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旬首笔谈(X1)
发布时间: 2009-02-23 来源: 德育中心 发布者:xubo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杨忠健
家庭和学校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家长和教师不但要在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琢磨领会,这样才能让心育真正走进未成年人心中。
X1:X-theory in management (2月21日)
第六十四讲 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管理
群体管理。
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任何个体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生存,所以人们说我们生活在地球村。群体是人们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群体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能进行活动,其成员之间有相互作用。群体具有组织结构、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有或大或小的内聚力。每个人不可以离开群体而生活,人的个性是在群体的影响下形成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通过各种群体进行的。有群体就有管理问题。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有X理论,Y理论,Z理论,权变理论等。
如果每一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这个世界就马上乱套了。所以,人要有群体意识。另一方面,一个人的群体意识必须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这才是自觉的、健康的、牢固的群体意识。没有自我意识的群体意识是一种低级的、虚假的意识,是以个人的盲从和愚昧为前提的。
一个人自我表现如果处理得当,在群体中才真正能起积极作用,使群体更加生动活泼,更有发展前途。就像在团体操中,每个做操者必须从全局出发,节奏一致,保持协调。然而,只有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具有独特的作用,甚至认为自己是观众注目的中心时,他才能真正把动作做完美,在出现意外时,他才会从容应付,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动作。
群体经常更能比个体完成任务,这是由于群体的力量更大,人们的才智也扩大了,也由于在群体中,人们能够竞争。但是研究还发现,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群体绩效比预计的要差,因为在群体中,成员不仅要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而且还会分心,还要相互协调,尤其是群体是一个大的、松散的、对成员没有重要性的群体时,个体对群体的贡献就不能被确认。在人类活动的某些领域,要推行劳动组合那套工作方法是难以想象的,尤其如作画、作曲、作诗、写书更是如此。如果写书硬要这样做,充其量也只能搞出一本杂七杂八的特写集,而不是一本完整的书。就像不可能由两个人或三个人同拉一把小提琴一样,几个人合写一本书也是不可能的。集体创作、突击队做法在中国也曾流行,文革中曾经达到高峰,那时文艺创作要三结合:所谓领导出思想;专业人员出技巧;工农兵群众出生活。结果编出来的肯定是怪物。直到现在,一些学术研究机构,仍乐于上大课题、集体创作,题目大、字数多、课题组成员多,资助的金额便多。从学术史看,绝大多数精品还是个人之作。
群体也非越大越好。小群体做成功的事,大群体就未必行,就像无论房子、车、船,都不能做得太大。一个小群体中增加一个人当然会增加力量,大群体就未必了。就像一碗绿豆汤加一勺糖会很甜,在一大锅绿豆汤中加一勺糖就觉不出来是否增加了甜味。
研究群体管理的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它把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运用于组织管理,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来控制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提高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功能的目的。
管理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教育中同样不可或缺,教师要学会管理班级和学生。课堂行为调控等教室管理问题,是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课堂行为调控中浪费过多的时间,也使教师缺乏成就感。教师掌握一定管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很有必要。事实上,不存在普遍应用的管理方式,管理应根据条件随机应变,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工作性质、成员特点及其他情境因素。
一些班主任抓管理,是一个时期抓一个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整体地规划、谋略班级的发展。而成熟的班主任抓的是根本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谋划学生的发展,日常管理可以由学生干部负责。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不管外面或上面刮什么“风”,都能搞好自己班级的工作。班主任要克服浮躁心理,急于出东西的心理,要耐得住寂寞,认准了这个道路就走,才是真正办教育。另外,现在一些班主任只关心学生学习分数,应从本班实际出发,抓主要的东西,精神的东西。理论和经验都指出:只抓分数,分数上不去;抓分数以外的东西,分数倒可能上去。所以,要建设好一个班级,就要准备经历一个阶段,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但可以抓突破口,以增加学生的信心。
制度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与其他管理一样,制度的建设十分重要。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非常耐人寻味:
严寒的冬天,有一群人在烤火。“天这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所有人都这么想。于是无人去添柴,不久火熄灭了,这群人被冻死。又有一群人在烤火。“如果大家都只烤火而不添柴,这火迟早要熄灭的。”所有人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火,可是不久火也熄灭了。因为大家只顾捡柴火,没有烤火,最后都被陆续冻死在路上了。还有一群人在烤火。他们既没有全部去捡柴,也没有全部来烤火,而是制定了轮流烤火和捡柴的制度:一半人捡柴,一半人烤火;然后交换。于是人人都捡柴,也人人有机会烤火。这样,大火和生命都得以延续。
这个故事说明:积极主动、忘我牺牲,对于一个组织、团体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但绝不能是其生存的根本。靠主动奉献只能维持一时,只有制定了合理的制度,才能维持长久。
绩效管理为管理的新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关于权大一级压死人的话语在21世纪越来越没有市场。但是,权大于法的观念还远远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以人为本的事业还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传统管理的特征之一是忽视结果:
――关注投入要素,以组织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为判断工作成绩的标准,忽视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过程取向的控制机制,即上级对下级的控制着眼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导致按命令行事的心态。
――规则为本的服从意识,即评价工作人员的主要标准不是看他们的业绩和对组织目标的贡献,而是看他们能否严格遵守规则。
传统管理模式由于不衡量效果,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公共管理新理念之一是结果为本的管理。效果为本的管理要求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而按效果拨款的前提是对结果(即绩效)的科学测定。
台湾忠信高中创校之初,就建立了简单明了的四大荣誉信条――不吸烟、不打架、不作弊、不流气,来规范塑造学生的品德。违反四大荣誉信条者,勒令退学。
有几个学生为了班级开一个圣诞晚会,到工人俱乐部偷拿了一棵圣诞树。教师如何做到既向学生讲清道理,又不挫伤他们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呢?班主任的做法是,先不忙作结论,而是把事情经过了解清楚;然后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机,找到事情的原发因素;然后在批评教育的时候有的放矢,向学生指出,尽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为班级做好事,但是做好事的途径不正当,好事就变成了坏事;最后,不就事论事地处理,要求这几位学生用行动弥补过失,把坏事变成好事,学生把圣诞树主动送回俱乐部,并认错道歉,他们还参加学校的“绿化近卫军”,每天为学校的花木浇水。
由于教师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掌握正确的管理方式,使班级呈现民主、和谐、平等、向上的融洽气氛,才能培养学生讲责任、讲民主、讲勤奋、讲进步,不骄不宠,自尊自强的好品格。
班主任管理方式转变趋势是:从封闭式管理转向开放式管理;从指令式管理转向协调式管理;从管制式管理转向开发式管理;从集权式管理转向活力式管理。
教师在学生管理中应善于采用情感激励,其要点是:
――平等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体现了尊重,为学生的成功而高兴,应尽量不以势压人。
――衷心的信任。支持学生正当的行为。恰如其分地表扬学生的长处,说出学生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
――坦诚的交流。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各种有效交流,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与学生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勿轻诺,否则声名差。多夸口,则多出丑。
――宽容的合作。与学生共同参加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为学生取得的成绩而骄傲。
时间管理。
每一年都是12个月,每一天对任何人都绝对是24小时,分秒不差。可是有的人出色地完成工作,还有工夫下棋打牌,喝茶聊天;有的人加班加点,还是做不完工作。区别在于对时间的管理有差距。笔者的建议是:
――早起。上午的时间比下午和晚上的好。教师早一点起可以用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处理困难的任务,从事有创意的思考;把工作效率低的时间用于看报、整理、家务、游戏和重复性工作或学习任务。教师早上应及时准备好一天要用的物品,这样既心情轻松不焦虑,又节省了丢三落四后浪费的时间。中国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外国古人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
――计划。教师订计划本身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一个学期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做学期计划。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必须做的事情。“凡事预则立”,教育工作者不打无准备之仗。从工作的进展中不断调整目标。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不断制定出下一阶段的目标计划,教师会干劲倍增。忙晕了头的教师和无所事事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缺乏制订计划的习惯。在教师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好的事情,总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这时生气、伤心、委屈是正常的。但有的人在这些情绪上花的时间太长,事情已经发生,过度的情绪解决不了问题,还伤害健康。我们要让一时的情绪尽快过去,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继续按正常的计划去做该做的事情。时间安排时不要制定过多的目标,计划要有一定弹性,以减小压力,并能应对突发事件。
――用闲。在排队等候、在公共汽车里这样的时间边角料上要充分利用,例如此时可以背单词,可以考虑教育研究的思路。用闲还说明重视今天,重视现在。如果用金钱来比喻时间,那么昨天是一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未知的期票,而今天则是现款,现在的零碎时间是零钱。今日事今日毕能锻炼我们教师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办事风格,防止了惰性的产生。如果每个人来访或来电话都接待,如果参加许多可有可无的应酬活动,就办不成许多应该办的事。工作的时间、学习的时间、交往的时间、休闲的时间比例要掌握好。教师做事有选择十分重要。
――休息。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学习。头悬梁、锥刺骨是最笨的方法,不仅不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而对健康有害。工作或学习的时间和效果不一定成正比,甚至有时候成反比。但是工作或学习的主动性却肯定与效果成正比。因此,应注重培养工作或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注重工作或学习的高效率,绝不能仅仅在加长工作或学习时间上下功夫。
闲暇时间的增加,对能有效利用时间的教师来说,生活将越来越丰富;对不能有效利用时间的教师来说,生活反而越来越枯燥。20世纪开始时,数学上有一道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叫人头痛的难题,这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质数?1903年10月,在纽约的一次数学会议中,数学家科尔登上讲坛,在黑板上把2自乘67次后再减去1,接着又把两个数193707721和767838257287用竖式相乘,两次计算结果相同,到会的数学家现在明白了,原来他证明了:2的67次方减1是个合数! 在热烈的掌声后,台下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道题花了多长时间?”科尔回答道:“3年中的全部星期天!”――正是这个人人皆有的业余时间,造成了科尔和其他许多人的差异。
闲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判断能力和选择追求。有的教师或博览群书、捕捉信息,或参加活动、益智怡情,或参加劳动、培养技能,或游览名胜、社会调查,他们的闲暇生活非常充实;然而有的人则相反,喜欢睡懒觉者有之,每天看肥皂剧者有之,热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者有之,经常逛商场者有之。闲暇生活的质量对我们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才算是合理安排业余生活呢?
有的人爱好文艺,只着眼于热闹的故事情节,不能从中领悟发人深省的哲理;有的人天天下棋,斤斤计较输赢得失,不知从中总结谋略和规律;有的人观看菊花展览兴致勃勃,趣味盎然,但对品种培育和盆景艺术却压根儿没想过;有的人经常集邮,多多益善,却不去研究邮票中的来龙去脉,知识背景。当然,每个人不必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都去深究一番,只是如果一个教师能从中选择一两项,作一些深入的探求,将会享受到生活的更大乐趣,并从而发展自己的特殊才能。
常规管理。
――加强教育,讲清道理;
――注重训练,形成习惯;
――严格标准,经常检查;
――树立典型,学有榜样;
――适度评比,规范行为。
有人说,学生管理是一门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给一些新教师以莫测高深之感,似乎可望而不可及。应当说,掌握学生管理的规律确有难度,但只要教师刻苦努力,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又有正确的途径方法,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也能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心理学实验:住院的产妇离开医院时,分成两个组。第一组为劝告组。医生劝告产妇每天要给婴儿吃鱼肝油桔子汁;第二组为规定组。医院规定产妇每天要给婴儿吃鱼肝油桔子汁。一个月后,发现:劝告组只有部分人照办了;规定组几乎全照办了。
团体规定比个别劝说有助于转变人们的态度,但转变人们的思想(包括态度)必须采用各种途径。团体规定对于人们执行那些起码的、基本的准则是必要的,如宪法、学生守则必须遵守;团体规定后如果有人不遵守,可以个别劝说,双管齐下,促进态度转变。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集体的特点有:成为集体成员行动指南的目标,和由此产生的舆论;人际关系团结、民主、平等;具有较完善的管理机构;个人才能和个性在集体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我们所管理的班级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集体呢?离一个优秀班级还有没有差距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标准进行衡量,如果还有差距,就可以与学生共同继续努力,把我们的班级建设成优秀的集体。
――班级有统一的目标。这是一个集体的灵魂,这个目标是由全班师生共同制定的。这样,大家在班级活动中就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您的学生们不知道班级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或大家心中的目标全不一样,那就还不是真正的集体。
――班干部是班级真正的核心。几个班干部都有威信,在集体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这就是好的集体。如果干部不公正,没威信,就没法管理好班级。
――班级有自觉的纪律。只有班级中充满民主气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才能建立情感和信息交流。如果老师一不在场,班里立刻乱套,那怎么也不能说是一个良好的集体。
――班级有正确的舆论。班级大多数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评价有正确的意见。例如班级拥有良好的学习风气,以爱学习,学习好为荣。如果一个班级有许多抄作业现象,考试作弊现象,那就不是好的集体。班级的行为规范不完全等同于规章制度,有效的集体都有其行为准则,是在群体互动中自然形成的,用来限制群体成员的行为。
――班级成员团结协作。同学们能够善待他人,互相帮助。如果班里学生各唱各的曲,各吹各的调,互相攻击,一盘散沙,那么这个班级离集体还太远。良好的集体临危不乱,处乱不惊。
要让学生明白,他有许多权利,惟独没有干扰别人的权利。
领导思维。
贾泽毅通过对美国一些中学管理者的采访,总结以下学校领导新思维:
――注重渐进式革新。太激进的革新,会扩大敌对关系,导致学校充斥尔虞我诈的行为,难以把握正确的学校革新方向。渐进式的革新在考虑革新的议题时,着重相互调适,有利于探索共同的目标,容易把握正确的革新方向。
――注重共同远景的建立。远景的形成着重于对学校的何去何从的理解,进而阐明实现远景的方法和细节。因此学校行政着重远景的建立,容易探索出学校革新的意义,这个意义应由学校成员共同构建而得。远景的建立,可以调和各种对立的行动,也可以唤起对未来奋斗潜能的开发,因此有助于学校革新的推动。
――注重了解、包容和协调。领导坚守自己价值观容易导致敌对扩大,应致力于别人价值的了解,对不同立场的包容,冷静评估别人想法的合宜性。如一味打压不同意见,会使革新阻力重重。要放下架子,协调对立行为,多运用非正式组织来经营彼此信任的环境,也要建立双赢的问题解决机制,来缓和对立的扩大。
――注重学校组织文化的经营。领导要多运用文化仪式来不断澄清学校行政的意义,比如建筑物、标语、语言、故事、隐喻、校徽、校服等,为激发创新提供时间和空间。
测测你的领导和管理才能。
1、经常介入某种社会事业中,主动积极工作。
2、容易适应新环境。
3、受同伴欢迎,喜欢别人围绕自己。
4、有能力控制别人。
5、能很好地承担责任。
6、具有激励他人积极行动的能力。
7、对反应慢的人有耐心。
8、考虑到后果,有时也不坦白自己想法。
9、与人争论时喜欢争赢。
10、喜欢在穿着上引人注意。
(答“是”就得1分,分数越高越好)。
管理语丝。
――治大国,若烹小鲜。
――宽猛相济。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一个管理者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不树敌,不过河拆桥,别让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惹麻烦的人。
――尽量不发牢骚,不抱怨,不要随便批评学生、同事和领导,发表意见时对事不对人。
――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找出与其他人利益一致的基础,创立双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要谈论私人问题,在适当场合有选择性地公开一些私人秘密。
――做事讲诚信,言必信,行必果,坚决相信纸包不住火的定律。有的教师搞什么借分,学生得59分,可借一分,下次还。这是只图眼前利,必遗身后害无穷。
――时刻牢记学校的目标和领导的观点,努力培养理性、积极、干脆、公正的形象。
――强迫自己去做困难的、不舒服的或讨厌的事,必要时表现出你的自信、果断与坚强,但不是野心。
――对人态度和蔼,保持笑容,自然,别夸夸其谈,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
――想讨好所有学生的教师当不好教师。
这最后一条的道理就在于人的行为太求全,就过分了。世界上的事情还是适度为好,就是对学生的期望也如此。
重要启事:本栏目还有两期就结束了,感谢读者的信赖,从2007年就开始读《旬首心育笔谈》,前后三个年头66期,终于从A到Z,有始有终。从2009年 2月25日开始,笔者的《家教周刊》将每周一期,刊出新内容,为期一年,从第53期到100多期,欢迎本栏目的读者关心《家教周刊》,笔者相信,这个栏目也不会使您失望的。
<前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W2) <后一篇: 心育旬首笔谈(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