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06-06-12 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发布者:xubo

    :本论文采用量表法对664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少年儿童自尊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自尊受其同伴、教师和父母的积极评价的影响(Lawrence,1981)。在谈到与自尊相关的因素时,Coopersmith及其同事指出,父母的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他们对朋友的认识,以及他们通常更看重男孩的态度,反映了他们的自我评价。

  D.S.N.Salahu&S.R.Bollman(1994)M.Rosenbegr(1979)的自尊量表测查了116名由社会服务机构抚养的1115岁少年儿童,结果发现,那些与其出生家庭有较高认同(identification,ID)感的儿童比有较低认同感的儿童具有更高的自尊水平。E.J.Gruber&G.H.McNinch(1993)53名小学儿童的父母进行了调查,让这些父母评价家庭与课堂对儿童自尊的影响有何差异。结果发现,这些父母普遍认为,家庭和父母比课堂和教师对儿童自尊的发展有更大的影响。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直接影响儿童自尊的形成和发展。Coopersmith(1975)专门调查了父母的抚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自尊儿童其父母的抚养方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接受、关心和参与。高自尊儿童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表达关心和爱,对孩子的活动有兴趣,认识孩子的朋友,关心孩子的问题(即使是不重要的问题)。第二,严格。高自尊儿童的父母认为,重要的是使孩子达到更高的要求,而不仅仅满足于使孩子高兴,并认为孩子在严格的训练下会更快乐。他们细心又一贯地建立行为规则,坚定而果断地使孩子明确了解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第三,使用非强制性的纪律。高自尊儿童的父母相对较少地使用体罚,他们对孩子的惩罚往往是取消某种特权,或让孩子孤立独处,多与孩子讨论行为好坏的原因。第四,民主。高自尊儿童的父母允许孩子自己决定睡觉的时间,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以及有时按自己的方式办事的权力,让孩子参与制定家庭计划。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观点提出异议,他们不会加以指责。

  总的来说,那些具有高自尊的男孩的父母可能被描述为有威信的。这些父母对其子女在学业表现和良好行为上严格要求。那些既民主又严格的父母能在许多方面对其子女提供帮助。他们通过设置明确的、一致的规则让子女知道哪些行为是他们所期望的。这样儿童可以了解外界的需要,并把这些需要纳入到规则系统中去,从而获得内部控制。另一方面,高自尊儿童具有鼓励其父母爱护、稳定和民主的特点。那些自信、合作和有能力的儿童更好培养。所以说,父母与儿童之间是一个双向的影响过程。

  在以前的研究中,我们曾探讨了学校因素(包括教师、同伴、学业成绩等)对我国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将探讨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我国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分别来自于北京市宣武区椿树馆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北京市一零六中学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共664人。这两所学校都是北京市的普通学校,学生的智力和背景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研究工具

  1.儿童自尊量表。该量表是我们在以前的研究中编制的,由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与助人共6个维度构成。各维度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a系数)分别为:外表,0.7748;体育运动,0.7149;能力,0.7150;成就感,0.6207;纪律,0.7030;公德与助人,0.6151;总量表,0.6829

  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该量表是用于测量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方式的5点制量表,由儿童来完成。该量表包括59个项目,分为5个维度,即:(1)温暖与理解,(2)惩罚与严厉,(3)过分干涉,(4)拒绝与否认,(5)过度保护。在本研究中,各维度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a系数)分别为:温暖与理解,0.8756;惩罚与严厉,0.8399,;过分干涉,0.5838

  (三)程序

  1.培训主试。本研究的主试就是各班的正副班主任老师,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研究者对这些老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使其掌握问卷施测的技巧,统一回答被试问题的方式。

  2.正式施测。施测时,每个班的两名主试按照标准化程序实施测验。完成这些问卷大约需要20分钟。

 

  三、结果与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对儿童自尊的发展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所使用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是由C.Perris等人(1980)编制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改编而成的,原量表包含6个维度,其中“偏爱被试”这一维度是用来测查儿童与其兄弟姐妹相比较受父母偏爱的程度,考虑狄国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删去了这一维度及对应的项目。本研究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5个维度,分别与总体自尊以及自尊的6个因素求相关,结果如表1所示。

 

1 父母教养方式与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相关

 

温暖与理解

惩罚与严厉

过分干涉

拒绝与否认

过度保护

总体自尊

0.4260**

0.3326**

0.1485*

0.3754**

0.1543**

外表

0.2994**

0.0746

0.0031

0.1500**

0.0228

体育运动

0.1217*

0.0500

0.0602

0.1044

0.0532

能力

0.1591**

0.3868**

0.3348**

0.3881**

0.2734**

成就

0.4395**

0.1408*

0.0220

0.1816**

0.0016

纪律

0.2330**

0.3041**

0.1617**

0.2661**

0.1568**

公德与助人

0.3155**

0.1056

0.0737

0.1395*

0.0374

 

  注:N=488*表示0.01水平显著,**表示0.001水平显著。

 

 

  从表1可知,“温暖与理解”这一维度无论与总体自尊还是与自尊的各个因素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与总体自尊都呈显著的负相关。“惩罚与严厉”与能力、成就感和纪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3个因素相关不显著;“过分干涉”与能力和纪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4个因素相关不显著;“拒绝与否认”除与体育运动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5个因素都呈显著的负相关;“过度保护”与能力和纪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其他4个因素相关不显著。

为了进一步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我们将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按平均数分成两个组,分别比较两个组在总体自尊和各个因素上的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2  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显著性检验

 

温暖与理解

惩罚与严厉

过分干涉

拒绝与否认

过度保护

T

P

T

P

T

P

T

P

T

P

总体自尊

8.76

0.000

-6.23

0.000

-2.04

0.042

-8.09

0.000

-2.02

0.044

外表

5.52

0.000

-0.57

0.570

1.15

0.250

-2.00

0.004

1.28

0.201

体育运动

2.85

0.005

-0.78

0.433

2.11

0.035

-2.60

0.010

-2.04

0.041

能力

3.34

0.001

-8.01

0.000

-6.36

0.000

-8.71

0.000

-4.86

0.000

成就

8.11

0.000

-2.56

0.011

0.09

0.931

-3.28

0.001

0.93

0.353

纪律

5.28

0.000

-6.37

0.000

-2.88

0.004

-5.35

0.000

-2.50

0.013

公德与助人

7.57

0.000

-1.96

0.050

2.12

0.035

-2.94

0.003

1.86

0.064

 

  表2表明,第一,父母对儿童“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与少年儿童自尊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高温暖组与低温暖组之间无论在总体自尊上,还是在自尊的各个因素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父母的温暖与理解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第二,父母对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与少年儿童自尊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负面的,这四个维度在总体自尊上两组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自尊的各个因素上两组间的差异大部分也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父母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不利于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总之,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少年儿童自尊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讨论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儿童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同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化的目标也是首先通过父母传递给儿童的。自尊既然是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当然也会首先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和父母本身的特点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自尊的形成和发展。

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对自尊总体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而且对自尊各个因素的发展也都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水平,而且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父母对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则会阻碍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既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那么,我们认为,让家长了解儿童的一些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将有助于儿童自尊的培养。第一,关心和爱抚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批评或指责他们,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他们的自尊也将会逐渐降低。第二,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经常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允许孩子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允许孩子独自完成某些事。尊重孩子的观点,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第三,让孩子感到快乐。给他们提供游戏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对他们的爱好和友谊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应该尽量鼓励他们,使他们得到一些安慰。第四,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成就感,或者说成败体验,是影响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那么,他的自尊将会提高,相反,如果经常体验失败,那么,他的自尊将会降低。作为学生,这种成败体验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讲,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体验到成功,学习成绩差、考试分数低,就一定体验到失败。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主要取决于学生对于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该教给他们正确的态度,即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分数是多少,都应该感到满意,都应该感到成功。第五,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训斥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孩子感到难堪。第六,成为孩子的朋友。积极参与孩子的业余爱好活动,给孩子买些他们喜爱的书,安排他们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

 

  五、结论

  通过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后,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相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儿童的自尊水平。

 

参考文献

 

1.汪向东(执行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50307

2.魏运华“自尊的概念与结构”,《社会心理科学》1997.13539

3.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2936

4.魏运华“少年儿童的自尊发展与人格建构”,《社会心理科学》1998.1814

5.魏运华“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1216

6Coopersmith,S.(1967)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SanFrancisco:Freeman

7Fulton,A.M.,Murphy,K.R.&Anderson,S.L.(1991)Increasing adolescent mothersknowledg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intervention program. Adolescence,Spr.Vol.26(101),pp.7381

8Goodman,S.H.,Adamson,L.B.,Riniti,J.&Cole,S.(1994)Mothersexpressed attitudes: Associations with maternaldepression and children's self-esteem and psycholopath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Nov.-Dec.Vol.33(9),pp.12651274

9Gruber,E.J.& McNi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Jun Vol.20(2),pp.102110

10Joebgen,A.M.&Richards,M.H.(1990)Mater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Mediating maternaland adolescent emotion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Aug.Vol.10(3),pp.329343

11McGrath,M.M.&Meyer,E.C.(1992)Maternal self-esteem: From theory to clinical practice inaspecial care nursery,Children's Health Care,Fal.Vol.21(4),pp.199205

 

 

Baidu
map