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旬首笔谈(W2)
发布时间: 2009-02-11 来源: 德育中心 发布者:xubo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杨忠健
家庭和学校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家长和教师不但要在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琢磨领会,这样才能让心育真正走进未成年人心中。
W2:Will (2月11日)
第六十三讲 怎样帮助孩子锻炼坚强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心理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在人主动地变革现实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对行为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的控制调节作用。
意志与认识、情感活动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客观世界与社会实践是意志力量的源泉,认识过程是一直的基础,离开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意志就无法产生。人的情绪情感过程对意志有重要影响,可能是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能是意志行动的阻力。反过来,人的意志也能影响调节人的情绪认识实践活动。张大千说:“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
意志的重要性。
意志力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人的意志力表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一个人确定目的、动机的自觉性和执行决定的原则性,当机立断的果断性是意志坚强的表现。而盲目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是意志软弱的表现。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善始善终把决定贯彻到底的坚韧顽强品质,是意志力强弱的标志。人的意志力还集中体现在以勇敢献身的精神,排除困难把决定贯彻到底的品质方面。人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
《论语》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无论多么强大的军队,其统帅都可能遭受不测;但是一个小老百姓只要下定决心,却是任何人无可奈何的。一般人并不缺乏理性与激情,但缺乏成功者所具有的持之以恒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无休止的探索和大无畏的冒险精神。
学生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由直接、具体的动机向长远、抽象的动机发展,小学生由直接的、具体的行动动机占优势逐渐转向长远的、抽象的行动动机占优势。
――学生的行动目的逐渐发展到依据家长、教师的指令,按自己的愿望、意图、想法选择和确定行动的目的,目的性较明确并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学生主要依靠家长和教师的帮助,能控制种种冲突的情绪、愿望和行动,采用一定的方法努力克服困难和障碍,实现稳定的目的任务。
――学生各种意志品质的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
良好的情感给意志行动以力量。通过学习竞赛活动和通过长跑等活动都可以锻炼意志。事实上,培养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采用多种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要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意志行为的具体指向,在努力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心态。一个人的志向愿望比较大,其意志行动就比较持久。如果学生学习只是迫于家长教师的压力,是难以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的。
其次,在学习生活中要克制沮丧、颓废、自暴自弃的情感。在取得好成绩感到欣喜时,应通过愉悦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励自己再接再厉;成绩不理想,要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化为急起直追的强烈愿望,抑制不良的情感和心态。
再次,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的锻炼措施。缺什么,补什么。另外,改善学习环境,适当安排学习进度,也对毅力较差的学生有用。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可以说这是锻炼和培养小学生意志的基本途径。实践活动包括学习、游戏、劳动。应该注意锻炼的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提高。自我检查,自我教育,从点滴做起。不要以为只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才能锻炼意志,小事不小。
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培养意志品质。就是说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例如,有的学生软弱,易受暗示;有的学生执拗、顽固。对待他们,就要培养他们意志的原则性和目的性。有的学生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有的学生冒失、轻率。对待他们,就应该培养他们意志的果断、沉着和自制的品质。对缺乏毅力的学生,就要教育他们振奋精神,培养意志的坚韧性。教育者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有反复锻炼、实践的机会,坚持不懈地、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就能取得意志锻炼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对学生引导的方法,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示范性引导。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要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而且要略高于现有水平,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自己也要起示范性作用。
――证明性引导。为了使学生具体理解某些概念、定律、法则,启发学生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认识,有时还可以进行逻辑的推理。这种引导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具体化”能力的发展。
――展望性引导。对问题的前景进行描述,进到学生的问题发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而把达到这一前景的途径、方法、依据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
――反驳性引导。对一些错误的言行,要让学生通过句反例给予反驳,进而启发学生产生巡展正确完善答案的要求。
――诱误性引导。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选编一些题目,制造一些“陷阱”,让学生错了,吃了“苦头”后,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以获得深刻而正确的认识。
――探究性引导。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出现停滞时,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矛盾现象或线索,提出一些设想,昂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富有激情地、兴致勃勃地去钻研它、思考它,直到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日本教育的做法。
日本信奉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裸露锻炼。儿童常年不穿上衣,男孩整个冬天只穿短裤,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顽强精神。日本人重视对儿童进行忍耐的教育,并将其与历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一些学校给学生准备“忆苦饭”,让他们记住日本过去生活中最困难的日子。日本人还重视通过一些由孩子自己组织的活动进行同样的教育。一些小学生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既无水源又无淡水的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
<前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W1) <后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