚中见实、以悲写喜、以喜写悲等手法,也体现了逆向思维。
在人际交往中,采用逆向思维的用途以便于了解对方心理。虽然“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如能“设身处地”,从行为的结果来求行为的原因,也可以从其外部行为推知对方的心理。
1846年,日本不满18岁的秀策与48岁的因硕下围棋时,观战的许多因硕的门生看见白棋活出,深信老师因硕将会获胜,只有一个观战者预言秀策将会获胜。结果正如其言,18岁的秀策最终赢棋了。众门生问那个人预言的理由,那人答曰:“因硕看到秀策下的第127手之后,耳朵红了起来了,我不太懂棋,但我是医生,我看到耳朵红是一个迹象,它反映了因硕的心理发生动摇,虽到现在为止仍是白棋稍占优势,但是因硕已经失去信心了。”观耳赤断胜负一事流传至今,成为棋家的经典。生活中,当对方“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时,不仅不能掩盖心情,常常会欲盖弥彰。高考学生甲说:“我不紧张”,实际上他手心出汗,脉搏加快,比旁边看考场外黑板报的考生乙更紧张。
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结合运用,可以像螺旋一样推进我们的认识。歌德说:“生命的本质是螺旋”。螺旋正是世界上物质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式。我们常说:波浪式起伏,螺旋式前进。又例如植物蔓的爬升,向日葵籽的排列、水的旋涡、台风、蜗牛与海螺的壳,小至生物基本的DNA,大至宇宙的星云,竟然都是螺旋。人的思维亦是如此,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相反相成,使我们的认识不断获得飞跃。
<前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T1) <后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